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川吧 关注:68,612贴子:2,233,875
  • 4回复贴,共1

春秋战国十大饭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俗话说,酒有酒局,饭有饭局。俺们平民百姓吃饭两菜一汤,囫囵下去,只图混个肚圆,孰不知饭局之中也是乾坤无数,文人烈士,各显风流。下面隆重推出春秋战国十大饭局以飨大家,取一饭一天地也。 

1,幽王烽火戏诸侯 

且说春秋初年,周幽王即位(只说这个谥号为幽,就知道是个昏君),得美女褒姒,迷恋其色,居之琼台,终废原配申后而立褒姒。褒妃这个女人也怪了,虽篡位正宫,有专席之宠,从未开颜一笑。 

周幽王这个急哈,想寡人有天下之土竟不能博美人一笑,实在没有面子哈。宠臣虢石父献计说,先王昔年于骊山之下,置烟墩二十余所,但有贼寇,放起狼烟,直冲霄汉,附近诸侯, 
发兵相救,又鸣起大鼓,催趱前来。今数年以来,天下太平, 烽火皆熄。吾主若要王后启齿,必须同后游玩骊山,夜举烽 烟,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矣。 

周幽王竟然就相信了这个猪头的话,在骊宫吃饭吃到爽处时点起狼烟,诸侯以为京都有事,纷纷勤王---自然是一番虚惊。褒妃在楼上,凭栏望见诸侯忙去忙回,并无一事,不觉抚掌大笑,幽王是心中大慰哈,赏出主意的虢石父千金。至今俗语相传“千金买笑”,盖本于此。髯翁有诗,单咏“烽火戏诸侯”之事。诗 曰: 

良夜骊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 

石头评论:不要江山要美人!此饭局的代价不可谓不大,无愧饭局排名第一! 

2,荆轲白衣别易水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是路人皆知了,而因为荆轲在秦宫中的拙劣表现,使得整个刺秦的高潮其实出现在易水。 

当是时,燕太子丹与相厚宾客知其事者,俱白衣素冠,送荆轲至易水之上。酒行数巡,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据说当时歌到激昂处有白虹一道贯于日中,见者惊异。 

晋处士陶靖节有诗曰: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左席击悲筑,右席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石头评论:荆轲的剑术姑且不论,其胆识是超一流的。也因为荆轲的刺秦壮举,使原来上不了台面的刺客职业一举拥有了游侠的身份,其慷慨悲歌至今怀恋,无愧饭局排名第二。 


3,相如渑池屈秦王 

战国后期秦强赵弱,赵得绝世珍宝之和氏璧,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被大流氓秦昭襄王知道了。 

经历了第一次夺璧的失败,秦昭襄王不甘心哈,于是邀请赵王于渑池吃饭交朋友,于是俺们英勇的蔺相如护着主子去了。 

饭局期间,秦王的屡次挑衅都被蔺相如所破,无论展现才艺还是言辞相诘,赵国罕见地不落下风,归国后蔺相如因功升为上卿。 

石头评论: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谋臣的杰出代表,虽手无缚鸡之力然机变无双。他与廉颇这一文一武使强秦数十年不敢窥视赵国。渑池之会无愧饭局排名第三。 

4,弦高假命犒秦军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已经开始,小国往往作为附庸依托一个大国生存,郑就是其中的一个,是晋的卫星国。 

当时的晋秦两国因为其主子晋文公和秦穆公是亲戚,关系还是不错的,但是关系好归关系好,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恰好晋文公死了,秦就动了心思,准备夜袭郑,夺回这个晋的卫星国。 

这个消息被郑爱国商人弦高知道了。此人一边派人回去报信,一边假冒郑国使者去秦远征部队劳军,献肥牛二十头。秦主帅孟明吃着肥牛火锅一想,完蛋了,人家郑都派人过来劳军了,看来俺们的奇袭计划是破产了,不如回去吧----回去的时候经过淆山被晋伏击,全军覆没。 

石头评论:商人的地位在中国古代一向不高,弦高是少有的史籍记载的爱国商人。谁说商人只是逐利之徒?弦高以实际行动驳斥了这一点。 

5,专诸进炙刺王僚 



1楼2006-07-06 14:05回复

    又一个刺客!春秋战国几个著名的刺客有2个事迹出现在吴国,一个是刺杀庆忌的要离,一个就是专诸了。 

    当时吴国王僚是老大,公子光(就是后来有名的霸主阖闾)不服气啊,到处招兵买马想发动政变,尤其是伍子胥避难来吴国后被他收复更加显得雄心万丈。 

    当时的吴国还是不怎么开化的地方,所以对于刺杀一类的卑鄙行径没有太多的抵触感,专诸这个勇士被选来对付王僚。阖闾请王僚吃饭,王僚这个呆瓜竟然答应了,带着一大堆保镖戒备森严地来到了阖闾的府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专诸把著名的鱼肠剑藏在鱼肚里进献,躲过了保镖的搜捕一举中的,阖闾政变成功。 

    石头评论:吴国在春秋末期的霸权首先是以刺杀起家的,2次决定性的刺杀完全成功,体现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古代“士为知己者死”的名言也在这帮刺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6,渔夫命丧芦中人 

    著名的伍子胥逃难罗。因为他的家族陷入楚国的内乱,老爸和老哥相继被杀,伍子胥可不是省油的灯,才不会伸着脖子等人来砍呢。一个字:逃!往吴国逃! 

    伍子胥逃难途中很是受了一点苦,有一夜愁白头发的说法,好容易逃过长江后饥肠辘辘。渡江的渔夫看他可怜,回去找饭给他吃。这伍子胥疑心病重啊,看渔夫久去不回,害怕他举报他,于是躲在芦苇丛里窥视。 

    不久渔翁取麦饭、鲍鱼羹、盎浆,来至树下,不见伍员,乃高唤曰:“芦中人!芦中人!吾非以子求利者也!”伍员乃出芦中而应。伍子胥饱餐后以宝剑相赠被渔夫婉言谢绝,敌人还是不放心,说,如果有追兵来,千万不要说出俺哈。渔夫大怒,自溺与水。 

    史臣有诗云:数载逃名隐钓纶,扁舟渡得楚亡臣。绝君后虑甘君死,千古传名渔丈人。 

    石头评论: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美德在这一节表露无疑。他们作为社会最底层的阶级,其操节比那些食肉的士大夫们何止强过百倍! 

    7,冯谖弹铗客孟尝 

    食客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大景观。当时的战国4公子:齐孟尝、魏信陵、赵平原、楚黄歇,都有数千食客,其实也就是私人部队。 

    食客也是分阶层的,拿孟尝的食客来说,根据本领的不同待遇也不一样,有的只管个饱,有的食有鱼,有的出门还有车。冯谖作为孟尝君的一个普通食客只享受混个肚圆的待遇。 

    这下冯谖不满意了,他弹着自己的配剑在宿舍大声喧哗:可怜哦,俺们没有鱼吃;可怜哦,俺们出门没有车。。。。还别说,孟尝君听到敌人的抱怨后竟然就给这家伙加了待遇(有本事还要会吆喝哈)。 

    后来,孟尝君陷入政敌的迫害性命不保之时,冯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量,不仅帮助孟尝对付了政敌最后重振旗鼓。 

    石头评论:又一个古代“士”的典型事例。俗话说,吃好喝好才有劲干活。要留住人才一定要提高待遇哈。 

    8,晏子二桃杀三士 

    齐景公之时齐国有3个猛男,叫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此三人勇冠三军,结为兄弟,自号“齐邦三杰”。相国晏婴因为三人势大凌铄闾里而深以为忧,每欲除之,但恐其君不听,反结了三人之怨。 

    这天机会来了,齐景公和鲁侯吃饭,饭后水果上的是蟠桃。此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最后吃剩下2个。晏婴眼珠一转,鬼主意来了,说,盘中尚有二桃,主公可传令诸臣中,言其功深劳重者,当食此桃,以彰其贤。 

    古冶子和公孙捷首先跳出来各表其功,把桃子分了,这下田开疆脸上挂不住了,说,吾跋涉千里之外,血战成功,反不能食桃,受辱于两国君臣之间,为万代耻笑,何面目立于朝廷之上耶?”言讫,挥剑自刎而死。公孙捷、古冶子两人一方面和老田情同手足,一方面觉得自己功劳比不上老田,也羞愧得自刎而死,这就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后汉诸葛孔明《梁父吟》,正咏其事: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中阴谋,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者?相国齐晏子。 
    


    2楼2006-07-06 14:05
    回复
      顶先,看在~


      4楼2006-07-06 14:07
      回复
        有意思,顶


        5楼2006-07-06 15:48
        回复
          第9个第10个都没听说过~
          今天第一次看到~
          长见识拉~


          6楼2006-07-06 18: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