睍睆黄鸟吧 关注:61贴子:3,475

【HC鸟】11.05◆音乐◆先马克一个,慢慢粘慢慢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吉林1楼2011-05-22 01:14回复
    这度吧,影响人家存有用的东西.还清空用户从注册账户起至今年5月17日间的所有发言记录,我勒个去,丢失老多精彩发言记录了,靠.先粘过来名,嫌这是广告贴了.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


    IP属地:吉林2楼2011-05-22 01:20
    回复
      2025-05-30 02:19:37
      广告
      编者的话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仅传世的唐至清代的琴曲就有三千余首,其内容之多彩,和文献之丰富,可称中国古乐遗产之冠。古琴不仅在中国古乐中占极突出的地位,而且也深受世界音乐学者的重视,它是研究中国音乐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清末以来,古琴一度中道衰落,琴人日趋稀少,许多宝贵琴曲也相继失传,使古琴艺术落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困境。
      1954年,中国艺术研究所(原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成立以后,对古琴音乐进行大量搜集整理工作。1956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古琴工作者赴全国廿一个省市开展古琴音乐的采访调查,访问了八十六位琴家,搜集270多首琴曲,在中国唱片社及各地电台的支持下,共录制琴曲约1500分钟。
      在这次采访的推动下,各界对古琴又有了重新认识,并促使多年不弹琴的琴家,纷纷重操七弦,有的不顾年老体弱,日以继夜地刻苦钻研,发掘打谱,使绝响百年的古曲又重放光彩;有的招收弟子,传授琴艺,使古琴艺术后继有人。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渖阳等音乐学院都先后设立古琴专业,不少地区成立了古琴会,古琴事业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5-1978年,中国琴坛再度萧条,原准备出版的古琴唱片,也无法付梓。今天,我们终於有机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所与中国唱片总公司将1960年编创的古琴唱片,进行重新编辑,并准备分批陆续出版。
      这套激光唱片是一份珍贵的音乐遗产,因为这是古琴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搜集的古琴精华,它包括了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岭南等九大琴派,廿二位琴家,五十三首琴曲,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些琴家都是各派的第一流高手,现已有廿位琴家先后作古,目前尚健在的两位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因此这套唱片可称为中国古琴音乐的稀世珍宝,不可再得。
      我们怀著极其兴奋的心情,把这套包涵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珍品,奉献给国内外琴家和古乐爱好者,我们深信大家不仅可以从这绚丽多资的作品中,管窥一豹,了解各家各派的风格特色,而且可以从诸琴家的心血结晶中得到启迪和营养,从而使古琴艺术之花,开放得更加鲜艳夺目。
      CD01
      1、碣石调幽兰      演奏:管平湖
      2、离骚        演奏:管平湖
      3、广陵散      演奏:管平湖
      CD02
      1、阳春        演奏:吴景略
      2、墨子悲丝        演奏:吴景略
      3、潇湘水云        演奏:吴景略
      4、梧叶舞秋风      演奏:吴景略
      5、忆故人      演奏:吴景略
      6、秋塞吟      演奏:吴景略
      7、渔樵问答        演奏:吴景略
      CD03
      1、洞庭秋思        演奏:查阜西     
      2、长门怨      演奏:查阜西
      3、渔歌        演奏:查阜西
      4、梅花三弄        演奏:张子谦
      5、龙翔操      演奏:张子谦
      6、樵歌        演奏:刘景韶
      7、听泉引      演奏:詹澄秋
      CD04
      1、流水        演奏:管平湖
      2、矣欠(ai4)乃    演奏:管平湖
      


      IP属地:吉林3楼2011-05-22 01:22
      回复
        3、胡笳十八拍      演奏:管平湖
        CD05
        1、高山        演奏:姚丙炎
        2、华胥引      演奏:姚丙炎
        3、酒狂        演奏:姚丙炎
        4、大胡笳      演奏:姚丙炎
        5、楚歌        演奏:姚丙炎
        6、良宵引      演奏:溥雪斋
        7、鸥鹭忘机        演奏:溥雪斋
        8、梅花三弄        演奏:溥雪斋
        9、普庵咒      演奏:溥雪斋
        CD06
        1、韦编三绝        演奏:乐瑛
        2、沧海龙吟        演奏:乐瑛
        3、岳阳三醉        演奏:乐瑛
        4、列子御风        演奏:乐瑛
        5、鹿鸣        演奏:杨葆元
        6、伐檀        演奏:杨葆元
        7、归去来辞        演奏:杨葆元
        8、平沙落雁        演奏:杨葆元
        9、静观吟      演奏:夏一峰
        10、秋江夜泊       演奏:程午加
        CD07
        1、搔首问天        演奏:吴兆基
        2、渔歌        演奏:吴兆基
        3、石上流泉        演奏:詹澄秋
        4、忆故人      演奏:吴兆基
        5、流水        演奏:顾梅羹
        6、捣衣        演奏:徐立荪
        CD08
        01-乌夜啼      演奏:杨新伦
        02-平沙落雁        演奏:沈草农
        03-捣衣        演奏:龙琴舫
        04-高山流水        演奏:候作吾
        05-佩兰        演奏:喻绍泽
        06-渔樵问答        演奏:关仲航
        07-醉渔唱晚        演奏:卫仲乐
        08-流水        演奏:卫仲乐 


        IP属地:吉林4楼2011-05-22 01:22
        回复
          审核.撤了.


          IP属地:吉林5楼2011-05-22 01:29
          回复
            IP属地:吉林6楼2011-05-22 01:30
            回复
              近年来古琴音乐开始复苏,一些海内外有识之士通过交流研讨,正掀起一股“古琴热”,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振兴古琴音乐大有希望,流传了数千年的中国古琴音乐,一定会在新的艺术天地裏,重放异彩。(刘森民)
                       编者的话
              这套激光唱片是一份珍贵的音乐遗产,因为这是古琴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搜集的古琴精华,它包括了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岭南等九大琴派,廿二位琴家,五十三首琴曲,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些琴家都是各派的第一流高手,现已有廿位琴家先后作古,目前尚健在的两位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因此这套唱片可称为中国古琴音乐的稀世珍宝,不可再得。
              我们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把这套包涵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珍品,奉献给国内外琴家和古乐爱好者,我们深信大家不仅可以从这绚丽多资的作品中,管窥一豹,了解各家各派的风格特色,而且可以从诸琴家的心血结晶中得到启迪和营养,从而使古琴艺术之花,开放得更加鲜傃夺目。(特约编辑:王迪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
                       一套无可替代的东方瑰宝(代序)
              有人问我“如何欣赏古琴音乐?”如果以中国人的立场来面对这个问题,我想会有更多的人立即就联想到另一个比较功利现实的问题:“古琴音乐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呢?”如果是更年轻的朋友,更会理直气壮的询问:“我为什么要花身上有限的金钱,去买这一套古琴音乐?”要回答这般的质问,才有可能理清问题设问的头绪。
              大凡购买者都是为了“需要”才愿意以金钱作为交换,交换的心态自然是所能换得的东西越珍贵,价值越高越好,越能满足以物易物图利自己的潜意识欲望。于是,用有限的金钱如何能够换取最大的交换价值,成了现今市场买卖上最需要争取的心理焦点,从“交换”的角度而言,如果您是选择中国音乐产品作为交换的对象,那我可以很大胆的说,这一套八张的古琴音乐就是你用有限的支出所能换得的最珍贵交换品。理由有数点:
              1、学中国音乐,欣赏中国音乐的人,是不能不懂古琴音乐的。
              这句话似乎有些武断的意味,但如果仔细的翻检中国音乐史,你会惊讶的发现中国音乐大流中,古琴音乐从先秦到现代,它一直是中国人抒情寄性,吟咏生命,嗟叹无常的音符,更是许多人视为中国人高贵德行的象征。一个热爱中国音乐的乐迷或研究者,如果和一般的世人一样听到琴乐的低沉缓慢,就立刻心生排斥,发出索然无味之想,这就犯了主观的妄断,把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欣赏心情完全切断,产生排斥并避免接触古琴音乐,最后是永远在不理解中国古琴音乐情况下,做个有偏见的音乐逃兵而已。
              2、古琴音乐,是一种认识中国精致文化很有效的艺术产品。
              中国音乐虽有三千年历史,但是能一脉承传而且系统俨然的乐种并不多,古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它在长期历史更革中,形成了一套美学、乐律、弹奏法、思维模式和场合仪式等文化,它不但融合儒道二家的思想,也融进了千百年来文人雅士、山野樵夫、宫闺民妇等的忧喜心情。古琴音乐已是中国精致文化的另一种“语言”,懂此语言的人能够领略到琴音的真情真意,仿佛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对于有心深入中国音乐的朋友,为何不试图的进入这一个音乐语言的系统,做一个能与古人心意相通的人。
              3、听音乐是有选择性的,这一套古琴录音是无可取代的珍品。
              在金针、蜡般唱片时代虽然也曾经录音出版过几张的古琴唱片,但是音质和音色的再现似乎是不能满足现代高质机器的播放。这套录音在50年代。刚好是人类录音技术开始有“专业化”机器的时代,经过系统的录音,所留下的古琴演奏曲。在这个时期的古琴所能表现的是中国传统音乐正迈向现代化中,由于社会仍保持农业文明,因此,所有演奏家都在一种相当惯性的中国生活模式下,自然发出的音乐。这些录音没有一首是经过“文革”后的产品,所以,它可以说是中国自有文明开始,第一套有系统性古琴音乐录音专辑,也是传统古琴思维方式和琴人生命情态在一种相当自然的环境中录下的音乐。文革中琴人大批死亡、凋谢,琴艺退步,因此它是无可取代的珍品。
              


              IP属地:吉林8楼2011-05-22 04:15
              回复
                4、古琴音乐,在全世界人心目中,其珍贵性已列为亚洲音乐的首席代表。
                美国太空总署将管平湖先生所弹的一首古琴曲《流水》,当做亚洲音乐的最高精神代表,送上太空以做为和外层空间其它星球接触时,代表人类艺术文明的象征。像美国人这一个举动,难道无法唤醒喜爱中国音乐的人,应该积极进入古琴音乐的核心领域,去理解外国人为什么会将中国古琴曲做为东方文化的精神象征,古琴音乐的内涵究竟有何迷人之处?也许就是真正开拓欣赏中国音乐的大门。
                5、这是一套由古琴专家精挑细选,含盖流派最广的琴曲音乐产品。
                这套古琴出版品是名琴家查阜西先生和王迪、许建等人在一九五六年赴中国二十一省市,调查了八十六位琴家,搜集了二百七十多首琴曲中的精品。这些精品包括了九大琴派: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邻南派。然后,再从其中选出二十二位琴家,五十三首琴曲。这几位琴家可以说都是各派的高手,目前已有二十位作古,仅余卫仲乐与吴兆基两位八十高龄的老人,已卧病在床,不能抚琴。因此这套古琴音乐可以说代表了清末到民国四十年之间中国古琴音乐之精华,是无可取代的珍宝。
                6、制作艰辛,费尽心力。
                这一套音乐出版品在大陆出版时是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全名是《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以激光唱片八张形式出版。在制作上除了序言和王迪教授的“编者的话”以外,只有简单的曲目说明,对于每一位弹琴者的照片都没有登载,对购买者而言,使用起来实在是相当的不便。录音中甚至有张冠李戴者。台湾的学鼎出版有限公司购下此套琴曲的版权后,交由我做文字编辑工作,为了这套资料我亲自去了北京访问王迪教授,承她同意帮助我们找寻琴人的照片,及相关资料,她的耐心协助,使得这套出版品有了起死回生的功效,当购买者欣赏琴曲时,能够见到每五种琴人的照片,能够读到他的小傅,能够了解他的琴派、师承和琴风,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这些已故去的琴人,能够藉此出版品,将他们的神彩流传在出版品上,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纪念方式。
                承蒙几位琴界师友刘楚华、梁铭越、林谷芳为这套出版品撰写专文,使得这套出版品更为增色,也直接拓展欣赏者在聆赏古琴音乐以外对古琴文化的进一步认识,这也是制作中一个重要的目标。
                曲意说明和琴家小传是我个人所写的,虽然说搜罗了台、港、大陆三地之琴曲资料很多,但毕竟可用者少,如有错误是个人的责任,笔者虽亦曾学琴,但为时不长,这次的制作,本着从头学习的态度来进行,虽然困难度很高,但诸琴界师友皆全力助我,才能有此简单位的规模出现。对于这套出版品我已尽了全力去制作,由于时间所限,亦不能够要求尽善尽美,只好向催套产品的杜洁祥先生致歉,并致最大的敬意了。
                最后的结语,仍是一句话:“这是一套最珍贵,最值得购买的中国音乐产品。”(周纯一)
                         卷一
                管平湖
                  
                管平湖(1897年—1967年),名平,字吉庵、仲康,号平湖,自称门外汉。祖籍江苏苏州,出生于北京一个艺术世家,清代名画家管念慈之子。古琴演奏家。
                管平湖自幼从随父学习绘画、弹琴,幼年丧父后,广泛求艺。他曾师从名画家金绍城,学花卉、人物。擅长工笔,笔法秀丽新颖,不为成法所拘,为“湖社”昼会主要成员之一。后任教于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
                管平湖琴艺精湛,曾拜“九嶷派”杨宗稷为师。二十八岁回苏州游天平山时,巧遇了琴艺高超的“武夷派”悟澄和尚,经悟澄指教,琴艺大进。后又向山东秦鹤鸣道人学会了川派《流水》,从此名声大震。其演奏风格浑朴、刚健,音乐表现细腻,形象鲜明,颇具神韵。他能博取三派之长,并从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融会贯通,不断创新,自成一家,形成近代中国琴坛上有重要地位的“管派”。他所演奏的《流水》,曾被美国录入太空探测号的金唱片。
                


                IP属地:吉林9楼2011-05-22 04:15
                回复
                  2025-05-30 02:13:37
                  广告
                  1912年,管平湖参加了著名琴家杨宗稷在北平创办的“九嶷琴社”。1938年,他与北平琴家组织了“风声琴社”。1947年,他与张伯驹、王世襄、溥雪斋、杨葆之、郑珉中等琴家创办了“北平琴学社”(1954年改称“北京古琴研究会”)。他曾任北京汉学专修馆、国乐传习所、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古琴教师。1952年,管平湖被聘为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专门从事古琴音乐教学和发掘打谱研究工作。
                  管平湖将毕生的精力倾注于古琴事业,不仅演技精湛,闻名于世,而且琴学造诣极深,特别在发掘古谱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广陵散》、《碣石调幽兰》、《离骚》、《大胡笳》、《小胡笳》、《秋鸿》、《唉乃》、《获麟操》、《乌夜啼》、《长清》、《短清》、《白雪》等许多著名古琴大曲经他打谱整理后又重放光彩。通过他的艰苦努力,使这些已成绝响的古琴曲得以重新恢复了艺术生命,对古琴工作有起潜振绝的雄伟功绩。
                  管平湖的古琴演奏运指稳重刚健、刹有神韵,风格苍劲古朴、刚柔相济,处理乐曲富于深刻的哲理性。他留存的录音资料大部分为五十年代或更早期灌制,限于当时的条件,其音响效果显然不能与现在的录音相比。但正因如此,更使得这些流传于世的罕有录音弥足珍贵。他在古琴的演奏和研究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是中国民族音乐演奏的奠基人之一。
                  管平湖不仅善于弹琴,而且精于制琴和修琴。现故宫所珍藏的唐琴“大圣遗音”、明琴“龙门风雨”,都经过他修整完好。
                  管平湖在指法考订、乐曲演绎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后人的发掘整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撰有《古指法考》一书。
                  1、碣石调幽兰《古逸丛书》管平湖
                  此曲传自南朝梁代隐士丘明(公元494—590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文字琴曲谱。曲名之前冠以调名,这样的标题为琴曲中所仅见。据推断,应是以碣石调表现“幽兰”的内容。南北朝时流行碣石舞,碣石调可能是当时碣石舞曲调。“幽兰”有多种传本,据《琴操》记载: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因得不到重用,在自卫返鲁途中,看到山谷中兰花盛开却与杂草为伍,不禁触景生情,产生了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因而创作出琴曲《猗兰》。后世多将此意附会于《幽兰》一曲,实则《幽兰》、《猗兰》音乐上并无相似之处,乃是两首不同的琴曲。《碣石调•幽兰》具有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音调特征,谱序中指出“声微而志远”,格调幽怨、压抑。白居易有诗云:“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谱本:最早于日本传钞唐卷子《碣石调•幽兰》文字谱,清光绪间黎庶昌在日本影钞收入《古逸丛书》。为四段中型曲。无词。此曲自明初以来历清代共见于二十三种刊本琴谱,称《猗兰》或《漪兰》,其中清代《自远堂》仍作《幽兰》。明谱为十一段大曲,与卷子本迥异,明清两代的谱亦互异。一八八五年,中国学者杨守敬在日本访求古书时发现了这首琴曲,其原谱保存在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为唐代人手写的文字谱卷子,记谱年代大约在武则天时期(684-714),文字所记是左右两手在琴上演奏的指法,共有汉字4954字。谱前解题,说明此曲传自南朝梁代隐士丘明。序曰「丘公字明,会稽人也。梁末隐居于九嶷山,妙绝楚调,于《幽兰》一曲,尤特精绝……随开皇十年,于丹阳县卒,年九十七」。卷首和卷尾都标明为《碣石调幽兰》,「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幽兰」是指乐曲所描写的内容。「碣石调」源于相和歌瑟调曲中的《陇西行》,即陇西地方的歌曲。
                  《碣石调幽兰》曲调清丽委婉。其谱序说:“其声微而志远”,谱末的小注中又说:“此弄宜缓,消息弹之”。谱中每拍的结尾都用文字注明:“拍之大息”或“拍之”,一共四处,正好四拍。
                  《碣石调幽兰》以文字记写音阶及操缦手法,四拍,二百二十四行,每行二十至二十四字不等,共四千九百五十四字,以「耶卧」、「住」、「抑」、「末」、「蹴」、「蹙」、「唈」、「复泛」、「仰泛」、「互泛」、「放」等字记左法指法,「掌」、「半扶」、「打」、「摘」、「劈」、「却转」、「转指」、「龊」、「历」、「发刺」、「齐撮」等写右手指法,「纵容」、「节」代表共法,以「豆」代表徽位,「取声」、「附弦」等记明弦位、徽数,是手法谱一种,谱后所注:「此曲速度不宜快弹,而应缓缓弹奏,说明对兰花的描写不应以其外形取悦于人,表达了古代文人雅士孤芳自赏的心理状态」,则为表现提示。
                  


                  IP属地:吉林10楼2011-05-22 04:15
                  回复
                    整首乐曲节奏缓慢,力度也并不强烈,表现了空谷幽兰那清雅素洁及静谧悠远的意境,表达了抑郁伤感的情绪。南北朝诗人鲍照曾写过同名琴曲歌词,见于《乐府诗集》,内容是借幽兰抒发其怀才不遇的心情,与现存曲调的情绪是一致的。
                    原卷子谱只序说是梁桢明三年丘公明所传,未叙曲情。但杨守敬(《古逸丛书》编者)《经籍访古志》从原谱标题下"又名《猗兰》"四字,断此为表现《琴操》所述孔丘自伤不逢时的意境。朱权《神奇秘谱》《猗兰》的序亦同。
                    琴家杨时百、盛家伦、查阜西、管平湖等为〈碣石调幽兰〉进行打谱,并有所得,吴文光译「幽兰」为四段,第一段曲调深沉,有压抑感,节拍较自由:第二与第三段取泛音与按音交替出现旋律,音色变化及对比较大,体现作者内心之深沉感慨:第四段多用清澈泛音演奏,情调明朗,通过兰花性格,象征光明将临。
                    《古逸业书经籍访古志》:按蔡邕《琴操》曰:古琴曲有歌诗五曲,又有一十二操,二曰倚兰操。又称“倚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至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偷也。’乃止车援琴鼓之。盖自伤不逢时,托词於芗兰云。”此倚兰即倚兰操也。
                    又唐吴竞乐府古题要解载“碣石篇:右晋乐,奏魏武帝词。首言‘东临碣石观沧海,广大日月出入其中’;二章言‘农工毕而商贾往来’三章言‘乡土不同,人性各异’;四章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也”。
                    2、离骚《神奇秘谱》管平湖
                    《离骚》是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同名诗所作的琴曲,乐曲古朴苍劲、深沉含蓄,抒发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及思乡爱国的崇高感情。
                    离骚:古琴曲,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同名抒情长诗而作。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原曲为九段,后人衍为十八段。
                    由管平湖定拍、定节奏并演奏的《离骚》,具有古朴苍劲、深沉含蓄的风格,在表达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压抑和苦闷之外,更表现了一种矢志不渝、高洁傲世的旷达奔放气慨。第二段在低音区出现的音调,凄凉而压抑;它与第三段表现愤慨的音调交替变化出现,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使人感到悲愁交加,层层曲折。第七段一扫沉闷的气氛,豪放自若,有不为天地所累之慨”,表达了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全曲随情绪的起伏变化,采用了商、羽、宫、角调式交替的手法,使情调得到鲜明、生动的体现。《琴学初津》在《离骚》后记中,以“始则抑郁,继则豪爽”的评语,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此曲的情操和格调。
                    《离骚》题解
                    《神奇秘谱》:臞仙曰,离骚之操有二,其十八段者,屈原自作也;十一段者,后人追感而作也。按离骚经曰,“屈原名平,与楚同姓,仕於怀五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五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历国士。入则与五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候,谋分职修。王以亲亲,珍之。后被谗,王疏屈原,亲亲日衰。原忧心烦乱,乃作离骚。上述唐、虞三后之治,下序桀、纣、羿、浇之乱,冀君觉悟,反於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使张仪谲诈,诱与俱会武关,原谏怀王勿行,不听而往,遂为所胁,卒客死於秦;而襄王立,复用谲言,迁屈原於江南。原复作九歌、天问、远游、渔父等篇,冀伸己志,以悟君心,而终不见省。”不忍见其宗国将遂危亡,乃付诸徽轸告于上下也。
                    《浙音释字琴谱》:与神奇秘谱同。惟上述唐虞三后之治作“制”,末尾多“噫!观夫指天为正,远游自疏,临睨故乡之辞,忠之尽矣。
                    《太音补遗》:离,别也。骚,愁也。其操有二:十八段者,屈原自作;十一段者,后人追感而作也。原被谗见疏于怀王,忧心烦乱,不知所朔,故作离骚。
                    《重修真传》:与神奇秘谱:“……按离骚经云……反於正道,亦伸己之志焉耳。”
                    《玉梧琴谱》:按离骚经云……(与神奇秘谱同)……冀君觉悟,反於正道。亦伸己志焉耳。
                    


                    IP属地:吉林11楼2011-05-22 04:15
                    回复
                      《琴苑心传全编》:按琴史、晋书载,广陵散曲者,嵇康,字叔夜,谯国之人也。尝游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辨,因索琴弹之,为广陵散曲,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曲。本四十一拍,不传於世,惟康之甥袁孝己能琴,每从康学,靳惜不与。后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孝己窃从户外听之。至乱声小息,康疑有人,推琴而止,出户果见孝己,止得三十三拍。后孝己会止息意,续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臞仙曰:“广陵散曲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於唐,唐亡流落於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於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为正。故取之”。
                      《希韶阁琴瑟合谱》:此操笛道人云:“得自神授”。按紫霞洞谱云:“嵇中散尝游洛西,暮宿华亭,夜分,引琴而弹,忽有客诣之,与康共谈音律,词致清辨,因索琴弹广陵散一曲,声调绝伦,遂以授中散,韩皋谓中散琴曲有广陵散者,以王陵、毋邱俭辈皆自广陵散败,言魏之散亡,自广陵始,故名其曲曰广陵散”。王幼学云:“散乃曲名,如操、弄、引、吟之类”。
                      《醒心琴谱》:据《晋书》所载,嵇康尝游于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谐之,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辨,因索而弹之,为《广陵散》曲。其声调绝伦,授之予康。康誓不传人。其客不言己姓名,只说为“古人”。时嵇康为司马氏所忌,借故害之,杀康于东市。康顾视日影,索琴弹《广陵散》。曰:昔袁孝己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本四十一段,不传于世。唯康之甥袁孝己能琴。每从康学靳惜不与。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孝己窃从户外听之,后被康所觉,只得三十三段。后孝己会止息意,续成八段,共四十一段,序引在外。世亦罕知此曲。后至隋,此曲传于宫中。隋亡而入于唐宫。唐亡,其谱流落民间。至宋高宗时,御府复收此曲。明朱权《神奇秘谱》所载,即此谱本也。
                      《广陵散》者,叙事曲也。昔战国时,聂政之父为韩王铸剑,因误期被杀。聂政成年,誓报父仇,故入宫行刺,未遂而出逃。后于山中遇仙人授予琴艺。政不欲连累家人,漆面而变其形,吞炭而变其声,学习七年,欲往行刺。然路遇其妻,识得其齿。故政以石击碎牙齿,复学三年,而琴艺精绝。而后鼓琴于阙下,路人皆惊其艺。韩王闻之,招其入宫鼓琴。政藏剑于琴内,入于宫中,于鼓琴时刺死韩王,而欲不露身份,遂自剥面皮而自尽。宫廷欲知其身份,故曝尸于市,悬赏识者。政姊闻之,念政为父报仇,已舍其身,自复何惜己之性命,使弟之名埋没,遂往相认,述政为父报仇之事,扬聂政之名,而后自尽。《广陵散》曲,即述此聂政刺韩王之事也。
                      此传谱者,全本共四十三段,分为《开指》一段,《小序》一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窃以为有过冗长,略嫌繁复,故重作节本,分为《开指》一段,《小序》一段,《大序》一段,《正声》十五段,《后序》三段,共二十一段。
                      《广陵散》后记
                      《琴学初津》:
                      原评:
                      (二段)平淡深远,缓缓弹去,细细审之,如元人一幅气运笔墨,若不细心领略,自觉无味。
                      (三段)操弦不谙斯曲,如入山************上,而不视其美也。
                      (五段)静中消遣,真是一大骨董。
                      (六段)几带起,几拨刺,臞仙作秋鸿,窃而用之。
                      (七段)妙在不疾不离,就入乱后,一收痛快。
                      (九段)轻描淡写,趣味无穷深远。
                      按是曲,嵇康於孤馆清夜弹琴,而遇神人世间所授,调用黄钟慢二,仍借林钟宫音,调亦神奇,意亦深远,音取宏厚,指取古劲。弹宜和缓,拨刺尤宜平静,抑扬顿挫,起伏虚灵,细心静作,自有神奇之韵,非泛曲与其比例也。至於用调,实法古而非立异也。古诗云:“侧商调里唱伊州”,又有侧楚,侧蜀,余以此语推之,而调之类此者,抑系侧调,诚不谬哉。然是调相传散失无存,今得之蕉庵谱中,是否原曲,莫能审辨,听其节奏,宫商从容高古,取用之奇,得示曾有,惜其原谱,指法徽分,错讹殊多,但他谱示经遇目,惟与古斋曲目之中,亦经收录,谱示行世,深为憾事,兹依蕉庵谱,细加厘正,聚其气韵,则不致逆指抗音疏散之弊。
                      


                      IP属地:吉林14楼2011-05-22 04:15
                      回复
                        来鸟这儿踩踩哈


                        IP属地:河北17楼2011-05-27 13:14
                        回复
                          小熊猫真好~~~~~~


                          IP属地:吉林18楼2011-05-27 19:55
                          回复
                            第五段江山秀丽
                            春来水绿山青。玩澄波而来藻翠,鱼荡散浮萍。山静林幽,鸟声鸣清,兔狡也狐灵。奇花异草满郊坰,锦鳞出没浪痕圆,翱翔高鸟腾空。水湾环,怪石棱层。云去山颠,风定水波平。日升岭嶂红,山妍水媚,景盛巧,画也难成。涧流峰耸,鸟啼鱼跃,茂兰香,瑶草馥,桂林馨,发荣滋长赖春工。
                            第六段天地中和
                            日暖风和。只见黄童白叟,巷舞途歌。举世安乐,庶物此时多。不寒亦不暑,长田水丽日迟迟,午风细细,露雨亦调和,乾坤恩溥溥。
                            第七段莺歌燕语
                            莺簧睍睆,呖呖声宛如歌,余韵悠扬。燕鸣啾唧呢喃,绵蛮声颠狂。颉颃绕雕梁,莺燕忙。莺乍调舌,燕方学语,飞鸣莺燕双双。羡黄莺出幽谷迁乔木,掷翠语,气求声应,唤友为春忙。睹紫燕颉颃,上下其音,参差其羽,往来飞呼类寻朋。掠水屡衔泥,营巢双舞芳塘。觑上林无限春光,鸟啼间间关关,音韵悠扬也如笙如簧。珍禽颜色异如锦绣,飞落翱翔也止且腾,巧绘难描妆。
                            第八段日暖风和
                            曙光浮动林色而依稀。轻暖轻寒,长天永日,而世间蔗糖物增辉。天布敷环宇,新草嫩美景稀奇。滋长发荣,随时更变也,枝蔓忽然垂。光天化日,春风和气洋溢,峻岭平原郊墟磵谷也,草木芳菲。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遗那春归。
                            第九段花柳争研
                            春天花柳斗争妍。春兰百般红紫斗芳菲而新鲜。春残桃花烂漫,春还柳絮飞绵。黄蜂采花撩乱,粉蝶戏蕊而翩翻栩栩焉。蜂蝶闹,燕莺忙,桃花李花乱冰,断送好春还。
                            第十段锦城春霭
                            花绽锦绣宫城。才子观,佳人玩,各自陶其情。画毂雕鞍驰骤也,往来络绎纷纷。寻美也排筵宴,谈笑纵横。
                            第十一段帝里风光
                            皇都春早,帝里风光。盏酌黄封之酒,衣惹御炉之香。目睹九重之高,天地和而丰稔,黎民富而安且康。喜春风拂拂而轻扬,臣贤主圣,社稷安康也福寿无疆。无疆福寿也海山固,度春光。
                            第十二段春风舞雩
                            融和堪着单裌之衣。长少咸集,共往浴乎沂风乎舞雩。草芥功名犹敞屣,载歌载咏载驰或载舞,童冠乐而归。
                            第十三段青黄促驾
                            莎草铺裀,车无音而软衬,香轮骏马,驰而无声,柔垫蹄痕。幽草野花,香馥馥袭人。莺粟黄,马兰紫,密密绕裙。拥香轮而难进,绊宝马殷勤,仆从也辛勤。堪羡王孙公子,齐车并驾论文。赏春光而谈笑,醉沉沉。
                            第十四段绿战红酣
                            淡红树底凋残,深青枝上新鲜。花谢锦,柳拖烟。桃杏李花皆结子,垂杨柳絮独飘棉。名园中姚黄魏紫将绽曲栏。耕破陇头云,田间双耒耜。钓残波底月,矶上一渔竿。普天下,播百谷。枯田中,禾始苗。海宇园林,草木竞秀也,绿战红酣。阳春去也,日月似循环。几时再得春还。
                            第十五段留连芳草
                            岁岁踏青游玩春,寻芳人不是旧游人。新春。前人不见今花草,花草如当换玩人。花如锦,草如茵,酬谈笑倒金樽。莫沉吟,眠芳草,幕天席地乐天真。留连芳草,休错过一刻千金。
                            《杨西峰重修真传琴谱》:第一段气转洪钧
                            天气下降,地乞上腾,一阳气转洪钧。群纤俱蠢动,万木皆萌。不尽生生,到处光增。请看他满皇都的那花柳春风,桃李红黄那舒锦帐云层。唤儿童,抱瑶琴,趁游人,闲消洒,踏青恣徐行。
                            第二段阳回大地
                            阳和大地回春,蔼蔼然生意,万象皆新。细草铺茵,园林万花锦棚如。听林莺巧啭,睆睍声频。展宫眉含烟杨柳颦。分统会元气氤氲,轻气轻暖两相匀。看海棠经雨胭脂喷,桃李艳,倚东君。深闭门,闲人。任雨打梨花,轻飘白雪纷纷。
                            第三段三阳开泰
                            三阳渐开泰运,春立春分。隔花鸟唤人,秋千院深。
                            第四段万汇敷荣
                            看江山万汇敷荣,兰芽柳眼妆春。转绿舒青,涂香晕色,佳景清明。云鸠拖雨过江城。雨还晴,呼夫呼妇,商量弄雨弄晴。熙熙和风那丽日,燕南雁北争鸣。莺歌蝶舞,幽禽慢调声。金鞍与画轮,游人往来踏青。
                            第五段江山秀丽
                            见几枝出墙红杏,娇妒谁家倚墙梨与李,山川秀丽,总藉阳春发生之意。绿阴千顷,黄鹂的那声应。门掩映,人寂静,动香风轻弄一庭花影。莺嘴轻啄花那红溜,燕尾斜点碧波交碎,平池绿皱。快睹园林,小小青梅,匀圆如豆。春山如画岧峣,春水那迢遥。好江山色丝绝妙。绝妙。
                            


                            IP属地:吉林21楼2011-05-27 20:35
                            回复
                              2025-05-30 02:07:37
                              广告
                              第六段天地中和
                              天地中和,老阳正少,奇功方奏。烟花三月,看杨州春透。红肥绿瘦,魏紫姚黄,奇花漫斗。总皆托赖阳春之佑。
                              第七段莺歌燕舞
                              际东风料峭,初雨过,方睛候。满日莺歌燕舞,笙簧轻奏。羽剪轻交,机织泥巢。游春的那杜甫,绿杨芳草桥头,手抱瑶琴,缓步逍遥。背负香囊,抚景搜诗的调。借问万紫千红,不识开多少。是谁家,巧纵那青楼金缕黄钟歌词。扇暖东风,和煦亭台,初际晚如珠玉。露重坠花梢,镫轻敲,玉聪似惜锦幛泥深路滑,蹄蹻出西郊。看那王孙公子闹竿儿花篮高吊,挟弹恣优游。慢遨游,章台柳。美景良辰,休要错过。一年几月,九十春光,不能驻留长久。
                              第八段日肝风和
                              融融暖日江山丽,淡淡和风花柳媚。多情绪,红随远浪,轻泛桃花,尤恐春来也春去,东君留意。雪浪平堤,轻翻柳絮,休问闲非那闲是。从他莺燕嫌疑猜忌,醉时节恣眠芳草地。
                              第九段花柳争春
                              河阳一县奇花繁华,彭泽五株杨柳阴遮。风舞歌斜。叹那小蛮腰细,喜那樊素唇佳。绿红花柳世争夸,赏心酒醉那流霞。唤奚奴安排与人诗家。
                              第十段锦城蔼蔼
                              闲把酒,漫祝东风,从容少住洛城东。千里风光,间绿要红,富贵无穷。芳菲烂漫也,千万种百花丛。
                              第十一段帝里风光
                              古洛城东,今年花好胜去岁花红。但去年对酒那人儿,今日难逢。遥想那明年此日呵,花又红,玉人儿尤恐难逢。穷通,料循环天运也,依旧春风。不知花前樽酒,又与谁同。
                              第十二段春风舞雩
                              鲜鲜春服既成。六七童儿浴沂舞雩咏而归。花残野岸,柳闲江堤。南风薰兮,只应诗与酒,二事相宜。
                              第十三段青皇驾促
                              青皇驾促,羯鼓声声,相催相逐。遍天涯海屋香馥郁。鼓荡晴光红黯绿,妙运天机归化育。欣欣向荣草木,使八方淑气争芳馥。天运渐回南陆。满斟杯酒留连,对东风的那阳春一曲。
                              第十四段绿战红酣
                              春风施化雨,春暖扇和风。雨雨风风,风雨战绿酣红。韶华催促去匆匆。只妨那莺愁蝶怨,留不住老天公。吟诗酌酒兴无穷。情浓,且从容。听和阳春妙曲,慢慢调丝桐。
                              第十五段留连芳草
                              凝眸芳草凄凄,留连似惜两两分离。人人对景,景对人儿,持杯遥送春归。斜风细雨,尽日淋漓,曲江头几句新诗。瑶琴一曲阳春,几句那新词。啼血休令杜宇知。莺漫语,蝶慵飞,不违时。苦留不住,分付他明年早到南枝。明年早早到南枝。
                              《杨抡太古遗音》:第一段    天气下降,地气上行,一阳一阳气转鸿钧。群纤俱蠢动,万籁皆鸣。煨烬也到处萌,瑞光增。请看满皇州那骀荡风生。只见绣陌红黄也舒锦英,霭霭荣。唤儿童,抱瑶琴,趁那游人踏青。只见珠细翠盖,金辔簇红缨,往来轻,一阵香尘起处,鼎沸也管弦声,真不减蓬瀛。
                              第二段    时有条风应律,淑气初醺(重)。馣暖也五色鲜云,(重)浮空漾日晏温。祥烟和瑞雾纷纷,油然天地氤氲。多知轻寒轻暖也,半扬余薰。海棠如醉,桃花笑也,葱蒨间芳芬。浓妆欺小艳,检点付东君,一任他春色平分。
                              第三段    春晴,万紫千红,千红,含笑拈花枝,倚栏杆将那羯鼓频催。只见宫柳舒颦。(重)娉婷,安排那青眼窥人。(重)转蕙缕拖金,涂香晕色新。佳景清明的也,鸣鸠弄雨呼晴。那莺儿睍睆诉青春。燕子呢喃,衔泥掠水,款款声频。蝶花须,逐狂蜂,翩翩粉腻均匀。
                              第四段    只见秋千架影傍亭台。是谁王孙士女,笑语过墙来。娇娇滴滴的也,声如折柳飘梅。墙外人伫立徘徊。
                              第五段    闲庭绿阴千顷。庭院深也,琐窗寂静。香风轻弄,一帘花影,花蕊也辉映。园林幽也,有芳堤曲径。平地里漾碧波浇碎,清漪拭净。浸那春山远远如画屏明镜。
                              第六段    苍精布令,青帝司农,律为太簇。中和近寅宾,东作时候。女夷鼓奏。闻道采桑蚕,三缫妃后。又见青玄冕耒,天子躬耕地亩,总见是太平宇宙。
                              


                              IP属地:吉林22楼2011-05-27 20: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