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网瘾吧 关注:105,110贴子:493,128

回复:读后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人疼之幸福,无人疼之可怜
网瘾孩子 小海
       “孤儿”无论是谁听到这个词,第一个反应,肯定是只有两个字,因为在人们心中“孤儿”与这两个字是密切相连的,那就是“可怜”二字。没人会把“孤儿”与“幸福”相联系在一起,因为人们心中很明白,“孤儿”,就是没有父亲,没有母亲,没有亲人的孩子。既然孩子没有父亲,没有母亲,没有亲人,幸福哪里去找呢?
       是父母把我们从小养大,供我们吃,供我们喝,供我们穿,供我们住,而且还对我们百般的呵护,让我们成长在爱的雨露下,每天每天都在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们,让我们不受风吹,不受雨打,过着别人羡慕的幸福生活。但是,我们的走偏,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万千人羡慕而又求之不得的幸福家庭,却被走偏时的我们放肆的、疯狂的破坏着,这种行为是多么的麻木、无知、愚蠢和不觉醒啊,我们明明就身处在幸福之中,却又不懂得珍惜。为了让我们懂得我们现在的幸福是多么的珍贵,那我们就假想一下,假如我们是一名孤儿,假如我们一生下来就不知道我们的父母是谁,那会是怎样的一个生活?



26楼2011-06-15 17:15
回复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行为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探讨有关行为医学的新成果和新进展,提高我国行为医学的整体水平。“行为医学在中国”2011高峰论坛于2011年6月9日-10日在山东省日照市隆重召开。
         参加本次论坛的有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部分委员,《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部分编委,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部分委员,并邀请了国内行为医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共同探讨我国行为医学的发展之路。
    


    28楼2011-06-19 18:07
    回复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华章
                           ——读杨永信的《用心戒网瘾》有感
      王爱刚
           读罢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的网络成瘾戒治专家杨永信的著作《用心戒网瘾》一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书中一个个鲜活的真实事例,让我们看到了网络成瘾的巨大危害:它让优秀青少年变成魔鬼,使美好家庭支离破碎,给社会带来无穷威胁。同时这本书让许多对网络成瘾漠然置之,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清醒:网瘾就在我们身边,它关系着你我他。这部著作除了给家长以帮助,还给专业的心理精神卫生工作者理论上的指导,作为创建心理点评大课堂的专家,作者针对每个事例都做了精彩的点评,指出了具体的心理原因和施治措施,这一点对心理精神卫生工作者积累临床经验无疑十分宝贵。
           掩卷沉思,《用心戒网瘾》的几个显著特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33楼2011-06-19 18:09
      回复
        三、成因分析与施救措施相结合
             《用心戒网瘾》一书,不仅材料选的好,而且材料用的更好。该书采取“一个事例,一段解析,一句警示,一项对策,一幅漫画”的结构形式,50个事例,50个角度,角度不同,警示不同,对策不同。该书没有仅仅停留在好材料上,而是透过材料进行深刻的分析,事例后面的解析鞭辟入里,从精神心理层面分析网络成瘾患者的病因,指出性格缺陷之所在。让人明白性格缺陷的成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家庭教育因素,还有社会大背景。分析人性,洞若观火,充分展示了一个从事心理精神卫生工作近30年的专家的深厚功底,而所做的分析却又通俗易懂,不做高深之论,让各种文化层次的人都能读懂看透。让科学走进大众,不做玄虚之学,让人明白精神心理领域的认识也是有道可循。如该书第一篇《如此“第一”》,事例为“成就不在虚拟里”,后面的解析围绕“成功和梦想”进行分析,指出既想得到,又不想付出,是人性的弱点,事例中的主人公小涛就是由于严重的懒惰心理和强烈的虚荣心让他成为网游的俘虏,最终付出惨重的代价。
        


        36楼2011-06-19 18:09
        回复
          解析后面的警示,是对解析的精要概括,用语注意字斟句酌,有的句子是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可又句句切中要害。仍然以《如此“第一”》为例,警示中有这样的句子:成功需要付出,成功需要执着;虚拟中的老大,现实中的愚傻;成就不在虚拟,心血铸就成功。这样形式的句子在每一个事例后面都能看到,这一点可以看出杨永信不仅是心理精神卫生领域的专家,在语言文字方面表达也有很深的造诣,让人钦佩不已。
               叙述事例、分析成因,引起社会对网络成瘾的广泛关注,显然不是作者的最终目标,在成因分析之后指出具体的施救措施,使得让广大家长和各级心理医生束手无策的网瘾有方可开,有药可用。每一个事例后面的“一项对策”即“心理点评”,就是杨永信主任对每一个网瘾患者对症开的“心理药方”,每项对策都针对个例给出几条建议,切实可行,让人在迷茫之余看到希望,尤其对正沉迷网瘾的孩子的家长感到有救。该书不仅让人知道网络成瘾的原因,还让人知道如何救治网络成瘾,正如人们所说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将成因分析与施救措施相结合,是该书的一大亮点,也是该书区别于其它介绍网络成瘾之类书籍一大特色。
          


          37楼2011-06-19 18:10
          回复
            丰富的材料,精彩的语言,深刻的分析,精当的措施,加上《用心戒网瘾》一书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得该书成为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推荐用书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发现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件事、一本书,可以改变你的命运,一定要想办法跟它有关系。我觉得《用心戒网瘾》就是一本可以改变你和你家庭命运的一本书。
            


            38楼2011-06-19 18:10
            回复
              棍棒下的逆子
              ——《用“心”戒网瘾》读后感
              网瘾孩子 小宏
                   自己以前看过不少的书,也尤其爱看新书。杨叔的这本《用“心”戒网瘾》一拿到手就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蓝白相间的封面设计,还有杨叔阳光灿烂的微笑,都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以前还读过一本叫《狼图腾》的书,觉得杨叔的这本《用“心”戒网瘾》在整体设计上,简直可以与《狼图腾》相媲美,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尤其是在内容上,50个故事,50段解析,50副漫画,50篇点评,50句警示让读者耳目一新。尤其是漫画,每一幅都那么贴切、生动。让人感到这本书有活泼生动的特点,的确是读图时代的精品。
                   书发下来以后,自己首先通篇的略读了一番,越看越觉得爱不释手,50个故事都是杨叔在网戒中心精挑细选的有代表性的事例,让我感觉说服力很强。对故事的解析和点评,都精辟入理,发人深思。尤其是在自己看过《棍棒下的逆子》这一篇后,感触很深,故事中的父亲不能理解孩子的调皮好玩,“棍棒教育”,认为打骂能把孩子教育好,违背孩子成长的规律,结果把孩子逼出家门,结交损友,在外面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在虚拟世界里寻找价值观和优越感,一步一步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越陷越深。
              


              39楼2011-06-19 18:10
              回复
                由此我想到了曾经在网戒中心看过的《说事拉理》中播出的《十四岁少女的悲剧》,一个十四岁的名字叫闫晓晓的少女与男友非法同居,生下一男婴,并在孩子生下几天后把男婴扔到化粪池里,溺死。虽然两个故事的结局不同。但两个故事的起因一样,都是因为父亲的棍棒教育。
                     一些父母片面的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对孩子棍棒教育;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只有把子女打怕了,才会永远地听自己的话。这就大错特错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达到这个目的是有很多方法的,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每个家长都应该从对孩子负责的角度出发,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棍棒教育。对孩子教育不讲究方法的父母都不是好父母,更有甚者,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只知道要孩子听话,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都是非常愚蠢的父母。
                


                40楼2011-06-19 18:10
                回复
                  杨叔在心理点评中提到,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我觉得这一段最为精彩,点出了父母教育子女的最高境界。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也都是以勉励为主的,父母几乎没有打骂过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教育我们要注意谦让,当奶奶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第一次发下来时,一看到自己要吃,就先说你要全吃吗?要不要给叔叔家的弟弟们留一些呢?经过这样的一个提示,我就立即认识到自己不能全吃,把好吃的分成均等的几份,只拿自己的一份,其余的留给弟弟们。第一次这样做了,第二次不用父母提示了,自觉自愿的把好吃的分成几份,只拿自己的一份。实际上,大家说教育孩子非得用棍棒吗?和颜悦色的说教起到了任何棍棒都解不了的效果和作用。
                       像杨叔所说的小池的案例以及闫晓晓的案例,棍棒教育没有起到任何的效果,对处在叛逆期的孩子,越打越逆反,把孩子打出了家门,过早的打入了社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误入了歧途,造成了孩子的严重的心理的扭曲,甚至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能说打孩子就是为了孩子好吗?
                  


                  41楼2011-06-19 18:11
                  回复
                    为什么像我这么大的孩子大部分都能很好的在学校里坐稳板凳,在家里听爸爸妈妈的话,而我却走偏了呢?就是因为这些敌人占据了上风,战胜了我的积极思想,让我的走向了极端,心态和认知都是严重的偏差。其实,这些敌人之间都是有很大联系的,只要有了一个,其他的紧跟着就会滋生出来。
                         从前年开始,我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不再是爸妈的骄傲,不再是大家心中那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了,在家里,真的是战火不断啊,只要有我在,爸爸妈妈就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我总是对爸妈发脾气,无论爸妈对我多好,甚至是要什么给什么,我都不满意,特别的无理取闹。就像是一个小皇帝,被爸妈捧在手心,什么事都依着,十八年来,也就是只刷过几次碗,其他的什么活,爸妈也没让我干过,爸妈总是对我嘘寒问暖,怕我冻着,怕我饿着,出门爸爸总是会开车送我,不论爸爸多忙,要我说让爸爸来接我,爸爸肯定在第一时间赶到,但是我太自私了,不但不感激爸妈,反而嫌他们太唠叨,爸爸好心送我,我却认为爸妈是想监视我的动向,看我去干什么,和谁在一起,在虚荣心的支配下,出门前,在镜子面前一照就是一两个小时,把头发这样弄完了再那样弄,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往头上喷完这个再喷那个,而且一定会化妆,花的特别浓,妈妈都说跟个鬼似的,但是我却觉得很好看,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夸自己,让别人羡慕,别人只要一说自己好,我就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明明知道带美瞳会损伤眼睛,但是为了好看,我还是会继续戴,可真是有毅力,但是却用错了地方。在学校里,我可真是一分钟都呆不下去,如坐针毡,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就在底下玩手机、睡觉,要不就直接不去上,买上一大堆的零食去爸爸的办公室,让爸爸给我请假,我则在爸爸的办公室里上网聊天,只要自己一不高兴了就会离家出走不去上学,考试从来不去考,在爸爸的学校不仅没有给爸爸争气,不好好学习,反而明目张胆的在学校里捣乱,和老师作对,晚上不回家睡觉,反而跑到宿舍里和损友一起打架,欺负别人,被学校处分后却依然故我,一脸的无所谓,让爸爸丢尽了脸。
                    


                    43楼2011-06-19 18:11
                    回复
                      我觉得我已经无知到了一定的地步了,不好好学习也就算了,竟然崇尚黑社会和非主流,想跑出去混社会,看到别人整天出去打架啥的,感到非常的好,不能明辨是非,还说:“90后都这样,都玩非主流,你们已经过时了。”其实,大家都说90后是脑残,真的是这样,现在真的是觉得以前自己很脑残,竟然堕落到这个地步,整天跟乌七八糟的人在一块,吸烟、喝酒、打架、唱歌、上网,不干一点正事,真的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浪费自己的时间和青春。以前为什么会有混社会的想法呢?就是因为自私、无知、贪婪等等,说到底,还是自己的敌人、自己的心魔造成的,自己总以为黑社会非常的好,所有人都得听他们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没有人敢管他们说他们,整天吃喝玩乐的多好啊,是很好,但是,我只是看到了他们外在的光鲜华丽,却忽略了他们背后的危险,他们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用命换取的,没有一个黑社会的能活的时间长了的。
                           干坏事的时候,我总是从在前头,啥都行,一到正事上,我就一个劲的往后缩,找各种理由不去做,认为自己做不到,于是特别冲动,很爱钻牛角尖,这也让我吃过亏,但我就是不长记性,无论爸爸妈妈说什么我都不听,就只认为自己是对的,我说的话就是真理,你们谁都得听我的。
                      


                      44楼2011-06-19 18:11
                      回复
                        每一次,我都会被自己的消极思想所左右,包括早恋,也是因为虚荣心作怪。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心魔作祟,因为它们一直处于上风,所以导致我的这些作为令人所不耻,对自己,对家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我总是觉得我的那帮损友比爸妈要好得多,正是这种想法让我与父母之间产生了很大的隔阂,其实,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对自己好的人只有自己的爸妈而已,其他的像那些损友,只不过是为了从自己身上获取他们想要的才会一时的对自己好,自己以前不也是为自己的利益以相同的方式对待过自己的,都是一样的,全都不是真心实意的,而自己却总是伤害自己身边最亲、对自己最好的人,自己在外面快活,当自己一个劲的抱怨自己的爸妈的时候,自己却没有想过爸妈是什么样得心情,他们的心都被我伤透了,我真的是太自私了,借助他们对我的爱一个劲的放纵自己,我本应该在爸妈身边带给爸妈欢乐的啊,我本应该是爸妈最最乖巧的女儿啊,相反的,我现在确是一直在折磨他们,跟他们唱反调,姨妈对我抱的期望也很大,经常对我说:“露露,你也长大了,该懂事了”。是啊,爸妈为了我,真的是付出了很多,绝对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爸妈这样疼我,如果我不能战胜自己的敌人,继续这么放纵下去的话,那就太对不起爸妈,太没有良心了


                        45楼2011-06-19 18:12
                        回复
                          其实,我的这些敌人正是人性的一些弱点,在我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弱点并不是战胜不了的,还是要看自己的毅力,看自己是否有这个决心,如果我想克服,那么不管这个过程多么难,多么漫长,自己都会坚持下去,但是如果自己不想改,那么自然是不战而败,只能是让这些消极思想,让这些顽固的敌人控制我,但是我一定要改,一定要克服,虽然与他们战斗的前期过程非常的辛苦,但是以后就会更加的快乐,这就是苦尽甘来的道理,可是如果我现在享受了,快乐了,那么以后就会特别的痛苦。
                          以前为了逃避责任,也是因为灯下黑,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把自己走偏的原因全部归结于父母和损友,都是因为他们我才走偏,因为损友的诱惑,父母的唠叨和不理解我才会走偏,其实不然,主观上还是自己造成的,还是因为自己意志力不坚定,对于外界的诱惑不能很好的拒绝和抵制,才会三番两次的出问题,总是为自己找客观理由,让自己可以心安理得的做坏事。
                               我总是自我否定,尤其是在学习或是一些好的方面,总认为自己做不好,做不到,便以一个消极的心态来处理问题,而我的选择便是逃避,离家出走,在外面用一时的享乐来忘记这些现实的问题但是逃避又能逃到哪一天呢。
                          


                          46楼2011-06-19 18:12
                          回复
                            人性的弱点
                            网瘾孩子 大雪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以克服和逾越的障碍也来源于自身。《圣经》当中的七宗原罪——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饕餮、纵欲虽然有宗教宿命论的观点,但也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我的走偏也来源于自己性格当中的弱点和缺陷。
                                 大学时上西方文学史,曾学过但丁的《神曲》,《神曲》中的炼狱和地狱是用来惩戒生前为恶多段,自私、贪婪、懒惰、妒忌、虚荣之徒的,当时年纪尚小,只是急功近利的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其中的道理和深义,没有认真揣摩过老师的分析和讲解,反而觉得这些纯粹唯心的东西很玄虚、很好玩儿,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自负和自以为是。在网戒中心,杨叔全面概括了我们这些问题孩子性格中普遍存在的短板和缺陷,比如自私、无知、贪婪、懒惰、仇恨、嫉妒、虚荣、冷漠、自卑、自我否定。。。。。。,我想七宗罪也罢、《神曲》也罢,各种各样的人性弱点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杨叔每天都在跟我们讲的自私心理,因为自私,所以跳不出自己画的牢笼 ——“我”字做中心、“私”字做半径的“怪圈儿”。
                            


                            49楼2011-06-19 18:15
                            回复
                              从小作为家中的独生女,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爸爸妈妈总是竭尽他们所能满足我的要求,供我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玩儿好的,长期的锦衣玉食和娇宠溺爱让我养成了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的性格特点,在个人的潜意识里有一种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错误认知。读书以后,因为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优异一直以来都是爸爸妈妈的骄傲,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其实,如果客观、综合的分析判断,我身上有很多毛病,性格、脾气都不够完美,在成长过程中过分的自以为是、过多的鲜花掌声让我渐渐忽略了这些会影响自己工作、生活甚至一生幸福的性格缺陷和致命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三个“自”——自私、自以为是、自我矫情。
                              


                              50楼2011-06-19 18: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