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士吧 关注:1,430贴子:27,023

【上策.保障房贴】保障房偿债机制目前难以逾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据悉,发改委与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资机制,拟支持地方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专项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而且,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还将获得各项税收优惠和收费减免。
而保障性住房的资源来源,无非是两条路结合走;一是通过地方财政补助大约10%-30%的资金,一方面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70%-90%的资金.
关键在于这70%-90%的资金如何筹集而来.目前社会上的融资成本比较高,大约在8%-12%左右的利息成本,利用民间企业操作保障房也难以有比较有效的盈利模式,最终还是会落到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身上.
目前各地方的投融资平台负债率普遍较高,一旦利率上调后很可能被利息压垮,本金到期时资金链出问题,或被本金压垮,贷款的钱偿债时也难有利润偿还贷款.
我们都知道,要维持一个投融资平台的运转,必须要有一个实现输入与输出的动态平衡,但是保障房的建设,缺乏一个有效的输出模式,或以土地收储做抵押,或以项目本身做担保,但是利润的空间却几乎没有.最终负债的还是ZF.
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或许不难解决,但重点在于偿债机制,即”这些钱该怎么还?”.在土地指标有限的情况下,以土地补偿作为建设投入平衡越来越难,不妨考虑在保障房建设地点,适当扩大建设规模,以部分资产入注予投融资平台作为其投资补偿,剩余的住房改变其划拨用地属性按商品房价格出售,以回笼资金作为还款来源.
类似这种准经营性或公益性项目的矛盾很多,保障住房只是其一部分,诸如医院项目,学校项目,投融资平台找钱并不难,难点在于用什么偿债,否则,最终负债的还是ZF,越积越深,最终地方ZF破产,埋单的还是百姓.



1楼2011-06-30 13:12回复

    就目前比较新型的保障房融资模式来说,有淮安的共有产权模式;常州的公共租赁模式及保障对象住房按揭担保的泰州模式;所以保障房的融资模式并不难;难点在于偿债模式.


    2楼2011-06-30 13:45
    回复
      什么保障房都是浮云,早说过了,只有建立小面积,如50方以下的廉租房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其余的方式不过是为了为权利寻租而已


      IP属地:浙江3楼2011-06-30 15:39
      回复
        各个城市都要发展建设,怎么会有够的指标呢。 很多好项目,都是申请列入省重点,直接从省里拿土地指标。市本级的土地指标少的可怜。这些指标是无价的,不是用钱可以买回来的,要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去省里周旋,包装好的项目,去申请土地指标。或者这个市为省的某某工程直接无偿投资几个亿,然后省里给你市里一些指标,间接的“买'指标。


        5楼2011-07-01 07:47
        回复
          简而言之就是属于内部消化


          IP属地:浙江6楼2011-07-01 08:07
          回复
            是的,内部消化,各市级之间与省级单位的博弈,其实,我说句不该说的话,城乡一体化最大的内涵,就在于获取土地指标...耕地增减挂勾,通过城乡一体化土地流转整理荒地,增加了耕地,然后用增加了耕地的面积向省里申请,你看,我增加了多少多少耕地,你也要相应的给我多少多少建设土地指标...当然,总体上对农民也是好的事情,但对ZF更有好处..呵呵.为什么这么多城市争取城乡一体化试点区,有内涵的....有些地方ZF也不是为百姓考虑,一个好的策划,城乡一体化策划的很好,但是,看用的人什么居心...怎么用...


            8楼2011-07-01 09:09
            回复
              哈哈,我刚发,你就发了. 你说的,转换成耕地,等等,其实呐,都在做...就是变相的城乡一体化,有的叫万亩良田工程,有的叫新农村建设,其本质都是通过土地流转,将未利用地或未充分开发的荒地,整理成耕地,实行农业产业化,在这过程中,组织好点的,一般会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生产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或宅基地入股,然后将集中的产业化农业委托给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生产,农民分红.若这个专门的生产机构又需要员工,那么生产合作社又将农民提供进去,参与劳动,这样,农民有股份 ,有工资,然后他们的房子变成安置房,或换社保,就又有了社保.叫什么来着,我之前写过一个文章城乡一体化的,哦,是三金,股金,薪金,保险金.三金.
              但是,问题在于,不是所有农民都理解这种做法,也不是所有ZF都有能力做这些事情,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一般需要当地有个好的投融资平台去做.另外就是,很多城市不是试点区,为了维稳,不扩大城乡一体化试点区...
              


              10楼2011-07-01 09:24
              回复
                有这个政策,你想的很快学的很快啊..
                宅基地这东西,可能今后会逐步消灭它,如果城乡一体化进展的好的话。我写过一篇文章<宅基地安置方式应逐步取消>,但发表不上来,百度审核通不过.
                城乡一体化工程,或万亩良田工程,有个局限性,就是要在一个大片区进行,若你的耕地在一个闲散的角落里,很可能ZF不需要,就不会在你那搞城乡一体化,若不搞这个也行,比如征地拆迁,也可以得到补偿,但效果比城乡一体化差远了,至少就业,社保,农民依赖的土地丧失了,仅仅补个房子你,没什么用.
                如果你家有宅基地,要么就等一体化开展到你家,要么就等征地拆迁吧,若是你家的宅基地能经历下一体化,那真的很幸福....不骗你...我考察过全国各地,生活的真滋润啊...


                11楼2011-07-01 09:33
                回复
                  你这个想法不错啊! 不过商品房属于开发商属于私人的,不是ZF说了算优惠就优惠.倒是可以让老家的安置房指标换取城市里的经济试用房指标,你倒提示了下我.比如,一体化到你老家,你老家宅基地面积N大,但是子女又不在老家,补的安置房也一般在原来的宅基地周边附近,老人家用不了这么多安置房面积,倒可以牺牲一些面积,换取城市里的经济适用房指标给其子女.好主意!!


                  13楼2011-07-01 09: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