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里,我要引用一下百度百科里的“同情”词条下的话
关于同情的解释:
1.在感情上对别人的遭遇产生共鸣 同情朋友的困境 2.同一性质;实质相同 参名异事,通一同情。——《韩非子》 3.同心,一心 四海已定,兆民同情。——《后汉书》 4. 同谋;亦指同谋者,同伙 执作同情
在小镇里,人们议论的“同情”大抵是第一种解释。
词条里收录了一些转述的亚瑟叔本华的看法:
叔本华认为真正的道德是非常稀有的,真正道德的人也是万中无一,他说我们会对那些道德行为产生敬意正说明了那些道德行为与众不同,是不可思议的。他引用卢梭的话说,人们不会对比自己幸福的人产生同感,而只会对比我们不幸的人感同身受。即我们的直接同感只局限于对他人的痛苦,而不是安逸。因此,同情实质上是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将他人与自己视为一体。从同情出发,直到高尚无私,慷慨大量,一切对于美德的赞美词汇都出于此而没有其它。
叔本华将从同情出发的伦理学基本原则定为:不伤害别人,尽量帮助每一个人,其对应的两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爱。公正表现了同情的否定性质,即不能忍受他人的痛苦,迫使自己至少不去伤害他人。而仁爱则表现为同情心的肯定作用,它比公正更高一个级别,即看见他人痛苦,就象自己受苦,从而使自己去帮助每一个人。叔本华认为这两者都是极端罕见的,但又是确实存在的,即便再没有道德的人也无法否认公正和仁爱这两者。
由于一切行为的动机都出于利己、恶毒、同情这三者,所以一个人的道德程度就可以看成这三者在他的性格中的比例。同情在这三者中所占比例越大,则一个人 的道德程度越高。叔本华认为这三者的比例在一个人的性格中无法改变,他对这个观点的论证是从人类的普遍态度出发的。对于一个过去犯过错的坏人,人们就对他 永远不抱有信任的态度;一个被认为是好人的人,无论做了什么错事总能受到人们信任;攻击对方时,我们都攻击他人的性格而不是事件本身,因为性格被认为是无 法改变的东西,例如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叔本华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先有本质,再有本质的发挥,所以一切行为都是出自我们个人的自由被他认为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叔本华认为对于道德基础,也就是同情心的起源论证是最困难的问题。由于同情心的本质是对他人痛 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认为人,我其实本无差异。在利己和痛苦主义者看来,他人和自我之间存在一种绝对的差别,这是他们和富有同情心的人根本上的不同。所以 道德的起源也就是看透他人和自我间的无差异性,这即是同情的基石,也是道德的基石。展开而去,就是认识到万物间的无差异性,这里叔本华对道德起源的论证存 有一种神秘主义倾向(万物一体),和中国的庄子的齐物思想本质上有共同之处。
叔本华的伦理学大致可以用这样的逻辑来描绘:万物间无差异-->人、我间无差异-->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同情心的油然而生-->公正和仁爱思想的建立-->道德的建立
————————————————————————————————————————
我想某些人看完上述引文大概会用最后一段当论据来继续批驳柚希和青大的缺德,笑。而且,他们一定会无视第一段的第一句话。
————————————————————————————————————————
曾经风间和柚希的交往,柚希喜不喜欢风间我不知道,但我想即便是喜欢的,应该也及不上对于青大的喜欢。青大与明日香的交往,青大喜欢明日香吗?我想是喜欢的,不但喜欢明日香,我想他也喜欢月和七海。但是,大概比不上对于柚希的喜欢。
主吧里有些人诟病柚希,说她把同情当爱情。交往一定要有爱情吗?理想的状况下,可能是。但是有很多英雄救美,美人以身相许的时候,可能仅仅跟英雄有一面之缘。我不觉得会有那么多一见钟情。那么英雄救美,美女无以为报以身相许的故事中,有多少是应该被他们所诟病的呢?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以身相许的美女都没有男朋友,而柚希当时是有男朋友的,所以柚希不负责任。可是,如果交往时不抛弃对方是责任,那报恩是不是责任?
其实我更想知道的是,现在有多少人是把自己代入到青大这个角色里之后,从140话开始同情明日香,觉得喜欢上了明日香。他们会不会把当初编排给柚希的说辞放在自己身上看看呢?
看看青大所做的事。因为”爱情就是爱情,不是同情”,所以他没有因为怜惜和同情挽留明日香,毅然面对自己的爱情。但是似乎难以两全,这样一来,“不负责任”这顶帽子又被戴到了青大头上。于是我知道,在青大眼里,爱情重于一些人所说的责任。
柚希选择了同情、报恩,没有选择爱情,于是被人骂了。青大选择了爱情,没有选择同情,于是被人骂了。如果还有人说两人交往有不能甩掉对方的责任,那我会坚持认为报恩也是责任。至于青大,呵,他不负责就不负责吧。
也就是说,不管选不选爱情,这两人都会被骂,为什么?因为他们无视了“责任”,伤害了他人。真正有道德的人万中无一,但是六十亿里总会有那么几个。于是我很欣喜的发现,这些人都在看小镇。当然看小镇漫画并且骂那俩人的人并非都是真正有道德的人,但是根据悲观主义倾向哲学家叔本华的公式,他们正在建立道德。于是我可以说,这是一套道德伦理教育漫画,对濑尾公治喊一声老师那是名副其实。但是承蒙教育却还骂老师的,实属不该。这说明他们建立道德的进度还远远不足够,前路还长着呢。
接下来是自省,根据最上面的引文,我对那些人的行为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可以证明我不是个真正道德的人。我自身也有这种自觉。而且我很愚笨、缺乏同情心,我看不出濑尾老师讲的故事有什么不寻常,也看不出里面的人物有什么值得同情,所以我受不到道德教育。但是我还是称呼他一声老师。为什么?因为能靠讲故事教育人道德的,一定比我强。就像苏格拉底。
——————————————————————————————————————
尽管我觉得在这个吧不会有人来争论,但还是说一声比较好。要想争论,请看完全文。不然,我不会理你。
关于同情的解释:
1.在感情上对别人的遭遇产生共鸣 同情朋友的困境 2.同一性质;实质相同 参名异事,通一同情。——《韩非子》 3.同心,一心 四海已定,兆民同情。——《后汉书》 4. 同谋;亦指同谋者,同伙 执作同情
在小镇里,人们议论的“同情”大抵是第一种解释。
词条里收录了一些转述的亚瑟叔本华的看法:
叔本华认为真正的道德是非常稀有的,真正道德的人也是万中无一,他说我们会对那些道德行为产生敬意正说明了那些道德行为与众不同,是不可思议的。他引用卢梭的话说,人们不会对比自己幸福的人产生同感,而只会对比我们不幸的人感同身受。即我们的直接同感只局限于对他人的痛苦,而不是安逸。因此,同情实质上是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将他人与自己视为一体。从同情出发,直到高尚无私,慷慨大量,一切对于美德的赞美词汇都出于此而没有其它。
叔本华将从同情出发的伦理学基本原则定为:不伤害别人,尽量帮助每一个人,其对应的两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爱。公正表现了同情的否定性质,即不能忍受他人的痛苦,迫使自己至少不去伤害他人。而仁爱则表现为同情心的肯定作用,它比公正更高一个级别,即看见他人痛苦,就象自己受苦,从而使自己去帮助每一个人。叔本华认为这两者都是极端罕见的,但又是确实存在的,即便再没有道德的人也无法否认公正和仁爱这两者。
由于一切行为的动机都出于利己、恶毒、同情这三者,所以一个人的道德程度就可以看成这三者在他的性格中的比例。同情在这三者中所占比例越大,则一个人 的道德程度越高。叔本华认为这三者的比例在一个人的性格中无法改变,他对这个观点的论证是从人类的普遍态度出发的。对于一个过去犯过错的坏人,人们就对他 永远不抱有信任的态度;一个被认为是好人的人,无论做了什么错事总能受到人们信任;攻击对方时,我们都攻击他人的性格而不是事件本身,因为性格被认为是无 法改变的东西,例如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叔本华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先有本质,再有本质的发挥,所以一切行为都是出自我们个人的自由被他认为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叔本华认为对于道德基础,也就是同情心的起源论证是最困难的问题。由于同情心的本质是对他人痛 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认为人,我其实本无差异。在利己和痛苦主义者看来,他人和自我之间存在一种绝对的差别,这是他们和富有同情心的人根本上的不同。所以 道德的起源也就是看透他人和自我间的无差异性,这即是同情的基石,也是道德的基石。展开而去,就是认识到万物间的无差异性,这里叔本华对道德起源的论证存 有一种神秘主义倾向(万物一体),和中国的庄子的齐物思想本质上有共同之处。
叔本华的伦理学大致可以用这样的逻辑来描绘:万物间无差异-->人、我间无差异-->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同情心的油然而生-->公正和仁爱思想的建立-->道德的建立
————————————————————————————————————————
我想某些人看完上述引文大概会用最后一段当论据来继续批驳柚希和青大的缺德,笑。而且,他们一定会无视第一段的第一句话。
————————————————————————————————————————
曾经风间和柚希的交往,柚希喜不喜欢风间我不知道,但我想即便是喜欢的,应该也及不上对于青大的喜欢。青大与明日香的交往,青大喜欢明日香吗?我想是喜欢的,不但喜欢明日香,我想他也喜欢月和七海。但是,大概比不上对于柚希的喜欢。
主吧里有些人诟病柚希,说她把同情当爱情。交往一定要有爱情吗?理想的状况下,可能是。但是有很多英雄救美,美人以身相许的时候,可能仅仅跟英雄有一面之缘。我不觉得会有那么多一见钟情。那么英雄救美,美女无以为报以身相许的故事中,有多少是应该被他们所诟病的呢?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以身相许的美女都没有男朋友,而柚希当时是有男朋友的,所以柚希不负责任。可是,如果交往时不抛弃对方是责任,那报恩是不是责任?
其实我更想知道的是,现在有多少人是把自己代入到青大这个角色里之后,从140话开始同情明日香,觉得喜欢上了明日香。他们会不会把当初编排给柚希的说辞放在自己身上看看呢?
看看青大所做的事。因为”爱情就是爱情,不是同情”,所以他没有因为怜惜和同情挽留明日香,毅然面对自己的爱情。但是似乎难以两全,这样一来,“不负责任”这顶帽子又被戴到了青大头上。于是我知道,在青大眼里,爱情重于一些人所说的责任。
柚希选择了同情、报恩,没有选择爱情,于是被人骂了。青大选择了爱情,没有选择同情,于是被人骂了。如果还有人说两人交往有不能甩掉对方的责任,那我会坚持认为报恩也是责任。至于青大,呵,他不负责就不负责吧。
也就是说,不管选不选爱情,这两人都会被骂,为什么?因为他们无视了“责任”,伤害了他人。真正有道德的人万中无一,但是六十亿里总会有那么几个。于是我很欣喜的发现,这些人都在看小镇。当然看小镇漫画并且骂那俩人的人并非都是真正有道德的人,但是根据悲观主义倾向哲学家叔本华的公式,他们正在建立道德。于是我可以说,这是一套道德伦理教育漫画,对濑尾公治喊一声老师那是名副其实。但是承蒙教育却还骂老师的,实属不该。这说明他们建立道德的进度还远远不足够,前路还长着呢。
接下来是自省,根据最上面的引文,我对那些人的行为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可以证明我不是个真正道德的人。我自身也有这种自觉。而且我很愚笨、缺乏同情心,我看不出濑尾老师讲的故事有什么不寻常,也看不出里面的人物有什么值得同情,所以我受不到道德教育。但是我还是称呼他一声老师。为什么?因为能靠讲故事教育人道德的,一定比我强。就像苏格拉底。
——————————————————————————————————————
尽管我觉得在这个吧不会有人来争论,但还是说一声比较好。要想争论,请看完全文。不然,我不会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