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足阳明经脉与脏腑配属不同学说的探究谈对中医经典教学的启示
刘霁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100029)
自《内经》阐述“心主神”以来, 该理论为历代多
数医家所遵从, 并从理、法、方、药诸方面形成完整
体系, 成为中医学的重要观点和主导理论。因此中
医学往往将神志病症与心相联系。而在《内经》所记
载的足阳明经脉病候中包含了大量神志病症, 另外
还有多处提到以针刺足阳明经脉来治疗心神异常
的病症。足阳明与神志病症的联系提示足阳明经脉
与心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 这与足阳明配属于
胃的观点存在分歧, 由此引发以下对足阳明经脉与
脏腑配属关系的探究。
1 《内经》中足阳明经脉病候及主治
首先来看看《内经》中关于足阳明经脉病候的
记载。《内经》对十二经脉病候较为集中的论述主要
见于《灵枢·经脉》篇关于“是动”所生病的描述, 其
中足阳明经脉“是动”病为: “是动则病: 洒洒振寒,
善呻, 数欠, 颜黑, 病至则恶人与火, 闻木声则惕然
而惊, 心欲动, 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
弃衣而走, 贲向腹胀, 是为骭厥。”此外, 足阳明经
“是动”病还出现在《内经》的其他两篇文章中。一是
《素问·脉解》, 该篇为足六经“是动”病的注解, 其中
包括足阳明经“是动”病; 另一篇是《素问·阳明脉
解》, 该文完全是对足阳明经“是动”病解释。这两篇
中记载的足阳明经“是动”病也是以心神病变为主,
同样表明足阳明经与心、神志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是动”病是直接来自腕踝部相应脉口处的脉诊病
候, 也是对经脉病候最初的记载, 能够反映古人对
经脉及其病候的早期认识[1]182。因此, 从《内经》中足
阳明经“是动”病的描述可以认为: 早期的经络理论
中足阳明经与心、神志存在特定的联系。
《内经》的其他篇章中也能见到足阳明经脉病
候出现心神病变的描述, 如《素问·诊要经终论》曰:
“阳明终者, 口目动作, 善惊妄言, 色黄, 其上下经
盛, 不仁, 则终矣。”《素问·热论》曰: “二日则阳明与
太阴俱病, 则腹满身热, 不欲食谵言。”《素问·厥论》
曰: “阳明之厥, 则癫疾欲走呼, 腹满不得卧, 面赤而
热, 妄见而妄言。⋯⋯阳明厥逆, 喘咳身热, 善惊,
衄, 呕血。”《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 “阳明有余, 病
脉痹身时热, 不足病心痹; 滑则病心风疝; 涩则病
积, 时善惊。”
此外, 《内经》还有大量取刺足阳明经脉治疗神
志疾病的记载, 如《灵枢·癫狂》曰: “癫疾始作, 先反
僵, 因而脊痛, 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 血
变为止”; “狂始生, 先自悲也, 喜忘、苦怒、善恐者得
之忧饥, 治之取手太阴、阳明, 血变而止, 及取足太
阴、阳明”, 取刺足阳明经脉来治疗癫狂疾病中出现
的一系列神志病症。又如《灵枢·刺节真邪》曰: “大
热遍身, 狂而妄见妄闻妄言, 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
虚者补之, 血而实者泻之。”治疗热病发狂等病时也
取刺足阳明经脉。上述均为针刺足阳明经脉来治疗
心神异常的病症, 究其依据和机理, 足阳明经脉与
刘霁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100029)
自《内经》阐述“心主神”以来, 该理论为历代多
数医家所遵从, 并从理、法、方、药诸方面形成完整
体系, 成为中医学的重要观点和主导理论。因此中
医学往往将神志病症与心相联系。而在《内经》所记
载的足阳明经脉病候中包含了大量神志病症, 另外
还有多处提到以针刺足阳明经脉来治疗心神异常
的病症。足阳明与神志病症的联系提示足阳明经脉
与心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 这与足阳明配属于
胃的观点存在分歧, 由此引发以下对足阳明经脉与
脏腑配属关系的探究。
1 《内经》中足阳明经脉病候及主治
首先来看看《内经》中关于足阳明经脉病候的
记载。《内经》对十二经脉病候较为集中的论述主要
见于《灵枢·经脉》篇关于“是动”所生病的描述, 其
中足阳明经脉“是动”病为: “是动则病: 洒洒振寒,
善呻, 数欠, 颜黑, 病至则恶人与火, 闻木声则惕然
而惊, 心欲动, 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
弃衣而走, 贲向腹胀, 是为骭厥。”此外, 足阳明经
“是动”病还出现在《内经》的其他两篇文章中。一是
《素问·脉解》, 该篇为足六经“是动”病的注解, 其中
包括足阳明经“是动”病; 另一篇是《素问·阳明脉
解》, 该文完全是对足阳明经“是动”病解释。这两篇
中记载的足阳明经“是动”病也是以心神病变为主,
同样表明足阳明经与心、神志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是动”病是直接来自腕踝部相应脉口处的脉诊病
候, 也是对经脉病候最初的记载, 能够反映古人对
经脉及其病候的早期认识[1]182。因此, 从《内经》中足
阳明经“是动”病的描述可以认为: 早期的经络理论
中足阳明经与心、神志存在特定的联系。
《内经》的其他篇章中也能见到足阳明经脉病
候出现心神病变的描述, 如《素问·诊要经终论》曰:
“阳明终者, 口目动作, 善惊妄言, 色黄, 其上下经
盛, 不仁, 则终矣。”《素问·热论》曰: “二日则阳明与
太阴俱病, 则腹满身热, 不欲食谵言。”《素问·厥论》
曰: “阳明之厥, 则癫疾欲走呼, 腹满不得卧, 面赤而
热, 妄见而妄言。⋯⋯阳明厥逆, 喘咳身热, 善惊,
衄, 呕血。”《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 “阳明有余, 病
脉痹身时热, 不足病心痹; 滑则病心风疝; 涩则病
积, 时善惊。”
此外, 《内经》还有大量取刺足阳明经脉治疗神
志疾病的记载, 如《灵枢·癫狂》曰: “癫疾始作, 先反
僵, 因而脊痛, 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 血
变为止”; “狂始生, 先自悲也, 喜忘、苦怒、善恐者得
之忧饥, 治之取手太阴、阳明, 血变而止, 及取足太
阴、阳明”, 取刺足阳明经脉来治疗癫狂疾病中出现
的一系列神志病症。又如《灵枢·刺节真邪》曰: “大
热遍身, 狂而妄见妄闻妄言, 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
虚者补之, 血而实者泻之。”治疗热病发狂等病时也
取刺足阳明经脉。上述均为针刺足阳明经脉来治疗
心神异常的病症, 究其依据和机理, 足阳明经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