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bc音乐玉米
原贴地址:http://post.baidu.com/f?kz=40417353
下午在教小儿读书识字,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的确有残酷,但我父亲严厉坚决地要求,不得不从。孔子三岁发蒙,早期教育决定一个人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非常重要。鉴于小儿太过顽劣,在众小伙伴中喜欢以老大自居,以个头高来欺人,今天要教他一个“礼”字。孔子曰:对辩曰争,有竞才有争。非礼不决,动手算什么好汉?正费劲怎么向小儿解释这“对辩”两字的含义时,一直闷声不响的先生插了句嘴:Men are never so likely to settle a question rightly as when they discuss it freely。得,他将问题复杂化了,才2、3岁的孩子,哪懂这道理。我放弃教育把孩子交给他说理,亦让他尝尝“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转而上网寻找乐趣吧。
真是不得不感叹默菲定律的神奇,一上网来便看到大家对于《zombie》的争论不休。原来世界万物的存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定向因素。大概是前先刚读过孔子,小女子我理性地参加这场评论来也。
我是粗人,有人在这里称我为“家庭妇女”,想来家庭妇女没什么不好,一个伟大的人首先要有母亲,其次是支持他的人,这样的角色通常是用“家庭妇女”来担当,人前出风头未必是好事,内心充实就可以了。见识浅薄,来谈点自己的看法。
《zombie》这首歌是喜欢the cranberries的歌迷们熟悉的。战争的残酷、对和平的渴求已经被说了几数遍,而战争时期我们应如何积极地应对这个问题,才是身为中国人真正应该讨论的。生在和平年代,我们都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场景,唯一依据的只是资料和画面还有音乐。也许是中西方人性格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于事物的理解当然也不同,表达出来的表象形式更是南辕北辙。爱尔兰民族长期生活在高压之下,所谓积怨以久,那么愤怒苍凉唯有在歌词中才能得到彻底的发泄。所以听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但真正触动听者的应该是曲调暴发的力量,因我们是先听到音乐,然后对于演绎方式有了印象,再去分辩歌词里说些什么。事物的发展有着进程,首先请将整个由表及里的过程了解清楚,然后再对其做分析。
李宇春难道不会查字典?
有人对她对于歌词的理解有异议。那么我反问一句,李宇春不会查字典是吗?或者说她不懂上网?不会看乐评?查字典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作为一个经常听英文歌曲的中国人,在听到自己喜欢的曲调时,对于内容会产生浓烈的兴趣,想方设法要知道唱些什么,表达什么主题。某粉在声论李宇春不会唱歌之前,要先把事物的种种行进方式想清楚,再做评论也不迟啊。这亦是哲学中的辩证法理论,大而化之然后精小到细,说话做事一言一行以君子为范本,自已抽自己耳光,常识性的低级错误,请真的不要再犯。
李宇春特殊的主题演绎
说实话,第一次听到她唱这首歌,我的确大吃一惊,居然有人可以这样唱这首歌。但她带给我的震憾绝不亚于原唱。静静思考了将近半小时,对于这个女孩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再结合到她对于音乐的理解,我开始懂得。那么我将我懂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实地告诉阁下,乞盼谅解。
诚如我言,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像她这样生活在家庭温暖怀抱的孩子更是对于战争这两个字,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印象。反驳她的阁下您是否生在战乱的爱尔兰?或是伊拉克?那么您将愤怒挂在嘴边我没有任何异议,但您,是一个生在和平年代的中国人,从小受到中国式的儒家教育。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坦然而对一切是中国古以有之的文风。微笑积极地面对所有的一切是人之思想境界的最高。跨出音乐这个范围去看,想必《美丽人生》大家都会看过,电影里将要被送进焚毁炉的犹太父亲仍然在对儿子撒着谎,美丽故事和背景里现实的残酷交织,那种心酸即是无言的,亦振奋人心。人生,还是美好的,我们还有明天。以暴制暴,消极控诉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原贴地址:http://post.baidu.com/f?kz=40417353
下午在教小儿读书识字,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的确有残酷,但我父亲严厉坚决地要求,不得不从。孔子三岁发蒙,早期教育决定一个人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非常重要。鉴于小儿太过顽劣,在众小伙伴中喜欢以老大自居,以个头高来欺人,今天要教他一个“礼”字。孔子曰:对辩曰争,有竞才有争。非礼不决,动手算什么好汉?正费劲怎么向小儿解释这“对辩”两字的含义时,一直闷声不响的先生插了句嘴:Men are never so likely to settle a question rightly as when they discuss it freely。得,他将问题复杂化了,才2、3岁的孩子,哪懂这道理。我放弃教育把孩子交给他说理,亦让他尝尝“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转而上网寻找乐趣吧。
真是不得不感叹默菲定律的神奇,一上网来便看到大家对于《zombie》的争论不休。原来世界万物的存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定向因素。大概是前先刚读过孔子,小女子我理性地参加这场评论来也。
我是粗人,有人在这里称我为“家庭妇女”,想来家庭妇女没什么不好,一个伟大的人首先要有母亲,其次是支持他的人,这样的角色通常是用“家庭妇女”来担当,人前出风头未必是好事,内心充实就可以了。见识浅薄,来谈点自己的看法。
《zombie》这首歌是喜欢the cranberries的歌迷们熟悉的。战争的残酷、对和平的渴求已经被说了几数遍,而战争时期我们应如何积极地应对这个问题,才是身为中国人真正应该讨论的。生在和平年代,我们都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场景,唯一依据的只是资料和画面还有音乐。也许是中西方人性格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于事物的理解当然也不同,表达出来的表象形式更是南辕北辙。爱尔兰民族长期生活在高压之下,所谓积怨以久,那么愤怒苍凉唯有在歌词中才能得到彻底的发泄。所以听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但真正触动听者的应该是曲调暴发的力量,因我们是先听到音乐,然后对于演绎方式有了印象,再去分辩歌词里说些什么。事物的发展有着进程,首先请将整个由表及里的过程了解清楚,然后再对其做分析。
李宇春难道不会查字典?
有人对她对于歌词的理解有异议。那么我反问一句,李宇春不会查字典是吗?或者说她不懂上网?不会看乐评?查字典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作为一个经常听英文歌曲的中国人,在听到自己喜欢的曲调时,对于内容会产生浓烈的兴趣,想方设法要知道唱些什么,表达什么主题。某粉在声论李宇春不会唱歌之前,要先把事物的种种行进方式想清楚,再做评论也不迟啊。这亦是哲学中的辩证法理论,大而化之然后精小到细,说话做事一言一行以君子为范本,自已抽自己耳光,常识性的低级错误,请真的不要再犯。
李宇春特殊的主题演绎
说实话,第一次听到她唱这首歌,我的确大吃一惊,居然有人可以这样唱这首歌。但她带给我的震憾绝不亚于原唱。静静思考了将近半小时,对于这个女孩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再结合到她对于音乐的理解,我开始懂得。那么我将我懂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实地告诉阁下,乞盼谅解。
诚如我言,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像她这样生活在家庭温暖怀抱的孩子更是对于战争这两个字,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印象。反驳她的阁下您是否生在战乱的爱尔兰?或是伊拉克?那么您将愤怒挂在嘴边我没有任何异议,但您,是一个生在和平年代的中国人,从小受到中国式的儒家教育。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坦然而对一切是中国古以有之的文风。微笑积极地面对所有的一切是人之思想境界的最高。跨出音乐这个范围去看,想必《美丽人生》大家都会看过,电影里将要被送进焚毁炉的犹太父亲仍然在对儿子撒着谎,美丽故事和背景里现实的残酷交织,那种心酸即是无言的,亦振奋人心。人生,还是美好的,我们还有明天。以暴制暴,消极控诉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