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里面韩寒和黄思路面对面,也没几句话的交流,
他们都是18岁的样子,彼此羞涩拘谨,现在看起来甚是有趣。
现在看2000年的这期节目,给人一种很鲜明的感觉,那就是10年时间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从对一个异类的怀疑恐惧,到现在的司空见惯甚至是崇拜喜爱,
我们都不用一个年代的时间。
那些所谓的教授研究员,在一个18岁的孩子面前显得多么迂腐无知,
那些观众的提问又是多么的哗众取宠呢。我闻到了进步,也嗅到了悲哀。
新生事物必定会碾过旧的保守的事物,这简直就成了金科玉律了。
而在我的心里,却早早地被移植了控制叛逆的机关,
于是早早地我便缴械投降,在一个同样的年纪站在了老学究们那一边。
这录像真是个给人顿悟的好东西,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
我看到了自己的本质,还有这个社会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未来。
文化的专制与制度的专制是一对孪生兄弟,
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我们也是没法搞得清楚。
专制是贫困的产物,当贫困取消,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专制机器。
在人类为了自由奋斗的时候,那种追求的精神也就随着自由的到来而消失殆尽。
到底生活在那个阶段的人是幸福的呢?
第二篇、第一次读《三重门》时,我在上初中,
那时有人讨论韩寒文化,我就觉得很奇怪。从纵向来说,
非科班的才子墨客古来有之,要命名这种文化,恐怕轮不到韩寒。
从模向来说,韩寒有选择任何成长方式的权利,
其他每个人也都有这种权利,我实在看不出这有什么可研究的。
尽管如此,当时社会对韩寒的研究是不遗余力的,
其中讨论最广的,应算央视在2000年做的一期《对话》。
现在不断有人问我对韩寒的看法,于是我把这期节目找出来,
对比现在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韩寒,观察其中的滑稽与失衡。
他们都是18岁的样子,彼此羞涩拘谨,现在看起来甚是有趣。
现在看2000年的这期节目,给人一种很鲜明的感觉,那就是10年时间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从对一个异类的怀疑恐惧,到现在的司空见惯甚至是崇拜喜爱,
我们都不用一个年代的时间。
那些所谓的教授研究员,在一个18岁的孩子面前显得多么迂腐无知,
那些观众的提问又是多么的哗众取宠呢。我闻到了进步,也嗅到了悲哀。
新生事物必定会碾过旧的保守的事物,这简直就成了金科玉律了。
而在我的心里,却早早地被移植了控制叛逆的机关,
于是早早地我便缴械投降,在一个同样的年纪站在了老学究们那一边。
这录像真是个给人顿悟的好东西,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
我看到了自己的本质,还有这个社会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未来。
文化的专制与制度的专制是一对孪生兄弟,
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我们也是没法搞得清楚。
专制是贫困的产物,当贫困取消,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专制机器。
在人类为了自由奋斗的时候,那种追求的精神也就随着自由的到来而消失殆尽。
到底生活在那个阶段的人是幸福的呢?
第二篇、第一次读《三重门》时,我在上初中,
那时有人讨论韩寒文化,我就觉得很奇怪。从纵向来说,
非科班的才子墨客古来有之,要命名这种文化,恐怕轮不到韩寒。
从模向来说,韩寒有选择任何成长方式的权利,
其他每个人也都有这种权利,我实在看不出这有什么可研究的。
尽管如此,当时社会对韩寒的研究是不遗余力的,
其中讨论最广的,应算央视在2000年做的一期《对话》。
现在不断有人问我对韩寒的看法,于是我把这期节目找出来,
对比现在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韩寒,观察其中的滑稽与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