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希仁吧 关注:78贴子:4,304
  • 14回复贴,共1

希仁 这个名字大家知道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希仁】相信喜欢包拯的应该都知道这个名字,希仁就是包拯的小名,我叫希仁也正因为我很喜欢包拯才起了希仁这个名字了呵呵【笑】!


1楼2011-06-25 01:17回复
    我也知道因为我也喜欢包拯啊!
    哈哈!


    2楼2011-06-26 09:04
    回复
      欢迎7月来包希仁吧!


      3楼2011-06-26 09:21
      回复
        永远的包公
             包拯(包公),字希仁,效忠宗室,判案公正严明,铁面无私下,仍有一颗悲天悯人的仁者之心,法理之外尚有人情,且不畏强权,深知民间疾苦,断案如神,明如镜,清如水,直比青天,固有“包青天 ”的美誉。      早在北宋时期,包拯就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臣,包公的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包公
           包拯头像
        [1]为官清廉、言行一致、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形象深入人心,特别是他嫉恶如仇、执法无私、为民请命的精神,千百年来更获得无数民众的好感和钦佩,成为专制社会   受到老百姓敬仰、崇拜的少数几个大清官之一。 包公的故事,通过各种文学形式,如话本、小说、戏曲等,加进了各种神怪和奇案的元素,在民间流传越来越广,历上千年而不衰,包公也因此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神奇人物,直到今天仍然深受人民喜爱。包公,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心上。      话本和小说中的包公      民间传说中的包公,经说书人较为系统地讲述、说唱,逐渐形成许多有头有尾的故事,这些故事再经民间艺人的整理加工,形成文字,就成为后来传之久远的话本了。现存的《合同文字记》和《三现身包龙图断案》两种宋人话本,人物塑造比较粗糙,艺术感染力也略嫌不足。      后来,由这些话本发展出来的小说,在情节上有更曲折的铺陈,人物也更加丰满,如《七侠五义》等侠义小说里的包公的故事,离奇神秘,富有可读性,包公的形象也显得丰满可信,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塑造得较为成功的清官形象之一


        4楼2011-06-26 09:23
        回复
             这是现存的宋人创作的两种包公断案话本之一,收录在《清平山堂平话》里。话本讲述的是宋朝庆历年间的事:汴梁(即今之开封)农民刘添祥的妻子王氏,为了谋占家产,编造许多荒唐的故事,千方百计阻挠侄儿刘世安认祖归宗。包拯在审案时,破除种种虚假的证词,查明此案的真相,终于使刘添祥的妻子王氏在确凿的证据面前理屈词穷,最终,刘世安不仅得以和家人团聚,而且分到了属于他的那份家产


          5楼2011-06-26 09:25
          回复

            在中国戏曲史上,没有一位官吏能够像包拯那样,可以如此频繁地出现在历代的戏剧舞台上,至今久演不衰,并且成为一类非常独特的戏剧通称——包公戏。包公戏的流行,从南到北,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戏曲种类。戏剧中的包公,并不等同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包拯,而是带着某种理想化的色彩,集历代廉吏形象之大成。      在包公戏里,包公既是一位清正廉明、铁面无私、心智过人、执法如山的清官,又是一个上通天神、下通鬼魂、具有灵异功能的、半神半凡的超人。在他的身上,凝聚了专制社会下老百性对于清官的企盼,和对社会公正的向往。包公戏情节曲折,是非分明,同样赢得今天观众的喜爱。


            6楼2011-06-26 09:26
            回复
                   包公的传说,大约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他清明廉洁、高尚品德的赞扬,二是对他执法公正
                 包拯半身像
              [2]、大义灭亲的歌颂,三是对他家教甚严、不容逆子的称许。包拯在朝为官整整25年,无论是当谏官时的冒死直言,还是当开封知府时的先斩后奏,都表现了包拯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心中只有社稷国家和公平正义。包拯晚年曾立过一个「家训」:我的后代子孙,凡是出来当官的,如果贪赃枉法,老了不准回我的老家;死后,不允许葬在家族的墓地。不听我的教导,就不是我的儿孙!包拯让石匠把他拟定的这份「家训」刻在石碑上,永志不忘。      传说包公的大堂之上,有御赐的三具铡刀: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龙头铡铡违法乱国的皇亲国戚,虎头铡铡贪赃枉法的官吏,狗头铡铡偷鸡摸狗的小人。民间传说包公黑脸,额头有新月,体现了普通百姓对包公铁面无私、不徇私情、不畏权贵的敬佩和怀念。包公为官清廉,大公无私,百姓称其为“包青天”。至今,包公的形象和精神也一直为后人所敬仰


              7楼2011-06-26 09:28
              回复
                    
                   包拯故乡
                包拯是中国老百姓心中的神。从南到北,在全国许多地方都设有纪念包公的祠庙,到处都有人在跪拜他。历代文人还写了不少颂扬包拯的诗词,用诗歌来歌颂他的刚正不阿和清正廉明,表达对他的景仰之情。包公一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是一千多年来老百姓心目中崇高的清官形象。政治清明时,人们固然怀念他;世道衰败时,老百姓更加怀念他。自宋朝到今天,虽然世事变幻不定,然而,人们对于包公的怀念却是永远的


                8楼2011-06-26 09:31
                回复
                  包拯故乡


                  9楼2011-06-26 09:33
                  回复
                         包拯去世后,灵柩由他的女婿护送老家合肥,墓地在公城乡。后来,金兵入侵,攻陷合肥,包公墓被破坏,当时的随葬器物也大多被盗。包公后裔将原棺和墓志迁葬于墓西三十多米处,原墓地被废为耕地。后来,当地官员误将包夫人墓当作包公墓,修葺一新,并盖有享堂。      包公墓全称包孝肃公墓园,位于合肥市内包河南畔林区,与包公祠紧紧相连。整座墓园面积1200平方米。包拯病逝与北宋嘉七年(1062年),次年由开封护丧归葬在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      一九七三年,合肥文物部门对包公及其家族墓地进行清理,从包公墓葬中出土了包公遗骨及其墓志,同时还出土了包夫人董氏及他们的两个儿子、儿媳及长孙的遗骨。一九八五年,开始动工修建包公墓园,历时三年竣工。墓园共有包氏家族的六个墓冢,按宋制修建。


                    10楼2011-06-26 09:34
                    回复
                      砚洲包公楼
                           砚洲包公楼位于肇庆市(古称端州郡)羚羊峡下西江河中心的砚洲岛之东。距离肇庆市十多公里。自古相传,在砚洲乃当年(北宋庆历三年)包公在端洲为官。奉诏回京时坐船途经羚羊峡口,骤被狂风恶浪困阻。包公便把一方端砚抛下江中,时即风平浪静。后来那方端砚竟化成沙洲,称为“墨砚洲”。故此,民间流传着“包公掷砚成洲”的典故。 包公楼全景      砚洲包公楼是砚洲村民及社会人士缅怀包 公为官清廉。造福黎民百姓,为励后人而建。砚洲包公楼建于清朝道光十四年(公元一八四三年),楼高三层,是洲人合力募捐所筑,原称“包公祠”,楼层3叠,四合院式建筑,四周环以墙,后植以木。时至同治七年, 因三搂溃危。修葺改为两层,惟易名为“包公楼”。至今已具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成为砚洲的名胜古迹。上百年以来,香火无间,游人鼎盛,各方举子、名人雅士,慕名登洲观光竭圣,缅怀先贤,挥毫讴歌。题下不少诗词墨宝。然而,岁月沧桑,时倦物易。年长月久。近数十年来,疏于修葺,残破不全,终因风霜侵蚀、于1984年被台风摧毁。      包公楼大堂      一九八八年,国家推行改革开放政策,重视文物保护,在这时倦待兴之际,砚洲公益事业建设委员会倡议重修砚洲包公楼,深得村民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鼎力资助,鸠工备材,历时半载,主楼两层修葺落成重光。其后。浩然亭、南北厢廊、龙井、养生池、聚宝塔、五义桥、孝肃牌坊等附属建筑物全面恢复原貌。码头城楼,大路、餐厅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建筑占地面积达伍仟多平方米。巍峨壮观。肃且威严,各地游人登楼浏览竭圣进香络绎不绝。香火鼎盛更胜从前。      包公楼聚宝塔      新建的包公楼于1990年告竣,1995年砚洲管理区投入300多万元进行了扩建。步入包公楼,第一进为微孝肃牌坊,前面为放生池。第二进为大门口,横额有“包公楼”3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穿过牌坊,内有包公楼主楼建筑及浩然亭、南北厢廊、天井、聚宝塔、五义桥等,楹联、匾额、钟鼓、神台、香案、宫灯等陈设俱全。在首层殿堂正中,端坐包公圣像,铁面包公威严表情让人肃然起敬。在茫茫的田野中,楼宇巍峨,蔚为壮观。


                      11楼2011-06-26 09:35
                      回复
                        希仁,这名字和包公的长相很不符,却能那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喜欢他的字,显得更亲切


                        IP属地:浙江来自掌上百度12楼2011-07-01 08:45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7-08-03 22:17
                          回复
                            包拯别称之一--包希仁
                            包拯,就是说他姓包名拯,既然如此,他就得有个字:希仁。包希仁生于北宋,成于北宋,为人清正廉洁,是史上清官中的楷模,为后世学习的榜样。
                            包拯别称之二--包公
                            "包公"一称来源于包拯的行事作风。不畏权贵,不贪不腐,爱民亲民,伸张正义,被老百姓亲切称之为"包公"。
                            包拯别称之三--包青天
                            据传,包拯乃黑面形象,又传其乃天上奎星转世。尊为神明,逐渐神化。与上类似,全由于包拯本人行事作风,概不赘述。倒是这个称号,必是家喻户晓的。

                            包拯别称之四--包孝肃
                            包拯,公元999年出生,一个吉祥美丽的数字,公元1062年下世,享年64岁。他的一生是轰轰烈烈、光明磊落的一生,不仅如此,事无巨细,每次判案坚决公正严明,从不搞小动作,从不走后门。在其死后,后世对其的谥号则为"包孝肃"。"孝肃"这两字是在包拯死后对其盖棺定论后的名姓。其代表作品有《包孝肃公奏议》。
                            谥号始于西周,应用于与世长辞的地位高尚的人之上。过去一般对帝王妃子、王朝大臣等给以"谥号"。
                            包拯别称之五--包龙图
                            宋仁宗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复苏。宋仁宗将包拯封为"龙图阁直学士",简称为"包龙图"。而这一切的由来,说到底,起源于一个故事。
                            狸猫换太子。据传,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生下一子,本能顺利成为太子的,可被奸人所害,用一狸猫进宫偷换太子宋仁宗,奸人并大口职责道:李宸妃是妖怪,生下一妖子。于是,李宸妃子便被打入冷宫,后逃离。
                            宋真宗死后,宋仁宗继位,恰时刚好包拯为官。时年,李宸妃被贬十八年,听闻包拯在此,便跑去伸冤告状,包拯一听,问清来龙去脉,并回朝调查仔细,在掌握确凿的证据之后,将李宸妃一事告知宋仁宗,仁宗大喜,将其生母接回宫内。
                            宋仁宗为了感谢包拯,便亲手绘画了一幅包拯的半身像,赐给包拯。那时皇帝自称为真命天子,乃龙之化身,于是所画之图便成了"龙图",随即,宋仁宗赐给包拯一座阁楼,命为"龙图阁",又封包拯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包拯又被称为"包龙图"。

                            包拯别称之六--包中丞
                            中丞实则为官名。汉代始,御史大夫以下便设有两丞,一乃御史丞,二乃御史中丞。显然,包拯官列御史中丞,故而称之为"包中丞"咯!
                            包拯别称之七--阎罗包老
                            顾名思义,包拯这种刚正耿直,铁面无私的性格就好比阎罗王一样,俗话说阎罗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简言之,包拯的言行举止,便像阎罗王一般,说到做到,中间不搞小动作。故人们形象而又亲切地称之为"阎罗包老"。
                            包拯别称之八--包待制
                            若是从字眼扣答案,那是不得其解的。待制?等待制服?首先不能从字眼扣答案,其次不能用今义来翻译古义,两者得有一个区分度。
                            "待制"实则是一种官名,于唐代设立。故而"包待制"便是包拯此人做过这种官。古代多是以官名来替代名姓的,是不是鲜有人知呢?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12-16 19: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