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里路边的报栏里看见一整版写着五莲,感觉特亲切
初夏的五莲,生机盎然。
初夏的五莲,风光无限。
走进五莲,你会发现,一股干事创业、跨越发展的热浪正扑面而来。在这片古老神奇的热土上,勤劳的51万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用心血和汗水精心浇灌着这片土地。
2003年以来,新一届五莲县委、县政府立足自身的山区特色和优势,提出了“一二三”发展战略,即:围绕建设“山清水秀、县强民富”新五莲这一目标,抓住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两条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建县”三大战略,全力打造加工制造业强县、活力沿海开放县和半岛城市群“后花园”,实现了经济工作由以农为主向工业强县转变、由自我发展为主向借助外力发展转变,由山区县向工业县、生态县、开放县的战略性转变。
三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新的境界谋划发展,以新的坐标定位发展,以新的举措加快发展,确立了用沿海县定位、加快对外开放,用市北区定位、加快东部开发,用百强县定位、加快经济跨越“三个定位三个加快”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工业强县、生态名县、活力新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三年来,全县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以年均16%以上的速度递增,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0%以上;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每两年翻一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连续三年翻番增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三年上升40个位次。2005年,完成GDP、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2002年增长51%、37.4%、31.3%和115.6%。
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先后获得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县、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全省生态建设示范县等3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放大篇:
壮大产业集群 建设加工制造业强县
众所周知,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
2003年,五莲县委、县政府立足工业基础优势,果断将工业作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主导,以建设加工制造业强县为目标,以培植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坚持不懈地抓大产业、大项目、大投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膨胀壮大骨干群体,拉长延伸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快速崛起,县域工业主要指标保持了年均40%以上的增幅。
县里将车辆制造、石材建材、纺织、工艺品、手工工具、塑胶制品、生物技术七大产业确定为重点培植的主导产业,筛选出五征、华龙、顺达等30家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全力倾斜、重点扶持,促其进一步膨胀规模,优化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2005年,全县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近20家,“亿元企业群”初步显现。有5家企业行业排名跻身全国前十位,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龙头地位进一步显现,成为县域工业的“旗舰”。其中,五征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0.4亿元,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带动县内配套企业200多家,吸纳就业近3万人;华龙纺织公司被列入全省136家重点企业,跨入全国纺织行业50强;斯比凯可(山东)生物制品公司规模效益同行业全国第二、世界第四;旭日集团则成为江北最大的汽车饰件生产企业。
着眼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五莲县坚持把新上、技改项目作为工业发展的突破口,围绕七大产业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有发展潜力的新上、技改项目,加速了主导产业的规模膨胀和优化升级。2003年以来,全县共实施50万元以上新上和技改项目近千个,其中过千万元项目150多个,到位资金40 亿元。同时,鼓励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和产学研联合。目前,全县90%的规模以上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有4家企业创建了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先后培育出“中国名牌”1个、“山东名牌”4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个,“品牌经济”小试牛刀。
在此基础上,五莲县围绕骨干企业、名牌产品,积极培植发展关联、配套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主导产业聚拢,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扩张,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作分工的特色工业经济结构。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9家,比2002年增加83家,其中七大产业中的规模以上企业就有103家;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均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工商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4%,比2002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群峰竞秀、七柱擎天”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初夏的五莲,生机盎然。
初夏的五莲,风光无限。
走进五莲,你会发现,一股干事创业、跨越发展的热浪正扑面而来。在这片古老神奇的热土上,勤劳的51万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用心血和汗水精心浇灌着这片土地。
2003年以来,新一届五莲县委、县政府立足自身的山区特色和优势,提出了“一二三”发展战略,即:围绕建设“山清水秀、县强民富”新五莲这一目标,抓住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两条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建县”三大战略,全力打造加工制造业强县、活力沿海开放县和半岛城市群“后花园”,实现了经济工作由以农为主向工业强县转变、由自我发展为主向借助外力发展转变,由山区县向工业县、生态县、开放县的战略性转变。
三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新的境界谋划发展,以新的坐标定位发展,以新的举措加快发展,确立了用沿海县定位、加快对外开放,用市北区定位、加快东部开发,用百强县定位、加快经济跨越“三个定位三个加快”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工业强县、生态名县、活力新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三年来,全县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以年均16%以上的速度递增,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0%以上;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每两年翻一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连续三年翻番增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三年上升40个位次。2005年,完成GDP、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2002年增长51%、37.4%、31.3%和115.6%。
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先后获得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县、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全省生态建设示范县等3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放大篇:
壮大产业集群 建设加工制造业强县
众所周知,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
2003年,五莲县委、县政府立足工业基础优势,果断将工业作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主导,以建设加工制造业强县为目标,以培植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坚持不懈地抓大产业、大项目、大投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膨胀壮大骨干群体,拉长延伸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快速崛起,县域工业主要指标保持了年均40%以上的增幅。
县里将车辆制造、石材建材、纺织、工艺品、手工工具、塑胶制品、生物技术七大产业确定为重点培植的主导产业,筛选出五征、华龙、顺达等30家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全力倾斜、重点扶持,促其进一步膨胀规模,优化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2005年,全县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近20家,“亿元企业群”初步显现。有5家企业行业排名跻身全国前十位,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龙头地位进一步显现,成为县域工业的“旗舰”。其中,五征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0.4亿元,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带动县内配套企业200多家,吸纳就业近3万人;华龙纺织公司被列入全省136家重点企业,跨入全国纺织行业50强;斯比凯可(山东)生物制品公司规模效益同行业全国第二、世界第四;旭日集团则成为江北最大的汽车饰件生产企业。
着眼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五莲县坚持把新上、技改项目作为工业发展的突破口,围绕七大产业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有发展潜力的新上、技改项目,加速了主导产业的规模膨胀和优化升级。2003年以来,全县共实施50万元以上新上和技改项目近千个,其中过千万元项目150多个,到位资金40 亿元。同时,鼓励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和产学研联合。目前,全县90%的规模以上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有4家企业创建了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先后培育出“中国名牌”1个、“山东名牌”4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个,“品牌经济”小试牛刀。
在此基础上,五莲县围绕骨干企业、名牌产品,积极培植发展关联、配套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主导产业聚拢,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扩张,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作分工的特色工业经济结构。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9家,比2002年增加83家,其中七大产业中的规模以上企业就有103家;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均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工商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4%,比2002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群峰竞秀、七柱擎天”的格局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