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在童话树上的汤汤
谢华
一、
如果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树,如果树上有油绿发亮的叶子,如果这些枝叶足够茂盛,如果在枝叶吸够了阳光雨露后又能开出鲜丽硕大的花朵,如果,枝叶掩映间,还有一个小小的、用树皮盖成的房子,哦,如果……我想,汤汤就栖息在这么一棵树上。
我也想住在这样的树上,可是,我爬不上去。
那是一棵童话的树。
汤汤发现这棵树其实也是挺偶然的,其实,那天,很多人都发现了,2003年夏天,在蒋风老师的非学历研究生课堂上,有的人还津津有味的描绘和渲染。可是发现了,赞叹了,然后就走过去了,是啊,也许前面还有更美的风景。
可是汤汤没有走开,她停住了,几乎没有一点犹豫,就想爬上去。
可是树这么高,怎么爬啊?
汤汤有股子韧劲,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攒足了劲往前。她曾经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件事情,我就是听了这件事情才不敢小觑这个貌不惊人的姑娘的。
她讲第一次游绍兴东湖,那时是一个人,到了门口才发现掉了钱。可是钱可以掉,东湖不可以不进啊,她就主动要求帮湖上的清洁工人掏垃圾,烈日下整整掏了四个小时啊,最后,那工人终于被感动,只好划着船领她进湖里的陶公洞和蛙鸣洞看了两分钟。回来后发现脸都晒脱皮了,可她依旧很开心。
你说,对她心仪的东西有这么一种心性,还有什么梦想不能达到!
所以执意要上树的汤汤就在第二夏天跟我们一起参加了浙江的儿童文学年会。那时她什么作品也没有啊,只是一个最最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这样的会,难道是想去就去得了的吗?
可是她并不理会我们脸上为难的表情,她有自己的逻辑推理,她说她弟弟在杭州,所以吃住完全自理,她只要我们在开会时到门口来把她领到会场上就可以了。
那一天早上,她真的就孤零零地站在会场门口了,落在阳光里的汤汤把腰板挺得很直,可脸好像是板着的。过后她跟我说,撑着的啊,心里其实怕着呢!
就这样,她就真的坐在那一年的儿童文学年会的会场上了。这也全亏当时主持儿童文学工作的倪树根老师是个大好人,再加上我们已把她描绘成了一颗即将升起的新星。
再接下来,就更是热情喷涌,一发不可收了。她像投飞镖似的往我的邮箱里一篇又一篇地投掷她写的童话,最多的时候一星期竟有三篇。我好像说过,我挺忙的;我还说,对于童话,我也说不出什么高见;而且,我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名人,我不会去帮她投稿。
一般来说,别人这么说了,总得有所顾忌了吧。
可是这对她没有用,根本没有什么商量余地,她只是不管不顾地写,不管不顾地往我的邮箱里投,为了她那棵美丽神奇的大树。
碍于我的年长,也碍于情面,当然更有我暗自对她的期许,我只有老老实实地接招。
就在这一次次的接招中,我被她那些东西感动了,而且惊讶。从一开始起,汤汤的作品就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又一个用情感来撞击你灵魂的鲜活生命。这其实就是她后来作品成功的基点。
那些饱绽着汁液的生命,一个个都出落得灵异动人。它们汪着水,拽着波,盈盈地,脉脉地,只要你伸出一个手指头去轻轻一点,立刻就有粘稠而清洌的汁液殷殷溅起。我知道,这倔强的姑娘,开始往树上爬了。
二、
没想这一爬,竟让她爬上去了,而且运气也特别好,好像没费多少功夫,就有接二连三的作品在北京的《儿童文学》、上海的《少年文艺》上发表了。不但是发表,而且有好多还是头条,不但是头条,更过分的是,高高在上的《中国儿童文学》杂志竟在同一期上连发两篇(《别去5厘米之外》和《火腿肠19+1》一起选载至《中国儿童文学》2007年第四期上),而且是连着四期选载她的童话作品和相关介绍(2008年的第一、二、三、四期),到了2009年就更令人瞩目了,从第一期开始,三、五、六、七八、十一、十二,竟有七期选载了她的童话作品,儿童文学界的人都知道,被《中国儿童文学》如此青睐,那是一种怎样的荣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