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痴吧 关注:600贴子:12,810

【书痴天下事】湖北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旧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7日11点30分,随着高考第一门语文考试的结束,2011年湖北高考作文题也浮出水面: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多名考生表示“有点意外”。
     记者在武汉市一考点随机进行了采访。多名考生表示,今年高考作文题是命题作文,没有任何材料,“有点难度”。
     据了解,许多考生采取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一名男生说,他以“温故而知新”为主题,写了一篇议论文。
     在新浪网组织的关于2011年湖北高考作文难度的网络调查中,截至12点30分有2200多人参与,其中72%的人认为题目“难”。
     大多数考生表示,今年高考语文试题整体难度适中,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差别。2010年,湖北高考作文题是以“幻想”为主旨的开放式作文。


IP属地:山东1楼2011-06-09 21:02回复
         点评:“旧书”的“旧”是有讲究的,它是相对于新书而言的,这是审题的一个关键。这一文题考生们有话可说,贴近性强,但要写得出彩、得到高分,就要看考生平时的积累了,今年的作文表面 平实,但实际上暗藏“杀机”,区分度会悄然拉开。


    IP属地:山东2楼2011-06-09 21:03
    回复
      共写湖北高考作文《旧书》
      浪涛沙陈涛:【梨花体】我/卧室的书架上/有一本/旧书/一本/很旧很旧的书/曾经是/爷爷给我的礼物/而今天/我找了好久好久/也没有找到/哎……
      @落木_:【见或不见体】你翻或不翻,旧书就在那里,不偏不移。你忆或不忆,旧书就在那里,不思不恋。你恋或不恋,旧书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卖或不卖,旧书就在那里,不降不长。
      @漂在武汉的小青年儿:【凡客体】爱阅读,爱沉积,爱隐藏于书柜一角的静谧,也爱翻阅泛黄纸张时勾起的回忆。不是浮躁媚世的流行品,读完即丢。我是旧书。一直被忘记,从未被丢弃。
      @路人瑾:【咆哮体】旧书就是街边卖的破烂有木有!!!旧书就是书柜里放着几百年没有翻过的有木有!!!旧书就是宁可去看电子书都懒得翻一翻的有木有!!!旧书就是上了好几年学最后死都不想看它的课本有木有!!!
      @小夜飞镖:【咆哮体】泛黄是纸张爬满虫子的尸体有木有!!!几十年没被翻开过的书的寂寞伤不起!!!都是过期的记忆现在想起模糊得跟糊汤粉样的有木有!!!送我书还夹着情诗有木有!!!到如今变成一朵旧书,不值钱的有木有!!!亲,不包邮呢!!!
      @陈凌燕:【王家卫体】7号,6月7号。2011年6月7号上午十一点半之前的某一分钟起,你,“旧书”二字,是我的作文题。从这一刻起你和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属于彼此的一辈子的记忆,这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已经过去了。我明年不会再来,今天我所有的就是一本“旧书”。
      @weiweiyoko:【红楼体】读大学那会子,平素爱书却囊中羞涩,时常流连旧书摊,天下再大,横竖不是我的,由着他们闹去!独守着一份安静,倒教人没的开心。未曾想,还因此结下一份友谊。难为那好老板,明知这世人都往功名利禄上用心,我三日五日地去,他知我是穷学生,却每每与书相赠,断不因此薄情寡意。此番情谊,于今数年,这会子已不怎么再去,但旧书带来的如此意趣,真教人怀念。
      @瓶子晚安1234:【走近科学体】在我的抽屉里,有一件神秘的宝贝。这件宝贝是什么呢?它是一本横亘古今的卷册,注意,它没有封面!我们知道一些珍宝级别的典籍都是残破的,而这本卷册和历史上神秘的羊皮卷、摩崖刻字,甚至是原始人的岩画,据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它究竟是什么呢?经过一番研习之后我终于解开谜团,它,就是一本掉了封皮的高中历史课本。
      @魏__力:【鲁迅体】我的书桌旁,有两本旧书,一本是韩寒,另一本是郭敬明。真的旧书,可以无视脱落的黄页,可以无视生锈的骑马钉。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泛黄了册页,仅使留下浮动的灰尘和凌乱的笔迹。在这浮动的灰尘和凌乱的笔迹中,维持着这高考前最后的一点儿生机。
      @麒麟三娘:【琼瑶体】紫菱:“这旧书没什么了不起,它从前面看是一本旧书,它从后面看是一本旧书,它从左面看是一本旧书,它从右面看是一本旧书,它从上面看是一本旧书,它从下面看还是一本旧书……”


      IP属地:山东4楼2011-06-09 21:07
      回复
        旧书
        李樵(《帅作文》周报执行主编)
        书橱之于我,就如衣橱之于女人,总觉得不够大,不够丰富,缺少那么一两件“镇橱之宝”。奈何囊中羞涩,珍贵的古本不是省下两斤排骨钱就能换来的。所幸,偶尔在街头还能遇见一两个旧书摊,淘来几本具有年代感的旧书作为慰藉,但这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最常去的,是离家不远的夜市上常年驻守的一个书摊。卖书老人的长相颇有些耐人寻味,黑瘦的脸上挂着从容的笑,眼睛眯着,一副高人风范。我一度怀疑,他是一位大隐于市的世外隐士,手中有一本古旧的传世之宝《太公兵法》、《九阴真经》或《武穆遗书》之类,等待有缘人出现,才肯慷慨相赠。也曾幻想,我就是张良或杨过,在桥下、崖下有奇遇,凭一本奇书所向无敌。实际上,我却是周星驰电影《功夫》里的那个傻小子,捧着本《如来神掌》便要去救济苍生。
        常年买书,我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在地摊上买书是需要淘的,要有犀利的眼光。为了节约空间,摊主把书摆得像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本压着一本,看不见书脊,也看不全封面,犹抱琵琶半遮面。挑书时不可乱翻一气,会引来摊主不满。目光一行行扫视,一边看一边在脑中判断,哪些是毫无价值、炫耀自己的畅销书,诸如成功的秘诀之类;哪些是值得考虑的书;哪些是一见钟情非买不可的。藏书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或寻求金钱上的升值。倘若无意间拿起一本,能与它进行一场心灵上的对话,就值了。
        打开我的书橱,几乎每一本书都刻画了时光的印迹,见证了我的一段成长历程《反间杀手》记录了一段向往刀光剑影的少年时光,杀手手里的一本书便可以使对手瞬间毙命;《中的悬案》刻录了一段为红学痴迷的日子,我曾经在里面找到了“原应叹息”的悲凉;《唐诗三百首评注》是古老的线装书,我曾经把喜爱的唐诗背得滚瓜烂熟……
        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旧书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纪念品。
        


        IP属地:山东5楼2011-06-09 21:07
        回复
          旧书
          黄艺博(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初一学生)
          百年沧桑,十年巨变,沉睡的中国龙再一次苏醒,中国即将屹立于世界东方。
          前一段时间,我在爸爸的书柜前踱步。眼帘中闪入一本书《中国可以说不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上面有些浮尘,纸张也有点发黄,一看就是一本旧书,我无心顾及,专心地阅读书中的内容。
          此书对冷战后中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理性的反思和评价,为中国年轻人的思想打开了一扇窗。它是1996年轰动西方的中国书,被译成八种文字,发行300万册。这本书影响了一代人,时隔15年,它也深深的影响了我,给了我很多启示。
          从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到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文化各个领域领先的国家。可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已落后于西方。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风雨中飘摇的中国终于立稳了脚跟,开始谋求发展之路。这一时期虽然也遇到许多障碍,但那都阻挡不了大国崛起之路。2009年,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充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强大。
          我们这代人,虽然见证了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但绝不能有轻浮的心理。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要想真正的续写汉唐之盛世,让中国的“不”说得更有气势,更加响亮,还必须做出更多、更大的努力!《中国可以说不》给我很大的启示,也希望能影响更多的中国青少年。
          


          IP属地:山东6楼2011-06-09 21:08
          回复
            旧书
            周海洋(2009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考生)
            好风如水,月夜读书,寻得旧书,名曰:《昭君怨》。尘封许久,视之黯然,常以为书即美人,往昔之书,岂非古之美人乎?遥想当年,初出青梓,皓齿明眸,读之心如浴雪,而今黄尘满面,素蟫灰丝,蠹鱼百出。人生百热,终有一冷。好书如玉,兰心蕙质,然亦有生老病死,朱颜零落,纵玉貌绛唇,亦将委骨穷尘,莫不埋魂幽石;千古以来,历尽劫波,不禁喟叹。梦中与之语,对泣不能言:
            三更无眠书当枕,一朝醒来梦无痕。旧梦一去生新恨,缣缃黯淡书蒙尘:“蠹鱼昼寝作旧宅,素蟫夜宴到新晨。可堪香销芳骨折,应是情绝累故人。几经寒暑肌色衰,往昔红颜不复存。自叹自怜还自怨,凄凄自语到黄昏:我知歌哭皆百态,自知此生在红尘”。“佳人秋士莫嗟叹,壮怀遂志本无门。黄金台上魏莹死,望夷宫前徒逡巡。列侯将相轻千金,满朝朱紫尽王孙。纵然明日有万劫,此恨难消与谁说?”“一误流光悔后迟,半生青春便永诀。而今四月芳菲歇,只余子规空啼血:青春苒苒芳草茵,紫陌纷纷杏花雪。可怜东风唤不回,梦断故国旧山岳。帝城歌舞春色深,君臣欢娱醉日月。今日境遇竟如此,前世红尘何难越。烛影摇红光破碎,孤枕独眠双泪绝。愁肠百转不得结,虫噬鼠啮肝胆裂”。“平生非无沧海志,岂能空被尘埃没。长空白云向天拍,问君岂是容颜改?我今为君歌一曲,麒麟一夜呼天籁:美人黄卷今非在,豪杰埋骨凤凰台。白云苍狗复白云,沧海桑田复沧海。斯既帝秦五刑具,却道天子重英才。宁戚饭牛歌《下里》,不能逐兔至上蔡。貂裘角弓生尘埃,欲骑青牛真可哀。茫茫黄沙秦关道,漠漠白云汉边塞。隐者行处没苍苔,何人高吟归去来?”“古来兴亡皆如此,如今方知伤我怀:秦淮灯影何茫然,汉水归舟只影单。梦沉书远鸿声断,绿浓红稀莺语缓。蓬莱无处觅蓬莱,关山难越越关山。遥夜举杯清酒暖,日暮倚楼翠袖寒。少年鬓发渐渐老,唯有春发今又还;当时年少春衫薄,如今鬓白心已远。看惯世间人悲欢,卷听川上水潺湲。山花烂漫清梦残,回首夕阳望乡关。盛宴归去人尽散,欲往东岳行路难。然则莫道桑榆晚,少年不可等闲看”。
            学得古人句,铅华满面,不得要旨。书旧,尤需怜惜。智慧难得。“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青灯易灭,黄卷难销。愿与爱书者共勉。
            


            IP属地:山东7楼2011-06-09 21:08
            回复
              旧书
                  
              张执浩(著名诗人、《汉诗》杂志执行主编)  
                   书柜里有一本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的《刀锋》,作者毛姆。我清楚地记得这本书是2*年前的那个夏天,我漫游至湖北当阳,在一家街角旧书店里买到的。由于书脊上没有作者的名字,我误以为是一本工具书,翻了两页才发现是一部小说。尽管那时候国内对毛姆译介甚少,但此前我曾读过他的《月亮和六便士》,所以还是满心欢喜地*了一元五分钱买下来。那个夏天,我在鄂西北山区里四处走动,背包里除了几样简单的生活用具,就只有这一本书。一个迷惘的手无寸铁的青年,在陌生的人群或寂静的山谷中走动,因为手里有一本这样的书,便自觉无所畏惧起来。
                   时至今日,这本书不知被我翻阅过多少遍了,但每一次重温都比不上那个夏天它带给我的那份感动。我还记得当我坐船来到香溪河口的情形,我跳下趸船,走到江滩上小憩,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青年走过来问我打算去哪儿,我说还没想好,他说他也没想好。然后,汽笛响了,青年犹豫片刻后登船继续上溯,而我看了一眼东去的江水,掉头朝满目葱郁的神农架进发。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都不会想到这样的选择背后暗含了多少命运的玄机;随着书页越来越黄,我们也会越来越明了书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其实与我们个人的命运吻合。
                   一本书之所以会变旧,是因为你采用了一种静态的阅读观念,如果你用动态的方式去阅读,这本书就能够历久弥新。“请原谅,我在这部小说中省略了许许多多与她同样伟大而美丽的亲人,而执意把人类的一切赞美、色彩和音响集于她一身,仅仅是为了不造成喧宾夺主的嫌疑……”。这是19*9年夏天我随手写在《刀锋》这本书第三页页眉上的一段文字,当我再次读到时,依然可以隐约看见那个迷惘青年的模样,他也有强烈地去爱的愿望,他也有倔强。


              IP属地:山东8楼2011-06-09 21:14
              回复
                旧书
                沈嘉柯(青春文学作家)  
                     小觉是我幼年的好友,我们都爱看书,还常常在一起相互回味讲述看过的故事。
                     他家不宽裕,他极少买书,常常去同学家蹭书看。跟我玩得熟了,就大半时间来我家蹭书看。我父母很舍得花钱给我买书,家里各种报刊图书储量不少。
                     那次,有本契科夫的《儿童集》,看到一小半,天黑了他要回家,想借回家慢慢看。但我担心他把书弄坏了弄脏了,他恳求了两次,我犹豫后还是拒绝。最后他气呼呼回家,再也没跟我说话,一直到我搬家迁居,与他失去联系。
                     许多年过去,我们意外重逢。往日的小孩子都长大了,怨恨都淡忘了,聊天提起往事,我想不到,他还记得这件小事。
                     他无比惆怅地说,“那时我想,不要紧,等我专心功课不看闲书,努力考大学找份好工作赚钱,我会把这些书一本本都买回来,尽情看!我还赌气,以后我家要有一套大书房来放书,跟你家一样。然后每天睡在书堆里,吃饭也在书堆里。”
                     我带着歉意笑了:“这个愿望很美好啊!你现在实现了吧!小时候真是不好意思呀!你别花钱买,我送书你看。我家别的不多,书最多。”
                     他摇头,“先谢谢你了。我家也没搞什么书房。”
                     我有点吃惊,反问,“为什么啊?”
                     他语气惋惜地说:“我现在很少看书,就只在机场、火车站的书店顺手翻翻。但是这些书我翻着翻着就犯困,也没有买回家的兴趣。如果在十几年前,我一定看得很快活,再多也看不腻。过了那个阶段,我心杂了,静不了,又不像你,是做这行的。”
                     他只是遗憾,并没有对我如何抱怨,我却很难过。
                     小时候的拒绝,就这样埋没了他的一份热爱。那本旧书《儿童集》还留在我的书架上静寂沉默,当年他读到一半的折痕尚在,时光匆匆过去多年。爱读书的少年,如今已经不读书。
                     旧书不过是旧书,被什么人读,在什么时候被读到,另有一种滋味。时空转移,人的心境也变迁了。
                     与他重逢之后,我仍然大量买书读书,读过的旧书,除了特别有纪念意义的,其它书我看完即赠,几十上百本送出去,赠给完全不认识的读者、学生,赠给友人……只要我有书可赠,我挺愿意赠给任何在当下想读书的人。


                IP属地:山东9楼2011-06-09 21:15
                回复
                  旧书
                  姜昕(摇滚女歌手、作家)
                       “旧书”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创作年代来划分,也即是指祖祖辈辈的先人们撰写的书——这个历史甚至可以沿着人类文明的河流上溯到几千年前书籍诞生的伊始,那些被称作甲骨文或是刻在竹简、木片、丝织品上面的文章,不管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亦或种种形式,因为在漫长的时间路途中相对幸运的经历,它们就像可以穿越遥远时空的信鸽,带着既陌生又熟悉的气息,为后代的人们捎来祖辈们的所思所想;另一种是从书籍本身的新旧程度上划分,从这个角度来说,“旧书”就是指被活生生看旧的书——因为不论书籍的创作年代是在什么时候,到了我们这一代,除了是用来被博物馆保存、私人传承的,真正名副其实的“旧书”,其最初的诞生都是经过印刷出版,所以一定曾是“新书”……
                       不过,这两种“旧书”在我看来倒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真正的好作品正是要经得住时间的,所以,它们一定都是“好书”。
                       我在这里只想说说那些被“活生生看旧的书”。我的书架上就搁放着许多这样的书。因为阅读之后十分喜欢,总是舍不得丢弃,慢慢的它们就全都成了我的老朋友,心里想到它们的时候就会抽出来翻翻,而那些被我画上各种各样符号、写着注解或是自己的感慨、联想,亦或给我提供创作灵感的标注、折页,总是会让我有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就像是回想起了与那些亲爱的老朋友们初次结识时的惊喜……即便是不去翻看,只要看到它们,心里也会有种温暖,因为它们让我感到不再孤单。而那些我深爱的作者,则全都是我的心灵房间里从不会弃我而去的最朴素、最真挚的伙伴……
                       因此,在我去年底创作发行的EP标题曲就是《温暖的房间》,而另一首歌的名字则叫《那个简·奥斯汀》,那些歌词正是因为它们带给我的种种超越时空的奇妙感受而创作,那些我心里想要对它们说的话都在那两首歌里了……感谢它们一直陪伴在我身旁。


                  IP属地:山东11楼2011-06-09 21:16
                  回复
                    旧书
                    徐继胜(作家、教师)
                         母亲一生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我读小学时,把她的名字写在纸上。他听我说纸上的文字就是她的名字,母亲看看字,又看看我,一脸的神秘和欢喜。
                         虽然这样,母亲却一直藏着一本书。
                         从我能记事的时候起,就有这本书,没有封面,纸有些黄了,也记不清是一本什么书,母亲从哪儿弄来了。
                         母亲去世后,我们每年都要回家过年。父亲心里很孤寂,让我们陪他。春节也是我们最想念母亲的时候。五年前,母亲就是在这样合家团聚的时候撒手人寰的。回到家我们才能感受到母亲的气息,才能获得一个安慰。
                         和兄弟们谈起母亲,我便想来到了那本书。兄弟们都说还记得,但不知哪儿去了。
                         问父亲,父亲从箱底翻出了那本书。我翻过几页,书页脆而黄了。这跟我记忆中的那本书不大一样,那个时候,它总是夹着一些东西,鼓鼓的。现在它平展着,像耗尽了它的生命。我忽然翻落一枚粮票,我的心也一下子坠落到母亲辛酸的岁月里……
                         那本书曾经夹藏着母亲的希望,夹藏着我们一家人生活的艰辛,夹藏着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温馨。
                         那是母亲用来夹藏东西用的,全家人的鞋样子、钱、票。
                         小时候,我们家特别穷,父母养育着我们兄弟五人。母亲除了外出劳作还要操持家务,她把一切都献给了我们,一生没有一点私物,除了这本书。
                         冬天,我睡在母亲的脚头,和母亲说话。母亲听着,高兴的时候,还给我讲戏。这时候,母亲总是拿出那本书,取出我们的鞋样,在灯下,给我们做布鞋,有新鞋穿了,我们盼望着过年。过年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向母亲讨压岁钱,她总说没有。但到了吃完年夜饭,妈妈又拿出那本书,从中取出几张压得很平整的两角钱票,每人一份,我们过年的欢乐便又翻了几番。
                         我长大了,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母亲的负担也越来越重,那本书成了我继续学业的依靠。
                         记得上初中时,我好想买一本字典,考虑很久,便向母亲提出来,母亲没有言语。母亲以为读书就是识字,和过去的私塾一样。母亲嘱咐我最多的,就是不认识的字要多问人。我说字典就是帮助认字的,母亲还是没有言语。我意识到家里已困难到什么程度, 也不再说什么。吃过晚饭,母亲把我叫到房间里,取出那本书,给了我钱。我突然受不了,我明白母亲在沉默中做了怎样的思想斗争,又怎样最后下了决心,把全家人用来买油、盐的钱剥出来,给我买书。
                         我大学毕业后,就离开了母亲到外地工作去了。那时,家境也好了些,母亲是不是还在用那本书呢?
                         我一想起过去的生活,就忘不了那本书,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想起它。母亲正是用它惨淡地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我从中读出了勇气和力量。现在,母亲不在了,只给我们留下了这本书。是的,母亲不曾读懂那书上的任何一个字,却让我从这本书中读懂了人生的全部。


                    IP属地:山东12楼2011-06-09 21:18
                    回复
                      旧   书
                      佚名
                      每天下班,我骑着车特意拐进黄埔大街陆军161医院旁边的一条小巷子。
                      巷子深处有座“古德寺”,仿缅甸“小乘佛教”阿难陀寺建造风格,气势宏伟。据记载,“古德寺”是中国唯一、世界上仅存两座此类风格的寺庙。
                      小巷的人不多,大树参天,空气中弥漫着从寺庙里飘出来的香气。进入这条巷子,感觉非常清幽。
                      距古德寺不远,有一家废品收购小店,地上摆放着清理出来的一些旧书。
                      有一次,我不经意地看了一下地摊,突然眼前一亮:《水浒传》(上、中、下全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父亲给我留了一套,可惜,有两本借出后一直没有追回,以后在好多书店都没有买到,让我很是不舒服。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经过一番还价,我心满意足地掏出10元钱买下。翻开扉页,上面还有“武汉照相机厂图书室”红色印章。
                      最让我兴奋的是,在一处地摊上,我居然发现了一本“文物”级的旧书——傅雷翻译的巴尔扎克《高老头》,这本书是“右翻”、“繁体”、“竖排”,平明出版社出版、国光印书局印刷,书价一万一千三百元。
                      《高老头》是傅雷翻译作品中的经典。关键是译序显得珍贵,1963年傅雷曾经为《高老头》重印撰写过“译序”,可惜在“WH大GM”中遗失。因此,这本《高老头》的“重译本序”算是绝唱佳作。
                      平明出版社是巴金亲手创建,以发行“译文丛书”而著称。如今,平明出版社早已不在了,我仅花五元买下这本品相甚好的旧书,真是超值!
                      凡是淘回来的旧书,我就把它们摆在阳台上晒几天,然后用橡皮擦去污垢,用胶布和胶水进行修补。如此这般,感觉这些书和我变得亲近了。
                      旧书,虽没有现在的书籍装帧精致,但无盗版之苦,关键是以前的编辑、校对严谨,几乎无错、漏之弊,因此那些名著巨作,更显价值。
                      有的旧书,盖着“XX厂”、“XX工会”、“XX图书室”等公章,历史变迁,世事沉浮,有的单位早已不复存在了,而这些公章如同一篇篇简明史,印证着曾经的繁荣和辉煌,让人不胜嘘唏。
                      林语堂对淘旧书情有独钟,曾比喻道:“在灰烬里拾到一颗小珍珠,比在珠宝店里看见一粒大珍珠更为快活。”
                      现在,每次经过那家废品店前的旧书摊时,我都会停下来,认真地看着、找着......


                      IP属地:山东13楼2011-06-09 21:20
                      回复
                        旧书
                        石夯(网友)
                        新居总算安在了南方H城。当初,在装饰格局上参照了欧式壁橱、中式藏柜的制作,为的是有个展示图书物和收纳珍藏版,而却为荆内装点名烟洋酒荣誉奖杯之类占据得满满当当,仿佛绝无空隙可谈。这些年来出出进进,我感觉有一种莫名的空洞,一时又不知缺个啥。直到有一天,在访古寻幽的旅游之中,偶然碰到一位青年书商,从而背回一大包旧书,偷偷塞进藏柜之后,当晚顿觉睡眠酣畅。唉,我似乎找回了对旧书的情有独钟。
                        姑且说,荆内是个麻将瘾深度重症者,一心想着赢钱,去添购所谓有品味的家居摆设,将橱柜装扮得琳琅满目。我常常恭维她“与时俱进”,其实不敢开口说是在满足现代人价值的虚荣心。旧书旧报自然与她格格不入。我也一时没有阅读空余,也不敢讨要工薪去书城购买超贵的新书。这个新家是由她一手打点整理的,怎能容我公开也没有条件保留那些类同收污纳垢的旧书呢?
                        在老家未买断工龄之前,我有城郊接合处(现新城区)独.立的三层楼房。二楼后半部就是我独自的书房。其实那些书籍算不上旧书,它是我在荆州带薪上学期间从伙食费补贴里抠出来购买的,对于现在来说价钱超低,可是每次掂掂手中的钱只敢买上一、二本。如有“语文小丛书《文言语法常识》,0.29元;《汉语代词例解》,0.50元;《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续编,0.68元。我买这些纯粹是补充课堂听讲和训练的不够。我也买了0.41元鲁迅的《呐喊》和0.42元的《南腔北调集》来读过。也买过一本《回顾长征》来看。甚至为了应付回老家写春联,花0.52元买了一本《古今对联》。”等等。当然,也买过一些世界著名小说回学校,主要还是有取悦女同学的成份在其中之嫌吧!记不得了。后来这些书有一部分转给了侄辈。今天,他们的小孩已进入大学,这些书不能算是旧书吗?
                        最让我心疼的是一部分在我心目中认为重量级的书籍,在一夜之间被“梁上君子”卷走而去,竟然饕餮般一本不剩。那些书籍上我无意地盖上过我的藏书图章。有记忆印象的,好像有“《短篇小说选》1949-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41.4万字,定价1.35元;司汤达著《红与黑》,上海译文出版社,1.95元;刘流著《烈火金刚》,1.15元。”我估计这些书籍流落在江汉平原的“旧书市场”。
                        前些时,我抱着念旧心态,从书商那里以高于原价又一次挑选回一些旧书,跟荆内好歹商量,分开我们俩的住房,辟出一间(其实是我独.立的一间)存放旧书的书屋来。
                        我一生没有发表和出版任何像样的写作,只喜好搜集旧书。如今有空闲来读作家们的等身著作了。“书山有路勤为胫。”也正是在这旧书堆里,我才读出千百年来这勤为“径、胫”的不相同。每每翻看我房间里橱柜上的旧书,再想想各处书店的新出版物,觉得这些旧书,它对于我而言,是物有所值的呢!


                        IP属地:山东14楼2011-06-09 21:24
                        回复
                          实题虚写挖掘“旧”字含义
                               魏巨亮(水果湖高中语文高级教师)
                               今年的命题作文,学生下笔不难,但要写得精彩不容易。“旧书”是偏正结构词语,关键是对“旧”的含义和价值的挖掘。它与2004年湖北高考作文题“买镜子”有点像,最好是“实题虚写”。考生可以写记叙文,以一本旧书为线索,突出不平凡的书带给自己的启迪;也可以写议论文,挖掘某本旧书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还可以写一篇优美的散文,比如将逐渐变老的爷爷比作一本旧书,他教“我”成长,在人生旅途中留下了难忘记忆,升华到“读人”。
                               从行文风格来看,应该是质朴、自然、清新、通俗的,不必太多的引经据典。总体而言,这个作文题偏重于关注学生的内心、思想成长历程,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IP属地:山东15楼2011-06-09 21:25
                          回复
                            强调感性多于理性
                               周文涛(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
                                 今年的作文命题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显示了过渡性高考的特色。
                                 近年的湖北高考作文命题偏重理性思维,适合写议论文。今年的题目给记叙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它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观察,这也符合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大方向。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是人的双翼,高中生既要有看待生活的高度,也要能享受生活的瞬间。“旧书”一题,最适合写叙事性散文和记叙文,它能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IP属地:山东16楼2011-06-09 21:25
                            回复
                              人人能写易出个性
                                    樊星(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今年的命题比去年的“幻想”更好,高中生都离不开书,这个题目人人可以写,而且能写出差异。
                                   每个人读书的兴趣点不同,有人喜欢武侠,有人爱好科幻,“旧书”方便考生写出个性,以及各自的人文知识积累。题目中带有一种怀旧情绪,自由度较大。此题采用叙事手法相对容易,如何写活一本旧书,能充分体现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差异。
                                   近年的湖北高考作文,比较重视人文素养的考查,比如2007年的作文题“母语”。
                              


                              IP属地:山东17楼2011-06-09 21: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