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11路吧 关注:54贴子:11,819

转载:Rock Read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来自台湾,目前还在更新中,有关摇滚文化

ps:请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全文字。。


1楼2006-07-01 15:26回复
    尊重作者。。。
    *************************

    著作权宣告及创用授权条款

    本专栏文章内容之文字及图片著作权为作者李竹旺先生所有
    受台湾地区著作权法及国际著作权法律的保障 

    除非於文章另有注记
    本专栏著作皆采用Creative Commons 创用授权条款授权
    转载节录本专栏文章请依照以下三项条件

    1. 标示作者姓名出处
    2. 禁止用於商业用途
    3. 禁止变更著作内容

    作者保留未符合以上授权条件之所有权利
    非属以上条件未於事前取得授权不得使用散布本专栏文章


    2楼2006-07-01 15:27
    回复
      第一篇:唱遍百年的唱片事业

      对现代乐迷而言,要把「好的声音」收藏起来不再是件难事,数位时代(Digital Age)的来临,不仅使爱乐者可聆赏到有声软体细腻纯净的音质,也感受到硬体操作上的便利,这其间不知经过多少的研发与努力,唱遍全世界已达百年的唱片事业,在多种不同有声软体的助攻下,可把摇滚乐唱的更开、更广、更精彩了。 

      电唱机的鼻祖留声机

      录制有声软体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呈现高品质的声音,且大量的复制过程当中又不至於失真,因此Audio Media的技术开发就非常重要了。回顾人类文明史,最早能将声音制造出又给留住的人是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他於1877年12月在纽泽西实验室以Soundwriter的构想,发明了第一部留声机Phonograph,爱迪生是以锡箔,透过振动从圆柱形沟槽中传出声音,可惜容易碎裂,听个几次就不能听了。因此往後的10年有更多人投入这项研究,其中一位Alexander Graham Bell改进了爱迪生的作品,自创出蜡管式的留声机。

      留声机的构想果然引起企业人士的注意,1893年旧金山的一位企业主Louis Glass制造出类似点唱机的产品,只要投入硬币即可听到歌剧或铜管乐团的歌曲。之後不久,德裔美籍的Emile Berliner进一步将声音刻录在唱片上,这种机器当时称之为Gramophone。1900年真空管成功的将声音转为电波,并能扩大音量。1901年Berliner成立了留声机制造公司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mpany,并请艺人Erinco Caruso和Al Jolson灌录唱片,销售情况还不错。

      电台带动唱片销售

      1924年电台广泛的在美国流行起来,唱片的需求正看俏时,却无奈的碰上三○年代经济大恐慌,唱片销售因而减缓,反而电子制造业因技术的改进而降低了成本,在当时要买一个唱盘只需10美元,像这样降价反而带动了家庭娱乐市场的景气,却也刺激了唱片的买气,1938年78转唱片在美国就卖掉2600万美金。

      另一个突破唱片制造技术的是Peter Goldmark博士所领导的一群研究小组,於1948年7月21日在哥伦比亚公司的资助下,推出了33又 1/3转12寸的乙烯黑胶唱片LP(Long Player),一面可录超过20分钟的音乐。隔年,RCA Victor再推出45转7寸的小唱片,一面只放一首歌曲。瞬间市面上贩卖的唱片变成三种不同的转速,於是只能容纳四分钟且材质较差的78转唱片,终在市场上遭到淘汰。

      与电唱机同为时尚科技新宠儿的还有录音机,1928年德国正式研发出磁带(magnetic tape),并且大量运用於1930、40年代,问世的第一台录音机叫做Magnetophon。这项技术一直到二次大战後才引进到美国,1946年Ampex公司大力推动录音机,1947、48年 知名艺人平克劳斯贝(Bing Crosby)曾录26首歌曲,之後在ABC电台播放。录音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修正错误,又能重新编辑。

      唱片与摇滚乐同步成长

      流行音乐是带动唱片市场欣欣向荣的重要原因,1955年7月Bill Haley以一首冠军曲"Rock Around the Clock"风靡国际,这一年成了摇滚的新纪元,也揭开了各家唱片公司相互竞争的战国时代。当时最热门的唱片是45转单曲小唱片,但是仅隔数年,由於录音技术的改进,艺人创作量剧增,LP黑胶唱片行情反而看俏。

      1958年录音技术有了革命性的创举,A. D. Blumlein花了二十几年改进录音的技术,那就是将单音Mono改为立体Stereo,这种分离式两轨效果的确获得商业极大的成功。但要让广大民众受惠的另一项突破技术,是1960年收音机又多了一项福音FM Stereo,这给予了唱片事业一个更大的开拓空间。

      六○年代听唱片的人愈来愈多,有声软体必须多样性生产,其中Audio Cassette卡带和八轨的匣式带(两轨一首音乐,八轨同步分占四首音乐,播放时可切换音轨另做选择),是直接向唱片市场挑战的两项Audio Media产品,尤其匣式带在七○年初、中期非常的畅销,特别是汽车音响及卡拉OK,但是它的销售量仍不如卡带及黑胶唱片,因此匣式带也很快地凋零。
      


      4楼2006-07-01 15:40
      回复
        后面附带了一个各类唱片软体优劣对照表 就不转了


        6楼2006-07-01 15:41
        回复
          BS 说我发广告。。


          7楼2006-07-01 16:01
          回复
            到了七○年代中期以後,单曲畅销热稍为平缓了些,倒是迪斯可风潮仍使得唱片业者兴致勃勃,若能配合电影的发行以及四处巡回打歌,一张单曲要卖掉100万张并不是件难事。 1985年以後,单曲唱片就不那麼看好了,以英国市场为例,1987年到1992年由6,300万张下降到5,000万张,单曲的需求性明显的降低,而美国告示排行的竞争也不如以往热络了,过去一年中最高有743张单曲唱片挤进销售排行,到1993年已清淡到只有345张单曲逗留在排行里。单曲竞争力的薄弱,造成强势歌手更强,没有竞争力的歌手就毫无挣扎的馀地。我们可看出1991年以後排行冠军蝉联五周以上的歌曲就比较多,大都在3首到5首之间,而1985到1990整整六年竟没有一首蝉联超过五周冠军的歌曲,与後来的1992年"I Will Always Love You"(十四周冠军)及"End of the Road"(十三周冠军)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像这样强势弱势极为分明的现象,对热门歌坛来说不见得是好事。


            9楼2006-07-01 16:21
            回复
              纵观整个单曲唱片的历史,会发觉单曲唱片可反映出当时流行音乐的趋势,因为单曲有那麼一点赶流行,也有那麼一点急功近利,所以单曲唱片在排行上的寿命不是很长 ,根本无法与专辑相比 ,它是DJ的最爱,也是MTV的孪生,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变成一体,有好听的歌,也有好看的画面,单曲俨然已达AV视听立体的年代,写一首好歌,想一出别出新裁的剧情,单曲发展与创作的空间愈来愈宽广,愈来愈海阔天空了。


              14楼2006-07-01 16:29
              回复
                第三篇:呈现完整理念的专辑唱片

                单曲可享受最精彩的佳作,而专辑具体呈现作者的理念,并得到更深层的感受。 

                专辑唱片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唱片市场,各种创作、不同的形式层出不穷,创作即使,但仍不脱离下面几种分类:个人与乐团的专辑、电影原声带Soundtrack、多位艺人合灌的Various Artist合辑,或为某种活动而临时制作的专辑,如「We Are the World」、「Lilith Fare」,另外还更特别的是为追念某一位知名人士而制作的专辑,1963年约翰甘乃迪在46岁英年遇刺身亡,非常令老美惋惜,因此唱片商发行有关他生前的演讲专辑,或者是特别制作的有声书专辑,一下子坊间就有10张这种性质的唱片,其中由Ed Brown口述,并记录了甘乃迪11月22日遇刺当天演讲内容的「A Memorial Album」卖的最好,仅六天就卖了400万张,成想为全美唱片事业销售最快的一张专辑,当时一张唱片的售价是九毛九。

                有一些唱片制作人脑筋动的快,将不同年代的畅销曲剪辑成一张Non-Stop的专辑,「Star On 45」就是一张成功的范例。其实单曲与专辑本来就有差异,不仅仅是销售对象的不同,本质上也有极大的不同,如果是概念专辑(Concept Album)推出其中一首歌曲,它的意义就不大了。通常一张专辑中推出的单曲都是精心之作,可是专辑中每首歌给人的感受不尽相同,所以说单曲代表的意义不外乎就是促销专辑!但我们极不愿意见到的是,听了那一两首单曲之後,其馀的歌曲就粗制难听,像这样制作品质不良的专辑,或许就已构成该艺人继续发展的致命伤也说不定。


                15楼2006-07-01 16:35
                回复
                  对整个大环境而言,单曲唱片很容易看出过去歌坛流行的趋势,专辑唱片当然也可看出这个趋势,另外从历年专辑中更可了解歌海浮沈以及该艺人的创作背景,臂如乐团本来就分分合合,全盛时期的组合阵容通常都有佳作产生,Beatles六○年代的创作举世称颂,Deep Purple改组多次始终不及第二次的组合,Fleetwood Mac跌跌撞撞的到1975年才展现空前未有的实力,因此我们会觉得很好的作品呈现,不仅要有才气,人气的旺盛也是挺重要的,这股气来自於乐团,也来自於歌迷。


                  16楼2006-07-01 16:36
                  回复
                    AOR专辑品质精良

                    或许是专辑较耐人寻味吧!所以专辑榜200张佳作之中,如有一张耐听的专辑,它可在榜上停留数十周,甚至百周以上,目前统计停留最久的专辑是「Dark Side of the Moon」(1973.3-1989.4.)共740周,而英国榜是「Rumours」(1977.2.~1988.5.)的443周,这两张LP都是排行榜上的至尊专辑,从某个角度来看他们最大的差异,在於一个乐团不以单曲攻势为主,另一张专辑却推出了四首单曲,所以说乐团风格单就此就有很大的分野,一般来说以专辑导向(Album Oriented)的乐团,制作品质较为精良。

                    七○年代有许多前卫摇滚团体,都不以单曲来号召,他们的制作理念是整体的,所以每首歌曲的篇幅都很长,这样的团体包括有Yes、King Crimson、ELP、Pink Floyd、Renaissance、Roxy Music等都是。也有些团体前期风格很前卫,根本不理会单曲唱片市场,随著知名度提高、唱片公司的左右、或者广纳更多的乐迷,不得不在乐风上有所修饰,同时推出单曲唱片获取更多的商机,近来红极一时的Phil Collins就是,另外尚包括有Queen、Styx、U2、REO Speedwagon、Supertramp、Genesis等都属於修饰过的变节团体。

                    Heavy Metal也有不少以专辑导向的团体,Led Zeppelin就是一支公认超级中的超级乐团,"Stairway to Heaven"从未发行过单曲,可是却很少人不知道这首歌曲,该团曾推出九张专辑,张张经典、张张叫座。其馀类似的团体尚有Black Sabbath、Uriah Heep、Saxon、Rush、AC/DC、UFO、Rainbow,这些乐团都是AOR(Album-Oriented Rock)的代表,我们发觉AOR团体比较精湛的作品很少低於四分钟,Black Sabbath的"War Pigs"长达八分钟,颇出色的"Iron Man"也将近六分钟,其他的知UFO的"Love to Love"、Judas Priest的"Sinner"、Rainbow的"Catch the Rainbow"也都有六分多钟。

                    1980年代AOR团体受到AC(Adult Comtempory)的冲击之後,唱片商转而建议乐团写一些Rock Track,因此後来我们才可能听到像Scorpions、Whitesnake、Def Leppard、Megadeth、Van Halen之类的单曲。


                    19楼2006-07-01 16:40
                    回复
                      另类音乐符合AOR精神

                      AOR团体由非主流到主流是经过一段时问的,同样另类音乐中的Grunge也是如此,这些非主流团体刚在歌坛的时候,并不急於推销自己或大势作宣传,毕竟忠於另类音乐的歌迷是满固定的一群,等到他们的新闻性与商业性达到某种程度时,唱片商就开始大力造势,西雅图的Grunge乐风就是这样炒起来的,片商再制作一部电影【单身贵族】(Singles),Grunge音乐更堂而皇之进入主流殿堂,参与演出的Pearl Jam可是红的发烫,当初该团是以Seattle Punk-Rock起家,92年第一张专辑「Ten」销售达400万张,紧接著「Vs.」卖的更好,有500万张,新作「Vitalogy」销售依然超过400万。除了Pearl Jam之外,较让人瞩目的尚有Nirvana、The Stone Roses、Soundgarden、Mission、Alice in Chains也都不是以单曲取胜的团体,他们的唱片销售量非常可观。

                      谈到另类音乐当然少不了R.E.M.,以前大家都视他们为地下音乐,经过了十张专辑的洗鍊,终以「Out of Time」扬名国际,R.E.M.的成功非但说明了AOR团体所受到的肯定,同时也提升了美国对另类音乐应有的重视。


                      20楼2006-07-01 16:41
                      回复
                        嘿嘿 今天先到这里。。。好多字。。


                        24楼2006-07-01 16:45
                        回复
                          哈~~加油………


                          29楼2006-07-02 15:08
                          回复
                            汗 好像又被baidu删贴了。。


                            30楼2006-07-02 16:00
                            回复
                              ??


                              31楼2006-07-02 16: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