前人有咏丞相的诗句: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这句诗句正应证了一句俗话“不以成败论英雄”。丞相是一位伟大的人,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美德:
1、忠心耿耿 众所皆知的《出师表》里最有名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能证明。自昭烈(刘备)三顾茅庐之后,为报昭烈知遇之恩,为昭烈夺江山,献青春。有俗语说: “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非孝子;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者,非忠臣。”足见丞相之忠心耿耿。
2、军事奇才 昭烈三顾茅庐之时,丞相在茅庐中分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按照此方略行事,夺取天下一定没有问题。陈寿在《三国志》里说:“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 短。”虽然《三国志》是比较正确的,但当时已是司马懿的天下,而陈寿又是晋朝的著作郎,不能不有所顾忌。说丞相短于“将略奇谋”,不过是对晋朝的阿谀奉承 罢了。
3、丰功伟绩 一手造成“三国”局面的,最重要的人是曹操,其次就是丞相了。敢说,没有丞相就没有蜀汉的辉煌历史。有很多人说:“六次北伐,劳民伤财,徒劳无功。”但我 们站在丞相的角度看看问题:当时丞相已是位高龄老人了,你不伐人家,人家迟早也要来伐你。你不先伐人家,争取主动权,难道坐以待毙?所以,这不是个反驳丞 相的伟大的理由。
当然,丞相也是人,而不是神,下面我们来说说他的缺点:
1、只知用人而不知培养人 昭烈的根据地是益州,而益州不是出人才的地方,不像曹魏那边人才倍出。丞相不培养出一个人才,只会后继无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虽然是一个笑 话,但丞相薨(古代称丞相这个官职的死为“薨”,读hōng)于五丈原后,的确后继无人。蒋琬,费炜的不过是守成之才。姜维虽深得丞相赏识,可手中无大 权。所以丞相一不在了,蜀国几年后就灭亡了。
2、谨慎有余 “谨慎”的确是丞相一个优点,打仗嘛,谨慎是应该的。可是丞相太过谨慎了,凡事都小心翼翼的,这也同时成为了一个缺点。谨慎是好的,但有时候也要尝试一下,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获胜的经验。
3、过于认真 丞相北伐时,非常认真,认真到了太累的程度:连打20军杖的批文都要亲自书写,不累死才怪!丞相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丞相的安危也关系到蜀国的安危,只有先照顾好了自己,才能帮助蜀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