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今存大唐皇室李恪和李明的后裔
1、为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吴王李恪的后裔。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李恪的第十一世孙李道携其弟李术、李衍及家人从陕西华州逃往江西建昌隐居。清乾隆年间,李氏的一个支派迁往郧县高庙定居至今。现存《李氏宗谱》为工楷誊写的石印本,全谱两册,保存于郧县白桑关镇高庙村村民李朝奎家中,由于年代久远,这两本家谱已有多处破损。《李氏宗谱》卷首为《上谕十六条》,这是唐王朝宗室治家家训,接着便是李世民册封李恪为吴王的诏书——《封吴王恪诰》。据专家考证,该地一支李姓村民,正是李世民的三皇子吴王李恪的后代。李恪为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母乃隋炀帝之女。曾受封长沙王、汉王、蜀王、吴王、郁林王等。贞观十二年,吴王李恪领安州都督衔(今湖北安陆),1980年在安陆王子山发现“大唐吴国妃杨氏之志”。经专家考证,杨氏应为吴王李恪家室。
2、为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四子曹恭王李明的后裔。除李恪的后世外,郧县还有一支李氏后人。他们证明自己是唐王后裔的证据也是家谱,但他们并非李恪的后代,而是唐太宗十四子李明的后裔。据这支李氏后裔的家谱记载,这批李氏后人到郧县以后,又分成了江南(汉江以南)、与江北(汉江以北)两支。
1、为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吴王李恪的后裔。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李恪的第十一世孙李道携其弟李术、李衍及家人从陕西华州逃往江西建昌隐居。清乾隆年间,李氏的一个支派迁往郧县高庙定居至今。现存《李氏宗谱》为工楷誊写的石印本,全谱两册,保存于郧县白桑关镇高庙村村民李朝奎家中,由于年代久远,这两本家谱已有多处破损。《李氏宗谱》卷首为《上谕十六条》,这是唐王朝宗室治家家训,接着便是李世民册封李恪为吴王的诏书——《封吴王恪诰》。据专家考证,该地一支李姓村民,正是李世民的三皇子吴王李恪的后代。李恪为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母乃隋炀帝之女。曾受封长沙王、汉王、蜀王、吴王、郁林王等。贞观十二年,吴王李恪领安州都督衔(今湖北安陆),1980年在安陆王子山发现“大唐吴国妃杨氏之志”。经专家考证,杨氏应为吴王李恪家室。
2、为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四子曹恭王李明的后裔。除李恪的后世外,郧县还有一支李氏后人。他们证明自己是唐王后裔的证据也是家谱,但他们并非李恪的后代,而是唐太宗十四子李明的后裔。据这支李氏后裔的家谱记载,这批李氏后人到郧县以后,又分成了江南(汉江以南)、与江北(汉江以北)两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