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
石夯(网友)
新居总算安在了南方H城。当初,在装饰格局上参照了欧式壁橱、中式藏柜的制作,为的是有个展示图书物和收纳珍藏版,而却为荆内装点名烟洋酒荣誉奖杯之类占据得满满当当,仿佛绝无空隙可谈。这些年来出出进进,我感觉有一种莫名的空洞,一时又不知缺个啥。直到有一天,在访古寻幽的旅游之中,偶然碰到一位青年书商,从而背回一大包旧书,偷偷塞进藏柜之后,当晚顿觉睡眠酣畅。唉,我似乎找回了对旧书的情有独钟。
姑且说,荆内是个麻将瘾深度重症者,一心想着赢钱,去添购所谓有品味的家居摆设,将橱柜装扮得琳琅满目。我常常恭维她“与时俱进”,其实不敢开口说是在满足现代人价值的虚荣心。旧书旧报自然与她格格不入。我也一时没有阅读空余,也不敢讨要工薪去书城购买超贵的新书。这个新家是由她一手打点整理的,怎能容我公开也没有条件保留那些类同收污纳垢的旧书呢?
在老家未买断工龄之前,我有城郊接合处(现新城区)独.立的三层楼房。二楼后半部就是我独自的书房。其实那些书籍算不上旧书,它是我在荆州带薪上学期间从伙食费补贴里抠出来购买的,对于现在来说价钱超低,可是每次掂掂手中的钱只敢买上一、二本。如有“语文小丛书《文言语法常识》,0.29元;《汉语代词例解》,0.50元;《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续编,0.68元。我买这些纯粹是补充课堂听讲和训练的不够。我也买了0.41元鲁迅的《呐喊》和0.42元的《南腔北调集》来读过。也买过一本《回顾长征》来看。甚至为了应付回老家写春联,花0.52元买了一本《古今对联》。”等等。当然,也买过一些世界著名小说回学校,主要还是有取悦女同学的成份在其中之嫌吧!记不得了。后来这些书有一部分转给了侄辈。今天,他们的小孩已进入大学,这些书不能算是旧书吗?
最让我心疼的是一部分在我心目中认为重量级的书籍,在一夜之间被“梁上君子”卷走而去,竟然饕餮般一本不剩。那些书籍上我无意地盖上过我的藏书图章。有记忆印象的,好像有“《短篇小说选》1949-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41.4万字,定价1.35元;司汤达著《红与黑》,上海译文出版社,1.95元;刘流著《烈火金刚》,1.15元。”我估计这些书籍流落在江汉平原的“旧书市场”。
前些时,我抱着念旧心态,从书商那里以高于原价又一次挑选回一些旧书,跟荆内好歹商量,分开我们俩的住房,辟出一间(其实是我独.立的一间)存放旧书的书屋来。
我一生没有发表和出版任何像样的写作,只喜好搜集旧书。如今有空闲来读作家们的等身著作了。“书山有路勤为胫。”也正是在这旧书堆里,我才读出千百年来这勤为“径、胫”的不相同。每每翻看我房间里橱柜上的旧书,再想想各处书店的新出版物,觉得这些旧书,它对于我而言,是物有所值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