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别称之一--包希仁
包拯,就是说他姓包名拯,既然如此,他就得有个字:希仁。包希仁生于北宋,成于北宋,为人清正廉洁,是史上清官中的楷模,为后世学习的榜样。
包拯别称之二--包公
"包公"一称来源于包拯的行事作风。不畏权贵,不贪不腐,爱民亲民,伸张正义,被老百姓亲切称之为"包公"。
包拯别称之三--包青天
据传,包拯乃黑面形象,又传其乃天上奎星转世。尊为神明,逐渐神化。与上类似,全由于包拯本人行事作风,概不赘述。倒是这个称号,必是家喻户晓的。

包拯别称之四--包孝肃
包拯,公元999年出生,一个吉祥美丽的数字,公元1062年下世,享年64岁。他的一生是轰轰烈烈、光明磊落的一生,不仅如此,事无巨细,每次判案坚决公正严明,从不搞小动作,从不走后门。在其死后,后世对其的谥号则为"包孝肃"。"孝肃"这两字是在包拯死后对其盖棺定论后的名姓。其代表作品有《包孝肃公奏议》。
谥号始于西周,应用于与世长辞的地位高尚的人之上。过去一般对帝王妃子、王朝大臣等给以"谥号"。
包拯别称之五--包龙图
宋仁宗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复苏。宋仁宗将包拯封为"龙图阁直学士",简称为"包龙图"。而这一切的由来,说到底,起源于一个故事。
狸猫换太子。据传,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生下一子,本能顺利成为太子的,可被奸人所害,用一狸猫进宫偷换太子宋仁宗,奸人并大口职责道:李宸妃是妖怪,生下一妖子。于是,李宸妃子便被打入冷宫,后逃离。
宋真宗死后,宋仁宗继位,恰时刚好包拯为官。时年,李宸妃被贬十八年,听闻包拯在此,便跑去伸冤告状,包拯一听,问清来龙去脉,并回朝调查仔细,在掌握确凿的证据之后,将李宸妃一事告知宋仁宗,仁宗大喜,将其生母接回宫内。
宋仁宗为了感谢包拯,便亲手绘画了一幅包拯的半身像,赐给包拯。那时皇帝自称为真命天子,乃龙之化身,于是所画之图便成了"龙图",随即,宋仁宗赐给包拯一座阁楼,命为"龙图阁",又封包拯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包拯又被称为"包龙图"。

包拯别称之六--包中丞
中丞实则为官名。汉代始,御史大夫以下便设有两丞,一乃御史丞,二乃御史中丞。显然,包拯官列御史中丞,故而称之为"包中丞"咯!
包拯别称之七--阎罗包老
顾名思义,包拯这种刚正耿直,铁面无私的性格就好比阎罗王一样,俗话说阎罗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简言之,包拯的言行举止,便像阎罗王一般,说到做到,中间不搞小动作。故人们形象而又亲切地称之为"阎罗包老"。
包拯别称之八--包待制
若是从字眼扣答案,那是不得其解的。待制?等待制服?首先不能从字眼扣答案,其次不能用今义来翻译古义,两者得有一个区分度。
"待制"实则是一种官名,于唐代设立。故而"包待制"便是包拯此人做过这种官。古代多是以官名来替代名姓的,是不是鲜有人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