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南丝道要隘
古"蜀身毒道",现代称为"西南丝道"或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它自当时的长安起,经四川、大理、保山、腾冲,然后经过德宏州的梁河、盈江,出缅北的孟拱至印度东北的英帕尔,过孟加拉国,溯恒河出印度西北,过巴基斯坦,至与伊朗接壤的坦义始罗,再向西行,即与祖国的北方丝绸之路相衔接,通向西亚和欧洲。
德宏正是这条西南丝道上的重要隘口。
国内发现这一条"蜀身毒道",是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大夏(今阿富汉)回国后向汉武帝报告的。汉武帝立即派人到云南打通此道,但受阻于"昆明"(今大理一带)而四年多不得通。其实,这条西南丝道,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即我国战国时代以前,就已经存在。据印度《政事论》和《摩奴法典》记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四川的丝和丝绸已在印度大量销售,并转销到西亚、非洲和欧洲。近年来考古学界的考察大都认为,在滇池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中出土的许多西亚文物,都是从这条"蜀身毒道 "进来的。腾冲核桃园出土的大量五铢钱是汉武帝元狩年间铸造的,云南地方文献上关于公元前五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的许多故事记载,都与这条道路的通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德宏的开发和发展,与西南丝道的畅通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远在汉代,中原政权就积极加强开发保山和德宏一带的工作。公元前109年设益州郡时,就在保山一带设立了县治,东汉又加强建立了永昌郡,在盈江设哀牢县,并开通了博南道。商贾往来频繁,许多部落或国家都经此路来我国访问。《后汉书》记载,汉代的哀牢地区:"土地肥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绣、 ,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
唐宋时期,丝绸之路上贸易更加频繁,佛教经此传入,永昌、丽水一带还有印度血统的人居住。
唐代,南诏政权把德宏及其附近地区,作为它的军队主要来源和黄金生产基地,加强统治,开辟城镇,进行移民,带来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这一带的开发。
据樊绰《云南志》记载,仅德宏地区就在今梁河县的河西区建罗君寻城,猛宋建利城,盈江县旧城镇建押西城,盏西建弥城,潞西的芒市建些乐城,为茫施住地。以后又在今芒市设茫施和弄谋甸,在梁河曩宋设南宋甸、九保设南甸,盈江旧城改干额甸,陇川设骠甸、小沙摩弄,瑞丽设布忙甸等。这些城镇的设置,促进了这一带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德宏及其附近一带地区的生产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从成书于公元863年的《云南志》载,当时这一带出产的植物有娑罗树、孟滩竹、青木香、野香木、藤篾、波罗蜜、荔枝、橘、 歌诺木、槟榔、诃黎勒等;禽兽有犀、象、虎、 牛、麝、孔雀、叫鸡等;矿产有黄金、琥珀、盐等。
农业生产,已经种植水田,"土俗以象耕田,仍烧其粪",已饲养猪、牛、猫、犬、骡、驴、兔、鹅、鸭等。特别是养马,"越赕之西多荐草、产善马、世称越赕骏"。
手工业生产也已有了一定发展。已知染织,取娑罗树花絮纺织为布,加以染色,裁剪作娑罗笼,"男子妇女通服之用"犀皮做的"马骑甲仗"还加朱漆,供应南诏军队;用野桑木做的 弓,"不施筋漆,而劲力过于筋弓"。特别是已掌握一定的冶金技术。南诏规定各地军人自带武器,自带的武器大都由当地生产。附近的丽水一带生产的郁刀、铎鞘,工艺更是精湛。"南诏尤为宝重"。
元代以来,在西南丝道上,军民经常出入,往来的商贾和使团更是络绎不绝。贸易品种增多,数量加大。1826年经德宏输入的缅棉已达6.3多公担。十九世纪末英帝侵占印度、缅甸后,资本主义商品大量涌入,进出最活跃时,经德宏往来运输的骡马达数千匹,腾冲商店达700多家。
直至1939年滇缅公路全面通车后,这条西南丝道上的商业贸易,才逐渐转移。
古"蜀身毒道",现代称为"西南丝道"或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它自当时的长安起,经四川、大理、保山、腾冲,然后经过德宏州的梁河、盈江,出缅北的孟拱至印度东北的英帕尔,过孟加拉国,溯恒河出印度西北,过巴基斯坦,至与伊朗接壤的坦义始罗,再向西行,即与祖国的北方丝绸之路相衔接,通向西亚和欧洲。
德宏正是这条西南丝道上的重要隘口。
国内发现这一条"蜀身毒道",是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大夏(今阿富汉)回国后向汉武帝报告的。汉武帝立即派人到云南打通此道,但受阻于"昆明"(今大理一带)而四年多不得通。其实,这条西南丝道,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即我国战国时代以前,就已经存在。据印度《政事论》和《摩奴法典》记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四川的丝和丝绸已在印度大量销售,并转销到西亚、非洲和欧洲。近年来考古学界的考察大都认为,在滇池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中出土的许多西亚文物,都是从这条"蜀身毒道 "进来的。腾冲核桃园出土的大量五铢钱是汉武帝元狩年间铸造的,云南地方文献上关于公元前五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的许多故事记载,都与这条道路的通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德宏的开发和发展,与西南丝道的畅通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远在汉代,中原政权就积极加强开发保山和德宏一带的工作。公元前109年设益州郡时,就在保山一带设立了县治,东汉又加强建立了永昌郡,在盈江设哀牢县,并开通了博南道。商贾往来频繁,许多部落或国家都经此路来我国访问。《后汉书》记载,汉代的哀牢地区:"土地肥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绣、 ,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
唐宋时期,丝绸之路上贸易更加频繁,佛教经此传入,永昌、丽水一带还有印度血统的人居住。
唐代,南诏政权把德宏及其附近地区,作为它的军队主要来源和黄金生产基地,加强统治,开辟城镇,进行移民,带来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这一带的开发。
据樊绰《云南志》记载,仅德宏地区就在今梁河县的河西区建罗君寻城,猛宋建利城,盈江县旧城镇建押西城,盏西建弥城,潞西的芒市建些乐城,为茫施住地。以后又在今芒市设茫施和弄谋甸,在梁河曩宋设南宋甸、九保设南甸,盈江旧城改干额甸,陇川设骠甸、小沙摩弄,瑞丽设布忙甸等。这些城镇的设置,促进了这一带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德宏及其附近一带地区的生产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从成书于公元863年的《云南志》载,当时这一带出产的植物有娑罗树、孟滩竹、青木香、野香木、藤篾、波罗蜜、荔枝、橘、 歌诺木、槟榔、诃黎勒等;禽兽有犀、象、虎、 牛、麝、孔雀、叫鸡等;矿产有黄金、琥珀、盐等。
农业生产,已经种植水田,"土俗以象耕田,仍烧其粪",已饲养猪、牛、猫、犬、骡、驴、兔、鹅、鸭等。特别是养马,"越赕之西多荐草、产善马、世称越赕骏"。
手工业生产也已有了一定发展。已知染织,取娑罗树花絮纺织为布,加以染色,裁剪作娑罗笼,"男子妇女通服之用"犀皮做的"马骑甲仗"还加朱漆,供应南诏军队;用野桑木做的 弓,"不施筋漆,而劲力过于筋弓"。特别是已掌握一定的冶金技术。南诏规定各地军人自带武器,自带的武器大都由当地生产。附近的丽水一带生产的郁刀、铎鞘,工艺更是精湛。"南诏尤为宝重"。
元代以来,在西南丝道上,军民经常出入,往来的商贾和使团更是络绎不绝。贸易品种增多,数量加大。1826年经德宏输入的缅棉已达6.3多公担。十九世纪末英帝侵占印度、缅甸后,资本主义商品大量涌入,进出最活跃时,经德宏往来运输的骡马达数千匹,腾冲商店达700多家。
直至1939年滇缅公路全面通车后,这条西南丝道上的商业贸易,才逐渐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