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娘吧 关注:390贴子:11,395
  • 13回复贴,共1

有声音记录的历史——134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877-2011)前奏:1857年声波振记器的产生
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
1887年平面式留声机问世(圆片形唱片/蝶形唱片的产生,后来的黑胶唱片)
1898年磁性录音机问世
1924年电气唱片刻纹头问世
1931年密纹唱片问世
1935年德国研制成功磁带录音机(磁带的问世)
1963年飞利浦公司生产音频盒式磁带(磁带的量产)
1976年索尼公司研制出第一张激光唱盘
1996年高密度光盘DVD统一格式
1997年便携MP3播放器问世



IP属地:北京1楼2011-06-27 17:06回复
    音像制品,或者说“音频存储介质”,这么说或许更为恰当...
    能想起的存储记录声音的东西都有什么,老式的唱片?磁带,还有CD、VCD和数字化时代的众多产品。说起来真正普遍使用的也就有唱片、磁带、CD和现代的数码产品而已


    IP属地:北京2楼2011-06-27 17:12
    回复
      我记得有个什么广告……一句词儿是有声音记录的历史


      3楼2011-06-27 17:13
      回复
        从很久以前物理学上就开始通过研究波形和频率研究声音,但直到发明留声机,人们才认识到由声波记振仪记录下来的波形只需一个重放装置即可重现声音的声波记录。

        


        IP属地:北京4楼2011-06-27 17:19
        回复
          隐约记得


          IP属地:北京5楼2011-06-27 17:20
          回复
            留声机的问世,真正的声音记录有此开始
            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一种录音装置。可以将声波转换为金属针的震动,然后将波形刻录在圆筒锡箔上。当针再一次沿着刻录的轨迹行进时,就可以依照记录下的声音频率重新发出留下的声音。

            之后爱迪生成立制造留声机的公司,生产商业性的锡箔唱筒。这是世界第一代声音载体和第一台商品留声机。
            第一代音频的载体是锡箔唱筒。声音的决定因素很大程度取决于频率,让声音带动金属针把频率录下来,需要时在让金属针以相同的频率振动,理论上就可以完全重新录下的声音了。

            第一代留声机实际应用有很多问题,比如锡箔磨损严重只能重放几次等等。第二代留声机的话筒上,加了一个喇叭形的音筒,作为扩音器用;用蜡筒代替锡箔,这样蜡筒可以重复使用;机箱里装上了驱动结构,每次只要上紧发条,就可以自动录放。

            发明的故事
            爱迪生在调试炭精送话器时,因为右边耳朵听力不好,就用一根钢针代替右耳,来检验传话膜片的震动。当他用钢针触动膜片时,随着讲话声调的高低,送话器发出了有规律的颤音。
            爱迪生灵机一动,想到:“如果反过来,使短针颤动,能不能复原出声音来呢?”于是留声机诞生了


            IP属地:北京6楼2011-06-27 17:36
            回复
              顺带一提电话和录音几乎是同时期的产物,爱迪生开发的炭精送话器催生了录音,而炭精送话器也正是为了贝尔的第一代电话而制作的。两个的时间分别是1875和1877年


              IP属地:北京7楼2011-06-27 17:42
              回复
                爱迪生原本是想把这种圆筒式录音机作为听写机来推广,结果这个计划遭到了所有那些靠记录老板讲话吃饭的秘书们的一致反对,不幸夭折了。但录音机却在音乐市场找到了用武之地。人们只要买一个录音圆筒,就可以从家里的录音机上欣赏到各类音乐。
                这种发明造就了现代模式的音乐工业,吸引了众多的人材专心从事音乐生产,为音乐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887年旅美德国人伯利纳(Emil·Berliner)获得了一项留声机的专利,研制成功了圆片形唱片(也称蝶形唱片)和平面式留声机。
                圆片形唱片也就是以后的黑胶唱片,取代之前的录音圆筒成了二十世纪初期录音音乐的主要载体,直到今天黑胶唱片仍然被人广为收藏。

                1893年扁圆形唱片开始成批生产,因为技术的限制,那时的唱片转速很快,每分钟78转。因为转速快,这种唱片每面最多只能录不到三分钟。这一时间上的限制决定了当时的流行歌曲一定是短小精悍的。78转唱片以人工上弦作为动力,无需电力,这在缺少电力的美国南方农村显出了优势。尤其是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广播开始在美国城市流行,唱片销售受其影响而大幅下滑。唱片商不得不把眼光转移到农村,开发适合农民口味的音乐种类,正是由于这些商人们的努力,美国民歌才得以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复兴,大批真正的民歌手被唱片公司发掘出来,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后来美国流行音乐的格局。

                麦克风也在同期开始发展,早期录音是不靠麦克风的。乐手对着几个大喇叭口演奏,声音直接进入录音设备,带动刻录针在唱片上刻下沟纹。这样录音麻烦自不用说,录出来的声音质量很差,很多时候根本没法还原结构复杂的人声。
                而电动麦克风依靠的是电容对极板厚度变化的灵敏反应。而构成电容的材料也经历了从金属、碳再到空气等改进,频率响应越来越好。人声的记录也趋于完善


                IP属地:北京8楼2011-06-27 18:04
                回复
                  1879年留声机首度引进日本,1899年第一家唱片公司三光堂成立。由於当时录音及制造唱片的技术由欧美所掌控,日本的唱片必须委由欧美生产,因此,日本早期的唱片都是由外国技师渡海赴日录制后,将母盘携回欧美制成唱片,再输回日本贩售。日本第一家标榜生产留声机及唱片的公司,是1907年美国与日本技术合作成立的日米蓄音器制造株式会社。同年,日人汤地敬吾开发出平圆盘唱片的制造技术,突破欧美技术垄断。此时正值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之际,全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消费能力增加,因此,日米蓄音器制造株式会社,于1909年4月由位于川崎的工厂开始生产国产唱片。


                  IP属地:北京9楼2011-06-27 18:07
                  回复
                    1963年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音频盒式磁带。唱片的黄金年代渐渐流逝。
                    磁带带基不断采用更耐久的材料,发展至醋酸赛璐珞合成树脂、聚脂合成树脂等。录音机的小型化和价格低廉化,使其迅速普及到家庭,录音带随之成为出版物的一个门类。录音带的特点是:所记录的信息可随时消去并再次录制;其载体能反复使用;复制设备和复制方法简单、普及,复制十分容易。

                    


                    IP属地:北京11楼2011-06-27 18:15
                    回复
                      技术发展越来越快
                      1970年,德国宝丽金(Polygram)唱片公司依靠60年代异军突起的激光技术,发明了用激光烧蚀坑点的方式在唱片上记录调频信号的方法。
                      1976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张激光读出型数码音频唱片(Digital Audio Disc)。
                      1979年,索尼公司与飞利浦公司合作,共同研制C型DAD,即相对于直径30cm的LP唱片或DAD唱片而言的小型数码唱片,CD由此得名。
                      1982年,CD系统正式在日本出售并投放欧美市场。从此CD风靡全世界。

                      1982年的CD播放机


                      IP属地:北京12楼2011-06-27 18:17
                      回复
                        这玩意儿是个好东东


                        13楼2011-06-27 18:19
                        回复
                          跟录音同期的应该还有广播和电话的发展,就不再累述。先到这吧



                          IP属地:北京15楼2011-06-27 18:26
                          回复
                            好的,加精了


                            16楼2011-06-27 19: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