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信吧 关注:36,778贴子:1,665,233

回复:人:做任何事情要有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杨永信贴吧”是如何炒起来的
网瘾孩子家长 小阳爸爸
    提起杨永信,在2008年7月4日以前,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这之后,其名气却与日俱增,势不可挡,这一切都源于百度“杨永信贴吧”。至今为止,该吧回帖数已达62万多条。如此高的增长速度本该令人羡慕,可遗憾的是,这“名气”却与“骂名”连在一起。那么,杨永信到底是怎样一个“恶人”,竟招来如此众多的骂声呢?


107楼2011-06-03 09:59
回复
    杨永信认为,网瘾患者问题不在网瘾本身,其根本原因在于患者的认知偏差、性格缺陷、不恰当养育方式和社会不良环境等,基于这一观点,他避开了以戒网瘾而戒网瘾的误区(这也是许多机构或专家戒治网瘾成功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而从矫治性格缺陷入手,以“心理+药物+物理+工娱”之综合治疗模式来破解网瘾这一世界性难题。
        一、心理点评是整个模式的灵魂性环节。心理点评室被家长们看作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地方,在这里,点评师、家长、孩子共聚一堂,相互影响,相互带动,相互激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打开孩子心结的“心理手术室”,是化解孩子心理痼疾的“中药汤锅”,点评师专业而睿智的引导性语言就是彰显奇效的灵丹妙药。在这里,通过点评师的巧妙诱导,孩子们积压心底的各种隐私,都能和盘托出,而这些暗不见光的隐私则如同毒蛇或魔鬼,长期噬咬或扭曲着孩子的心灵,是导致孩子走偏的罪魁祸首,隐私说完了,心结打开了,心里亮堂了,阳光和微笑立马就写在了孩子的脸上,父母亲眼目睹着孩子奇迹般的变化,唯有啧啧称奇,感叹不已。杨永信常讲,我不是神仙,之所以屡见奇效,应该归功于大家共同营造的充满博爱、感动和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若让我一对一给孩子治病,我也比他人强不了多少。由此可见心理点评是“永信模式”的核心和灵魂。


    109楼2011-06-03 09:59
    回复
      不知您是否听过“网络黑社会”这个名词,它俗称叫“网络推手”、“网络打手”、“发帖水军”,也叫“网络公关公司”、“网络营销公司”。之所以称其“黑社会”,主要在于,它们不仅能为客户提供品牌炒作、产品营销、口碑维护、危机公关等服务,更能按客户指令进行密集发帖,诋毁、诽谤竞争对手,使其无法正常运营,甚至控制舆论,左右法院判决。国内一批著名企业,如新东方、万科、康师傅等等,都曾遭遇过“网络黑社会”的毒手。他们的运作流程一般是接受订单—分析心理—制作帖子—雇用“水军”—密集发帖。接受订单时,只要客户付得起费用,他们根本不管什么法律、道德,会完全按照客户指令去做。为了取得预期的炒作效果,他们往往会利用网民仇富、同情弱者等心理制作帖子。每个帖子还要有一定的错别字,以增加其真实性。雇用的“水军”一般是大学生、残疾人或闲散人员,100人为1组,公司中1人负责10组,通常掌握五、六十个水军小组。因发一贴所需费用多为0.5元,故又称水军为五毛x。有的公司掌握着50多万个网络论坛地址,很容易让一张帖子出现在数千个论坛中,形成集束效应。


      113楼2011-06-03 10:02
      回复
        古人有句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国经济近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引入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正是因为竞争的优胜劣汰,消费者得到了最大的好处,社会的资源也发挥了最大的效率。更重要的是,竞争机制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公司,然而,为达到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我们不难发现,竞争激烈的行业内正从面对面的口水战、拳脚相向,进一步走向与网络炒作的纠葛。不少网络推手和打手应运而生,大量版主、博主等“水军”追随,使得这条利益链变得越来越长,充满利益交换的“网络暴力”正开始大行其道。在灰色利益的诱惑下,“网络信息”会否任人摆布?这个答案似乎是肯定的。所以网络暴力这种奇怪的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


        121楼2011-06-03 10:04
        回复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网络经济专家吕本富指出:按照正常的传播规律,一个热点话题在网上的传播高峰时正常为三天,如果持续维持是违背自然传播规律的,在三到五天后,如果突然再次出现传播的高峰,又没有特殊的原因导致旧话重提,这样的高峰就极可能是人为推动上去的。经过他对这些波形图的分析,一度被热炒的王老吉添加门,360离职员工爆黑幕,以及康师傅水源门等事件,都明显出现了人为操作的痕迹。”在普通人以为被偶然爆料,甚至一些被监督曝光而出现的热点话题,其实大部分是被一股潜藏的势力在操纵。
              网络经济专家吕本富说:“我没有做过精确的统计,但是我想一半对一半是有可能的,不能说所有的热贴都是被设计的,但至少有一半,50%左右热贴是经过人为设计的。”


          122楼2011-06-03 10:04
          回复
            根据这些网络营销公司的说法,他们通过各种手法,几乎控制了国内所有的主流论坛,对于舆论的操纵,真是做到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有新闻性的一些负面东西,我们可以帮你们无限扩大,我们可以在一个晚上让你们竞争对手的消息,铺天盖地布满整个网络。”


            123楼2011-06-03 10:05
            回复
              据业界的普遍预期,在未来的5~10年之内,网络营销将会成为最有营销力的手段之一。而这恶性口碑营销策划,是一副比三聚氰胺,乃至比砒霜还毒的烈性毒药,不仅毒害他人,亦残毒自己,更糟糕的是,此毒一旦沾染,无法痊愈。综观整件事情,不仅让人们见识了网络杀人于无形的暴力,更警示在洁身自好的同时亦须防范来自对手有计划、系统性的营销攻略。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来规范游戏规则,我们无法想像一个本来值得期待的网络营销产业会走向何方,又会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网络世界。


              125楼2011-06-03 10:05
              回复
                2009年11月9日晚,辽宁卫视播出的王刚讲故事《疯狂的杀戮》可谓是网瘾之害的一个缩影,一个代表,故事中孩子就只为了x几十元钱上网而不惜x去一个风华正茂的鲜活生命,


                132楼2011-06-03 10:13
                回复
                  被网游麻x的灵魂使其x人、x人的心态就像喝一杯茶,抽一根烟,上个厕所般平静……那些昧着良心指鹿为马、歪曲事实的人们,你们怎能视而不见?我们不相信不良网游开发者或经营者们不知道网瘾危害之大


                  133楼2011-06-03 10:14
                  回复
                    我们不相信2400万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事实他们不知道,我们更不相信频频被媒体披露于报端的网瘾导致自x、x死、x劫、x人等恶性事件他们不知道,但他们依然在无休止的开发出一款款更加令人沉迷的游戏,当有人抨击不良网游之害时,明显断了某些人的财路,他们会疯狂的攻击和诋毁当事者,当有人怀着高度的同情心、道德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戒治网瘾时,却被强加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商(商家、商人)的逐利欲望和权力一样,如果没有严格制衡的话,必然会膨胀,最后趋于失控,然后危害到整个社会秩序。这个世界没有天衣无缝的计划,事事皆如此。欲靠恶性口碑攻击对手这样不堪的手段达到所谓策略性的胜利,最终却可能造成自己彻底的失败。而一切与”蒙牛诽谤门”何其相似,只不过,他是抓住DHA大做文章,而这里是“低剂量电刺激”而已。


                    134楼2011-06-03 10:15
                    回复
                      附:蒙牛“智库”策划方案
                          警方提到的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为蒙牛乳业的“智库”,“十年来,博思公关在蒙牛乳业从全国排名1116位到中国第一、再到世界乳业20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提供了深入和重要的公关顾问支持。”
                          警方调查证实,正是自称蒙牛“智库”的博思智奇公司,策划了此次攻击。
                          他们策划的方案中,主要攻击的是伊利儿童成长奶中的DHA成分——一种有助于儿童脑部发育的物质。该物质既可通过鱼油提炼,也能通过藻油提炼。蒙牛使用的是藻油DHA,伊利使用的是鱼油DHA。


                      136楼2011-06-03 10:16
                      回复
                        7月16日,《生命时报》、《京华时报》分别刊发了大篇幅曝光中国鱼油市场乱象的文章开始造势,然后趁热打铁,引发公众关注鱼油质量问题,强化藻油DHA优于鱼油DHA的认知,再“借力打力”,借助媒体文章的影响力,通过第一时间大量转载,全面覆盖互联网,引发公众对于“鱼油”及相关添加产品的负向关注;转载时对文章略加改动,强化DHA的内容;放大某些食品中添加鱼油DHA的事实,使公众对于“鱼油”的质疑和恐慌波及这些产品;借势传播“藻油DHA比鱼油DHA更安全”。舆论在wiki、论坛全面铺开,在百度知道、搜搜问问、天涯问答、新浪爱问、雅虎知识堂里,通过对鱼油DHA的质疑性提问,在回复中植入藻油DHA安全性更高、纯度更高等正面信息,并通过关键词优化,确保消费者在搜索相关信息时,藻油DHA的正面信息能大量出现;同时信息在亲子、育儿论坛全面覆盖,在大众论坛热门版块持续发布和重点维护;寻找网络写手撰写攻击帖子,并在近百个论坛上发帖炒作,煽动网民情绪;用消费者的口吻和角度,发起“万人签名拒绝鱼油DHA”的签名运动;通过草根博客对相关新闻进行大量转载,根据新闻做出引导性评论解读,并通过“推荐到门户网站首页”、“置顶”、“加精”等操作,以提高影响力……“发一个帖子,你要给我一个链接,链接打得开,就是一个有效贴,就付钱给你。”22日,北京一家公关公司业务经理介绍。


                        137楼2011-06-03 10:16
                        回复
                          网瘾少年离家出走父母寻子煎熬俩月 
                          2010-11-1 16:21:07    
                              简要内容:日前,15岁少年离家出走,泡在网吧终日畅游虚拟世界,怒其不争的父母多方寻子不见下落。10月21日上午,暂住在津南区白塘口村的事主惠某来到辛庄***报案,称其15岁的儿子小惠自8月20日离家出走后至今未归。 
                            日前,15岁少年离家出走,泡在网吧终日畅游虚拟世界,怒其不争的父母多方寻子不见下落。当公安津南分局辛庄***组织**四处走访,通过清查方式找到网瘾少年时,其父母已因他的任性出走、生死不明而被煎熬了两个多月。 
                            10月21日上午,暂住在津南区白塘口村的事主惠某来到辛庄***报案,称其15岁的儿子小惠自8月20日离家出走后至今未归。据惠某讲,他儿子平时沉迷于网吧上网玩游戏,不好好读书,父母多次打骂都不起作用。8月20日当天为此打了他,没想到小惠一气之下竟离家出走。这两个多月来家里一直在找他,甚至去河南老家都找过,却一直没有他的消息。


                          138楼2011-06-03 10:17
                          回复
                            16岁少年为要钱上网打伤父亲又挥刀威胁母亲
                            2010-10-30 03:4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说到伤心处,张女士留下眼泪。
                                 “快救救我的儿子吧,他一犯了网瘾就像换了个人,连父母都打!”10月29日,家住城阳区红岛街道的张女士向本报求助。据张女士介绍,她的儿子今年16岁,从小学六年级开始迷恋上网,到初二下学期就辍学了。“儿子的网瘾非常大,如果不给钱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持刀威胁我们,还打破过他父亲的头。”张女士希望能有人帮助儿子戒掉网瘾,她不想儿子的一生就这么毁了。


                            141楼2011-06-03 10:18
                            回复
                              10月29日上午,39岁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和老公、儿子都是济宁人,目前租住在城阳区红岛街道。张女士说,初二下学期,沉迷网络的儿子辍学不上了,整天泡在网吧里。“对他讲道理已经不管用了,他什么也听不进去。”张女士说,为了挽救孩子,半年前,她和丈夫卖掉了济宁的房子,举家来到青岛,希望换个环境能对儿子戒掉网瘾有所帮助。 
                                  “本以为给孩子换个环境可能对他好一些,没想到他的网瘾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严重。”张女士说,儿子天天伸手跟父母要钱上网,一上就是通宵,有时候好几天也不回家。


                              142楼2011-06-03 10: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