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本”:题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1927年胡适在上海购得的,现原书由胡氏家人藏在纽约。这个本子只存了第一至第八回、第十三回至第十六回、第二十五回至第二十八回,共十六回,这其中还有很多书页残缺。这是现存的抄本《红楼梦》中年代最早的,不过这个抄本早的意思是说这个抄本年依据的底本是最早的。书中第一回叙述书名的文字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句,所以学术界断定这个抄本所据底本的年代,因而简称它为“甲戌本”。
甲戌本,现存《红楼梦》较早的版本之一。又称脂残本、脂铨本。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第一回正文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十五字,指明所据底本年代,故名甲戌本。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存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第四回回末缺下半叶,第十三回上半叶缺左下角。四回一册,共四册。每半叶十二行,行十八字。
甲戌本是现存各抄本中最珍贵的一种,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本来面貌。其祖本可能是脂砚斋的编辑本,因每页版心下部都有脂砚斋的署名,有些地方虚以待补,如若干回的回前诗,仅有“诗曰”空悬。林黛玉眉目描写尚未成文,其下半句以朱笔空围。底本无拼凑现象,正文很少修改,有部份批语系从另本移录。
此本第一回有畸笏叟丁亥春的行侧朱批,墨抄总评也有作于丁亥者,说明抄录时间在乾隆二十三年丁亥(一七六七)之后。
第一回第一页第一行顶格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行“凡例”二字,第三行起凡例五则,末题诗一首。其中第一至四则及题诗,共四百一十四字,为此本独有。第五则“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后来本子仅存此段作为引言,与正文混同,遂成了正文开始。凡例之后的七律题诗,尾联“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脍炙人口,为论红著作所常引用。
第一回第四页下第一行“丰神迥异”句下至第五页上末行“大展幻术,将”句之间,较他本多出一段文字,恰好两页,四百余字。又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警幻之妹兼美成亲的一段情节,与各本也不同。
此本有眉批、侧批、双行批、回前回后批多种。所存各回脂批远多于其他脂本,尤有一些重要批语为他本所无。如第一回“满纸荒唐言”诗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这条批语是持曹雪芹卒于壬午年(一七六三)论者的首要依据。
甲戌本原为清朝大兴刘位坦得之于京中打鼓担中,传其子刘铨福。内有刘铨福在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所作的跋,极有见地。另有刘铨福的友人绵州孙桐生(署“左绵痴道人”)批语三十余条。之后流传不详,一九二七年夏此本出现于上海,为刚刚归国的胡适重价购得,是为首次发现的传抄残本。一九六二年胡适去世后,此本被寄藏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现已被上海博物馆购藏。
一九六一年五月,胡适将此本交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该影印版为朱墨两色套印,附胡适的“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缘起”及跋,印数五百部。次年六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该版翻印,大陆发行。后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多次重版。另作家出版社于二○○○年出版由邓遂夫校订的排印校本。
甲戌本,现存《红楼梦》较早的版本之一。又称脂残本、脂铨本。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第一回正文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十五字,指明所据底本年代,故名甲戌本。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存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第四回回末缺下半叶,第十三回上半叶缺左下角。四回一册,共四册。每半叶十二行,行十八字。
甲戌本是现存各抄本中最珍贵的一种,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本来面貌。其祖本可能是脂砚斋的编辑本,因每页版心下部都有脂砚斋的署名,有些地方虚以待补,如若干回的回前诗,仅有“诗曰”空悬。林黛玉眉目描写尚未成文,其下半句以朱笔空围。底本无拼凑现象,正文很少修改,有部份批语系从另本移录。
此本第一回有畸笏叟丁亥春的行侧朱批,墨抄总评也有作于丁亥者,说明抄录时间在乾隆二十三年丁亥(一七六七)之后。
第一回第一页第一行顶格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行“凡例”二字,第三行起凡例五则,末题诗一首。其中第一至四则及题诗,共四百一十四字,为此本独有。第五则“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后来本子仅存此段作为引言,与正文混同,遂成了正文开始。凡例之后的七律题诗,尾联“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脍炙人口,为论红著作所常引用。
第一回第四页下第一行“丰神迥异”句下至第五页上末行“大展幻术,将”句之间,较他本多出一段文字,恰好两页,四百余字。又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警幻之妹兼美成亲的一段情节,与各本也不同。
此本有眉批、侧批、双行批、回前回后批多种。所存各回脂批远多于其他脂本,尤有一些重要批语为他本所无。如第一回“满纸荒唐言”诗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这条批语是持曹雪芹卒于壬午年(一七六三)论者的首要依据。
甲戌本原为清朝大兴刘位坦得之于京中打鼓担中,传其子刘铨福。内有刘铨福在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所作的跋,极有见地。另有刘铨福的友人绵州孙桐生(署“左绵痴道人”)批语三十余条。之后流传不详,一九二七年夏此本出现于上海,为刚刚归国的胡适重价购得,是为首次发现的传抄残本。一九六二年胡适去世后,此本被寄藏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现已被上海博物馆购藏。
一九六一年五月,胡适将此本交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该影印版为朱墨两色套印,附胡适的“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缘起”及跋,印数五百部。次年六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该版翻印,大陆发行。后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多次重版。另作家出版社于二○○○年出版由邓遂夫校订的排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