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57,058贴子:12,553,432
  • 12回复贴,共1

我国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5-21 21:40回复
    发了半天为什么总是发帖失败呢


    2楼2011-05-21 21:49
    回复
      入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白银确实带来许多方便,既可以充当购买手段、支付手段,
      而且还可以充当贮藏手段。就是说,黄金白银可以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这是纸币铜钱
      所不能替代的。所以白银成为明中叶后的基本货币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货币史
      上的大进步。
      三、对肯定纸币作用的议论
           尽管明代纸币流通了五、六十年后就退出流通领域,纸币制度败坏了,但不少有识
      之士对纸币本身的作用仍给予肯定。
           明初任巴陵主簿的叶子奇认为,元朝纸币的流通,“用以权百货轻重,民甚便之”。它
      的失败‘去非其法之不善也,由后世变通不得其术也”⑥。就是说,元代开始实行的是权
      钱的兑现纸币,后来的失败就在于发行数量过多,不能维持兑现。他说,“欲立钞法,须
      使钱货为之本。如盐之有引,茶之有引,引至则茶盐立得,使钞法如此,乌有不行之患
      哉”⑦。因此,他主张实行有钱货为之本的兑现纸币的流通制度,并且不会有什么害处。
      这里也必须指出,他把纸币的兑现和凭盐引领盐、茶行领茶的兑现等同起来,说明他没
      有注意它们的区别,因而在理论上是有缺陷的。因为盐引、。茶引的发行数必须同国家掌
      握的实有盐茶数相等或多余一部分,盐茶引才能兑现。若国家掌握的盐茶实有数少于盐
      茶引标明的数量,就会有一部茶盐引不能兑现。而纸币的发行数却可以多于现金准备数
      的几倍,同时又大致符合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不仅持币人能买到货物,而且币
      值也能保持稳定。其所以如此,就在于纸币是货币的符号,能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而
      盐引、茶引却不具有这一职能,它们只起着汇票性质的作用。但叶子奇提出用兑现纸币来调


      5楼2011-05-21 21:51
      回复
        节物价的办法,却是比较深刻的。他说:“以钱为母,以引为子,子母相权,以制天
        下百货,出之于货轻之时,收人之货重之日,权衡轻重与时宜之,未有不可行之理也。譬
        之池水,所人之沟与所出之沟相等,则一池之水动荡流通,而血脉常活也。借便听人之
        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浸淫,而有滥筋之患矣,此其理也”⑧.
        就是说,当货轻即物价低时,要投放货币,当货重即物价高时,要回笼货币,使流通中
        的纸币保持一个客观的适当数量,池中之水能动荡流通,如人血脉能常活一样。否则就
        会泛滥成灾。叶子奇的上述比喻十分生动形象地说明纸币在流通中必须保持正常的数量,
        才利于纸币的顺利流通和币值稳定。
        


        6楼2011-05-21 21:52
        回复
          曾任明英宗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的刘定之,在大明宝钞不断贬值时,仍对纸币
          持肯定态度。他认为.“珠玉金宝可以为用矣,而不能多得,谷粟布帛可以为用矣,而不
          能致远。腰万贯之缉,手方寸之褚,寒可以衣,饥可以食,不珠玉而自富,不金玉而自
          足,盖亦古人抚世便民之良规也”⑨。他还赞成以纸币代替钱币流通。他说:“民之所赖
          以生者谷帛,而一环之钱诚若何所用者,然而钱可以致谷帛,则用钱可也。民之所赖以
          用者钱货,而一尺之褚又若何所用者,然而褚可以代表钱货,则用褚可也”⑩。就是说,
          纸币和钱币一样,都可以用来交换衣食,可以使人“自足”“自富”。为何昔日之钞有流
          通,是“利民之事”,而今则成为“病民之本”呢?他认为:“夫前代许民以昏钞赴官倒
          换,而纳其工墨之钱,故钞无滥恶;前代许民以交、会赴官收纳,而充其赋役之类,故
          钞有流通”。“今也不然,钞之造于上也,有出无纳;钞之行于下也,有敝而无换。及其
          


          7楼2011-05-21 21:53
          回复
            征钞于民也,豪商大贾积钞子家而无征,奸管猾吏假钞为名而渔猎,阎左贫民寄田产质
            妻子,而后得钞以送之官,大臣谋国扰郡县暴间里,而后收钞以贮之库”⑩。因此,他


            8楼2011-05-21 21:53
            回复
              提出改换新钞,或则收回.旧钞的办法,并做到“上之所以赏赐傣给者以渐而出之,下之
              所以输纳赋役者时或而取之”⑩。纸币就可以畅通。


              9楼2011-05-21 21:54
              回复
                这些论述,尽管对前代的纸币制度
                作了美化,但对统治阶级的官吏利用纸币渔猎人民的贪婪本性却进行了有力揭露。对于
                维持纸币币值的稳定也有积极意义。


                10楼2011-05-21 21:54
                回复
                     还值得提及的,在纸币早不实行的明晚期,仍有一些思想家主张推行钞法。陈子龙、
                  钱秉橙就是其中的代表。
                       陈子龙(公元1608-1697年)文学家,曾主持编者《明经世文编》。他在其听作的
                  《钞币论》一文中说:“褚非钱也,而可执券以取钱,无致远之劳,有厚责之用,是以飞
                  钱钞引唐创行之,宋之交子会子乃自西蜀一隅通于天下,始于暂以权钱,久之以代现钱,
                  追元而钞遂孤行矣。终元之世,无一人知有钱之用,而衣于钞、食于钞,贫且富于钞,岂
                  尽禁令使然哉!夫亦因民所便,而持以收换称提,时疏其滞也。”⑩他认为纸币流通经宋
                  元至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其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因民所便”,“岂尽禁令使然也,’l
                  积极的办法是“持以收换称提,时疏其滞也”,就能使纸币顺畅流通。在晚明时期仍然肯
                  定纸币的作用,这一观点轰细佳能可贵的。
                       钱秉橙(公元1612-1693年)文学家。他对推行纸币制度仍持肯定态度。他说:
                  “夫钞止方寸(尺?)腐败之褚,加以工墨,命百则百,年千则千,而愚民以之为宝,衣
                  食皆取资焉,惟其能上行也。盖必官司喜于收受,民心不疑,自可转易流通。”@纸币能
                  否流通,取决于政府,即“惟其能上行也”,“官司喜于收受”。只有做到这点,纸币才有
                  信用,民心才不疑虑,才可转易流通。同时他又认为,行钞与用银二者不能并立。他说:
                  “宋元以及国初,钞虽屡滞,犹能设法以行,至于今独不能行者,则以往代不用白金,’而
                  今专以为币也”⑩。因此他提出实行银、钱、钞三者并用的办法,由国家法律规定,“每
                  钱一千值银一两、钞一贯值钱一千,而银以五十两为锭,零用则钱,整用则钞,满五十
                  两始用银,钱多折钞、钞多折银,而碎银以代钞之用者罪之”⑩。钱秉橙的上述观点颇
                  有货币国定说的嗽直,如他说的“命百则百,命千则千,’,就是这一思想的典型表现。他
                  又把明代纸币的失败完全归于用银,企图以限制用银来行钞,这在当时情况下,是行不
                  通的。但是他极力主张行钞,肯定纸币流通的必要性,又是符合货币发展的趋势。
                  


                  11楼2011-05-21 21:56
                  回复
                    昨天发的为什么没人看呢


                    15楼2011-05-22 22:13
                    回复
                      谢谢亲发帖


                      16楼2013-06-29 18:20
                      收起回复
                        这个坟挖的还真巧。


                        17楼2013-06-29 18: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