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沅到陕西做巡抚,有位何知县违背他不准送礼的告示,送上了二十块大方砖.说是从农家猪羊圈厩等处找来,看上去像古物,敬请大人鉴赏判定.毕沅看了,觉得是像秦砖,不禁赞赏了几句。知县就说,如此宝物,放在敝县也是白费,不如就留大人处,也算有了天日.毕巡抚本爱古玩,就收了下来,并以苏州名茶碧螺春一包回赠.过了三天,何知县被撤职,削籍为民了。原来何知县想送礼而不敢,先去请教了毕沅幕中一位庄师爷,庄说,大人爱古玩,但你送贵重物品他肯定不收,不如这样,做几块假古砖送礼试试.毕沅当天没识破,过后终于发现,再作调查,乃得( 0)大白.县官和何师爷都被辞退了。
以上是苏州出版的<毕沅VS灵岩山馆>一书中的一个故事。到了另一苏州出版的<苏州状元>里,则变成这样.
县令派人送上古砖,正是毕沅六十生日,毕沅看了很喜欢,就准备破例收下.对来人说,我本不收寿礼,但你主人这礼不同寻常,可先放这里,你先回去代致谢意,过几天我再写谢函过去。这差人见此情形,却得意忘形起来,多说了几句,把县官召集工匠赶制这批礼品的事说了出来。毕沅这才知道这是一批假古董. “最后只得一笑了之.
两本书上的两个故事,都是县官给毕沅送古砖,古砖又都是假的.可以猜想当是同一故事的两个版本.二书虽都不是学术著作,只可定位为旅游读物或休闲读物,但是随意发挥太多,写的好似很生动,不巧二书写到了同一故事而又 “各有特色”,读者就反而不相信了。
以上是苏州出版的<毕沅VS灵岩山馆>一书中的一个故事。到了另一苏州出版的<苏州状元>里,则变成这样.
县令派人送上古砖,正是毕沅六十生日,毕沅看了很喜欢,就准备破例收下.对来人说,我本不收寿礼,但你主人这礼不同寻常,可先放这里,你先回去代致谢意,过几天我再写谢函过去。这差人见此情形,却得意忘形起来,多说了几句,把县官召集工匠赶制这批礼品的事说了出来。毕沅这才知道这是一批假古董. “最后只得一笑了之.
两本书上的两个故事,都是县官给毕沅送古砖,古砖又都是假的.可以猜想当是同一故事的两个版本.二书虽都不是学术著作,只可定位为旅游读物或休闲读物,但是随意发挥太多,写的好似很生动,不巧二书写到了同一故事而又 “各有特色”,读者就反而不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