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乎想象20个未来发明15年内人类心脏再生
--------------------------------------------------------------------------------
news.dayoo.com 2006年06月26日 14:46 来源: 新浪科技
据6月号《大众科学》报道,今天,科技在飞速发展,我们日常的生活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也变得越来越精彩。但科学家并不会因此而满足,他们仍在开发更先进的技术,未来5年、10年或者25年之内,将有许许多超乎你我想像的发明问世,下列20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发明尤其受人关注。
1. 15年之内,人类心脏可再生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求人类自愈的目标,即让器官具备自我再生能力。如今,这一看似遥远的目标似乎距离我们越来越近,美国研究人员甚至预言,人类到2021年便能再生出新心脏。
随着干细胞技术的日趋发展,医生也许将来可以通过给患者注入能生成特定组织的干细胞,令其体内自身细胞具备自我修复能力,从而使患者受损身体器官得以康复。然而,倘若我们能促使受损器官自我修复,那不就更好了吗?
美国波士顿海德拉生物科学公司(Hydra Biosciences)首席科学家格伦·拉尔森过去四年一直在追逐着这一器官再生梦想。目前,在哈佛大学一个研究小组的帮助下,拉尔森及同事正在开发一种蛋白质药物,这种药物能促进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的肌肉组织再生。
拉尔森解释说:“心脏在持续不断地分泌能‘养活自己’的化学因子。我们现在的研究工作便是尽力加快这一自然进程。”拉尔森的公司很有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革命性技术、利用这些自然进程在需要的区域和时间生成新组织的公司。一旦心脏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患者就能提前恢复游泳、跑步和种花种草等活动。另外,这些患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能性会更小。在美国,每年有逾五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拉尔森提出的方法尽管极富创意,但实际并不难。患者可使用诸如呼吸器或超声波药枪(supersonic drug gun)等自动吸入装置,将具有再生能力的蛋白质分子输入血液中。这些不断循环的蛋白质分子将同患者受损心脏肌肉细胞表面的受体粘合在一起,从而触发化学反应,减弱抑制细胞分裂的基因的活动强度。一旦上述生物转变完成,新的心脏细胞将开始生成,填补坏死组织的空隙。结果,在几周之内,心脏肌肉功能便会得到永久性恢复。
海德拉生物科学公司所研制的药物要几年后才能进行人体试验,但试验证据已表明此项治疗日后的发展潜力。去年,该公司研究人员在诱发老鼠心脏病发作后,连续10天给它们注射CRF-1(一种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的蛋白质混合物)。在心脏病发作一个月后,那些接受过治疗的老鼠的心脏肌肉功能比控制组老鼠的心脏肌肉要强20%。
海德拉生物科学公司创建者之一、麻萨诸塞州剑桥市诺华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人类基因学主任马克·基廷说:“我们真的能具备再生能力吗?答案是肯定的。可以这么说,通过松开‘遗传制动器’,我们就有可能让不同类型的细胞再生。”
2. 15年之内,你可以下载记忆
通常人们1秒钟可以记住两比特信息,也就是一生中可以记住几百兆信息。一张DVD可记录17G(1G等于1024兆)的信息,相比之下人的记忆力真是微不足道。你也许能清楚地记得40年前某部著名电影中的一段对白,但也许从不记得母亲的生日;或者能记住大量球星的名字,却忘掉了上周刚刚完成的工作。
戈登·贝尔一直为这样的事情所困扰。1998年,作为微软公司的高级研究员,他开始了一个被称之为“我生细琐”的项目。他扫描了旧照片、研究文档和笔记;对每次会议和电话进行录音;为新照片和看过的电影编制目录;将每封电子邮件进行存档。他还使用微软公司测试中的SenseCam,这是一种可戴在脖子上的数码相机,能自动捕捉画面并拍照。
贝尔现在每月将大约1G的数据归档,所有这些信息都存贮在其电脑的一个数据库中。信息采集目前还是一个手动过程,不过他预计也许15年后,人类就可以用一个多功能装置,记录下几乎所有“记忆”,它能自动记录日常活动的声音和图像;将每日的谈话、见到的面孔和读过的文章归档。它们加上电子邮件、工作日志、电视剧、电影和其他媒体,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按需回忆系统”。
--------------------------------------------------------------------------------
news.dayoo.com 2006年06月26日 14:46 来源: 新浪科技
据6月号《大众科学》报道,今天,科技在飞速发展,我们日常的生活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也变得越来越精彩。但科学家并不会因此而满足,他们仍在开发更先进的技术,未来5年、10年或者25年之内,将有许许多超乎你我想像的发明问世,下列20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发明尤其受人关注。
1. 15年之内,人类心脏可再生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求人类自愈的目标,即让器官具备自我再生能力。如今,这一看似遥远的目标似乎距离我们越来越近,美国研究人员甚至预言,人类到2021年便能再生出新心脏。
随着干细胞技术的日趋发展,医生也许将来可以通过给患者注入能生成特定组织的干细胞,令其体内自身细胞具备自我修复能力,从而使患者受损身体器官得以康复。然而,倘若我们能促使受损器官自我修复,那不就更好了吗?
美国波士顿海德拉生物科学公司(Hydra Biosciences)首席科学家格伦·拉尔森过去四年一直在追逐着这一器官再生梦想。目前,在哈佛大学一个研究小组的帮助下,拉尔森及同事正在开发一种蛋白质药物,这种药物能促进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的肌肉组织再生。
拉尔森解释说:“心脏在持续不断地分泌能‘养活自己’的化学因子。我们现在的研究工作便是尽力加快这一自然进程。”拉尔森的公司很有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革命性技术、利用这些自然进程在需要的区域和时间生成新组织的公司。一旦心脏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患者就能提前恢复游泳、跑步和种花种草等活动。另外,这些患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能性会更小。在美国,每年有逾五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拉尔森提出的方法尽管极富创意,但实际并不难。患者可使用诸如呼吸器或超声波药枪(supersonic drug gun)等自动吸入装置,将具有再生能力的蛋白质分子输入血液中。这些不断循环的蛋白质分子将同患者受损心脏肌肉细胞表面的受体粘合在一起,从而触发化学反应,减弱抑制细胞分裂的基因的活动强度。一旦上述生物转变完成,新的心脏细胞将开始生成,填补坏死组织的空隙。结果,在几周之内,心脏肌肉功能便会得到永久性恢复。
海德拉生物科学公司所研制的药物要几年后才能进行人体试验,但试验证据已表明此项治疗日后的发展潜力。去年,该公司研究人员在诱发老鼠心脏病发作后,连续10天给它们注射CRF-1(一种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的蛋白质混合物)。在心脏病发作一个月后,那些接受过治疗的老鼠的心脏肌肉功能比控制组老鼠的心脏肌肉要强20%。
海德拉生物科学公司创建者之一、麻萨诸塞州剑桥市诺华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人类基因学主任马克·基廷说:“我们真的能具备再生能力吗?答案是肯定的。可以这么说,通过松开‘遗传制动器’,我们就有可能让不同类型的细胞再生。”
2. 15年之内,你可以下载记忆
通常人们1秒钟可以记住两比特信息,也就是一生中可以记住几百兆信息。一张DVD可记录17G(1G等于1024兆)的信息,相比之下人的记忆力真是微不足道。你也许能清楚地记得40年前某部著名电影中的一段对白,但也许从不记得母亲的生日;或者能记住大量球星的名字,却忘掉了上周刚刚完成的工作。
戈登·贝尔一直为这样的事情所困扰。1998年,作为微软公司的高级研究员,他开始了一个被称之为“我生细琐”的项目。他扫描了旧照片、研究文档和笔记;对每次会议和电话进行录音;为新照片和看过的电影编制目录;将每封电子邮件进行存档。他还使用微软公司测试中的SenseCam,这是一种可戴在脖子上的数码相机,能自动捕捉画面并拍照。
贝尔现在每月将大约1G的数据归档,所有这些信息都存贮在其电脑的一个数据库中。信息采集目前还是一个手动过程,不过他预计也许15年后,人类就可以用一个多功能装置,记录下几乎所有“记忆”,它能自动记录日常活动的声音和图像;将每日的谈话、见到的面孔和读过的文章归档。它们加上电子邮件、工作日志、电视剧、电影和其他媒体,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按需回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