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个大问题。人从有生以来,很快的老了,死了;在生老病死的过程中,忙着工作,也忙着吃,忙着穿……这到底为了什么?到底有什么意义?谜一样的问题,在儿童,在浑浑噩噩、顺从社会习惯而过着一生,不会想到这一问题的,固然是有的。但感受敏捷的,或环境恶劣,事业挫折,身体受到病苦侵袭,失去一分,甚至失去了一切希望。那时,这个问题——这一生到底为了什么,忙些什么,就会涌现心头。虽然问题的偶然想起,或一直萦回脑际,并不能解决,还是不得不一直忙下去——忙着工作,忙着吃,忙着穿……唉!到底“人生的意义何在?”
“一切都是空的”——在某些人心中,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在这些人的思想中,人生忙着工作,忙着吃,忙着穿……,实在毫无意义。过去流传一首通俗的《醒世歌》,开头是:“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冥在其中。”说什么:“夫也空,妻也空,大限来时各西东。”“母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末了说:“人生好比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老辛苦一场空!”这是多么失望,多么空虚呀!“一切都是空的”——人生毫无意义,与佛法的“一切皆空”,解说上是完全不同的。《醒世歌》代表的看法,一切都归于失望、幻灭,人生毫无意义。而佛法却是从现实人生中,否定绝对意义,肯定其相对的意义;更深入的,揭示人生的绝对意义,而予人以究竟的归宿。
虽然在人生的旅程中,受到空虚、失望、幻灭的侵袭,但人生总不能没有意义。即使是不完善、不正确的,也总会有些意义,以安慰自己,一直活下去。如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也就是以为如能这样,就不虚此生,而具有不朽的永久意义。大概地说,一般所说的人生意义,不外乎二类:一、在现实人间;二、在未来天国。在现实人间的,或重视家庭——家族的繁衍,这是将人生的意义寄存于家族的延续。所以人虽死了,而有永久的意义存在。中国儒家是特重于此的。人在家族绵延中,“承先启后”;所以人要能“裕后光前”,对祖先要慎终追远。老祖母们别无所求,只希望有几个孙儿,生前“含饴弄孙”,死后承受其祭祀。这样,就可以忍受苦痛,安心地了此一生。依于这一意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我人所作的事业,或善或恶,也会报在儿孙。所以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或重视国家,将人生的意义寄存于国家中。极端的国家主义者,以为个人从属于国家,唯有在国家中人生才有意义,似乎人的一生,只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大方针。这与家族绵延本出于同一根源。古代某些氏族以全族为一体;其中任何一人受到损害,看作对全族的损害,而采取全体的报复。在这种观念下,为氏族而作战牺牲,被提升到神的左右。等到氏族扩大而组成国家(或融合多数氏族),就形成人生的意义存在于国家的强盛与繁荣。儒家重视近亲,因而重视家庭或宗族,这才分化了。
或着眼于全人类,而以人生的意义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之中。人类进步,人生才有意义,也就是人类的理想。所以人生应为人类的进步、多数人的利益而努力。
将人生的意义寄存于家庭、国家、全人类,并不是人类所愿意的,而只因个人的身心组合不久朽坏,而得不到着落。然而,这就能确立人生的意义吗?重在家庭,如人生而没有儿女的,那就岂不是人生就没有意义!重在国家,而从历史看来,多少盛极一时的国家,而今安在?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成为陈迹了。全人类吗?人类——我们所知的现实人类,依地球的存在而活动。虽可能是远在将来,但却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地球毁坏了,到那时,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生的意义又如何存在?这么说来,一般所说的人生意义,终归空虚,竟逃不出《醒世歌》所代表的看法。
从未来上生天国以说明人生意义的,是一般宗教,特别是西方神教。在天神教看来,人间只是空虚。人类的生在人间,信神,爱神,奉行神的旨意,为了希望未来的进入天国。据说:世界的末日到了,不信神的将陷于永苦的绝境;信神的将进入天国,享受永恒的福乐。严格地说,在人间的一切信德善行,不过是为了进入天国作准备而已。然而天国是未来的事,而现生却不可能进入天国。那末,这只是信仰;因为在现实人生中,天国是不能证实的。以不可能证实的天国作为人生的究极意义,不觉得过于渺茫了吗?
“一切都是空的”——在某些人心中,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在这些人的思想中,人生忙着工作,忙着吃,忙着穿……,实在毫无意义。过去流传一首通俗的《醒世歌》,开头是:“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冥在其中。”说什么:“夫也空,妻也空,大限来时各西东。”“母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末了说:“人生好比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老辛苦一场空!”这是多么失望,多么空虚呀!“一切都是空的”——人生毫无意义,与佛法的“一切皆空”,解说上是完全不同的。《醒世歌》代表的看法,一切都归于失望、幻灭,人生毫无意义。而佛法却是从现实人生中,否定绝对意义,肯定其相对的意义;更深入的,揭示人生的绝对意义,而予人以究竟的归宿。
虽然在人生的旅程中,受到空虚、失望、幻灭的侵袭,但人生总不能没有意义。即使是不完善、不正确的,也总会有些意义,以安慰自己,一直活下去。如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也就是以为如能这样,就不虚此生,而具有不朽的永久意义。大概地说,一般所说的人生意义,不外乎二类:一、在现实人间;二、在未来天国。在现实人间的,或重视家庭——家族的繁衍,这是将人生的意义寄存于家族的延续。所以人虽死了,而有永久的意义存在。中国儒家是特重于此的。人在家族绵延中,“承先启后”;所以人要能“裕后光前”,对祖先要慎终追远。老祖母们别无所求,只希望有几个孙儿,生前“含饴弄孙”,死后承受其祭祀。这样,就可以忍受苦痛,安心地了此一生。依于这一意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我人所作的事业,或善或恶,也会报在儿孙。所以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或重视国家,将人生的意义寄存于国家中。极端的国家主义者,以为个人从属于国家,唯有在国家中人生才有意义,似乎人的一生,只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大方针。这与家族绵延本出于同一根源。古代某些氏族以全族为一体;其中任何一人受到损害,看作对全族的损害,而采取全体的报复。在这种观念下,为氏族而作战牺牲,被提升到神的左右。等到氏族扩大而组成国家(或融合多数氏族),就形成人生的意义存在于国家的强盛与繁荣。儒家重视近亲,因而重视家庭或宗族,这才分化了。
或着眼于全人类,而以人生的意义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之中。人类进步,人生才有意义,也就是人类的理想。所以人生应为人类的进步、多数人的利益而努力。
将人生的意义寄存于家庭、国家、全人类,并不是人类所愿意的,而只因个人的身心组合不久朽坏,而得不到着落。然而,这就能确立人生的意义吗?重在家庭,如人生而没有儿女的,那就岂不是人生就没有意义!重在国家,而从历史看来,多少盛极一时的国家,而今安在?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成为陈迹了。全人类吗?人类——我们所知的现实人类,依地球的存在而活动。虽可能是远在将来,但却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地球毁坏了,到那时,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生的意义又如何存在?这么说来,一般所说的人生意义,终归空虚,竟逃不出《醒世歌》所代表的看法。
从未来上生天国以说明人生意义的,是一般宗教,特别是西方神教。在天神教看来,人间只是空虚。人类的生在人间,信神,爱神,奉行神的旨意,为了希望未来的进入天国。据说:世界的末日到了,不信神的将陷于永苦的绝境;信神的将进入天国,享受永恒的福乐。严格地说,在人间的一切信德善行,不过是为了进入天国作准备而已。然而天国是未来的事,而现生却不可能进入天国。那末,这只是信仰;因为在现实人生中,天国是不能证实的。以不可能证实的天国作为人生的究极意义,不觉得过于渺茫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