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戈武吧 关注:23贴子:193
  • 1回复贴,共1

【转帖】如何梳理中国武术目前的混乱局面

收藏回复

就中国武术目前的局面而言,是十分混乱的。既有民间武术,又有官方武术。民间武术虽以传统武术为主体,但近年来也涌现了不少新兴拳道。新兴拳道多以徒手技术为主,少有冷兵技术。这也说明,冷兵技术已不再受到重视。传统武术由于受古代武舞的影响,多以套路的形式存在,实战练习较少,流传至今大多变成了健身操。无论是传统武术还是新兴拳道,由于目前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实战交流平台来促进实战技术的提高,其防身功效总体而言,微乎其微。再说官方武术,官方武术分为竞技武术和军旅武术。所谓竞技武术指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创编的各种竞赛套路,实际上等同于武舞,其防身功效几乎为零。目前的军旅武术却是形同虚设,由于现代化战争武术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也就不再受到重视,而古代的军旅武术又早已失传。无论是古代的军旅武术还是现代的军旅武术,都很难在民间流传,其原因就是过于简单,感觉学和没学一个样。军旅武术不在于那几个简单的动作上,而在于实战锻炼上,那几个简单的动作在实战中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由此也说明,实战锻炼的重要性。就目前中国武术的总体而言,实战锻炼实在是少得可怜,实战能力难以得到提高。由于实战锻炼太少,民间的传统武术大多蜕变成了健身操,而官方的竞技武术则演变成了武舞。
武术的职能是防身抗暴,如果武术脱离了防身抗暴的职能,它将会变成健身操或武舞。如果中国武术不想被人家骂成是“花架子”的话,那么请尊重武术的职能!
中国民间的传统武术门派众多,而且新兴拳道还在不断地涌现,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实战交流平台,来促进实战技术的提高和发展。1979年官方推出了散打比赛这个实战交流平台,官方创办这个赛事的初衷是想让各门各派的选手在擂台上尽显各自门派的武技风格,结果全都变成了拳击加腿法。什么原因?那是因为戴上拳套所导致的结果。戴上拳套如果你不按拳击的发拳技术出拳,那将会是很别扭的。为了适应散打的比赛规则,各地武校纷纷开设散打项目,专门传授散打比赛技术和散打比赛经验,使散打变成了一项体育运动,逐步形成了目前的拳击加腿法加摔法的竞技风格。由于散打比赛规则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使中国武术的技击风格难以在散打擂台上展示。后来河南卫视《武林风》栏目举办的搏击赛事也没能摆脱拳击加腿法的竞技风格,其原因就是戴拳套比赛的结果。
随着综合格斗比赛在国际上的兴起,中国也引进了这种赛事体制——英雄榜。英雄榜是一种戴分指拳套进行的格斗比赛,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拳击技术的束缚。但由于比赛规则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地面技术的使用,使比赛的总体格斗风格严重脱离了现实格斗风格。
为了还原真实的武林擂台争霸,2007年央视体育频道推出了一项格斗赛事——武林大会。武林大会是一种不戴拳套进行的格斗比赛,虽然摆脱了拳击技术的束缚,但由于比赛是分拳种进行的,无法实现门派间的实战技术交流。这对于推动传统武术实战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意义不大。
为了还原传统武术的本来面目,继武林大会之后,官方相关部门又推出了一个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简称“WMA”。WMA比赛虽然不分拳种,也不戴拳套,但为了使比赛能够呈现出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风格,比赛采用了明末清初时期交手比武的形式,并要求参赛选手必须使用WMA比赛规定的30招技法,这个荒唐的规定将会阻碍实战技术的发展。明末清初时期的交手比武是比武双方搭上手以后即可开打,双方分开后需要重新搭上手再打,每次搭手为一个回合。而目前的WMA比赛只是开打前走了那么一个搭手的形式,双方分开后不需要重新搭手可以继续打。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现今流传下来的传统拳法大多是受明末清初时期交手比武的影响创编的拳法,不搭上手打,那些招式就显得不太好用。对于交手的比武形式,当时北方流行的是单搭手,而南方流行的是双搭手。还有一些拳法是不讲究搭手的。时代在进步,武术也在发展,交手比武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没有复兴的必要,因为交手比武严重脱离了现实格斗的实际。



1楼2011-07-02 19:56回复

    武术比的是什么?武术比的是实战对抗,而不是套路表演,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只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为了社会安定,提倡“武术健身”,官方才把武术比赛确定为套路比赛。为了规范套路比赛,官方创编了很多竞赛套路,甚至还出现了个人自编的参赛套路——自选套路,使套路武术向武舞的方向发展。如果官方能够把目前的竞赛套路和自选套路作为武舞划归为体育舞蹈类,并把套路比赛改为武舞比赛,那么中国武术的混乱局面就容易梳理了。对于民间武术,可以任由其发展,谁造拳或改拳,那是人家的自由,官方无权干涉,官方只需建立一个实战交流平台来促进实战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对于目前国内的各种搏击比赛都不足以带动民间武术的发展,这就需要官方重新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赛事体制。
    那么,如何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赛事体制呢?首先,我们要确定比赛的内容是冷兵还是徒手。在法制社会的今天,大部分冷兵器已被列入管制刀具,再加之携带不便,百姓习武防身主要还是依赖拳脚功夫,而冷兵技术的发展近乎于停滞状态,所以,比赛的内容应确定为徒手格斗。这个我想大家应该没什么异议。第二,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与国际接轨,并努力推向奥运会。这就需要一个恰当的赛事名称,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赛事。
    那么,如何来确定一个能够体现“徒手格斗”之意的赛事名称呢?是叫“散打”,还是叫“散手”呢?散打就是随便打,散打比赛就是随便打的比赛。“散打”一词由于无法界定徒手还是冷兵,用它来作为徒手格斗比赛的名称有点欠妥。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散手”这个词,散手就是散招,散手比赛就是拆招比赛。如果WMA的赛事名称换作“散手”还是比较恰当的,但是作为徒手格斗比赛的名称还是欠妥。那么“武林风”、“英雄榜”,还有“武林大会”呢?那就更是无法表现“徒手格斗”的意思了。在此,我推荐一个中国古代的徒手格斗比赛的名称——“手搏”。“手搏”一词给人的直观印象是:不戴拳套,不拿武器,赤手空拳地进行搏斗。翻译成英文应该是“unarmed fighting”,意思是手无寸铁的搏斗。把“手搏比赛”翻译成英文应该是“unarmed fighting match”,意思是手无寸铁的搏斗比赛,简称“UFM”。目前,民间已经有人在搞手搏技术的研究,早在1999年,旅法华人袁祖谋先生就将中国式摔跤与散打糅合在一起,推出了一个新的武术技击运动——现代手搏。而我们不是要推出一个手搏技击术,我们是要推出一个手搏赛事,官方通过举办手搏比赛来带动民间武术的发展。如果“手搏”一词能够作为中国武术徒手格斗比赛的名称被官方确定下来的话,下一步,我们就要着手研究手搏的比赛规则。
    对于手搏比赛规则的研究制定,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民间武术空拳的比赛规则。首先是擂台的设立。擂台为10米直径的圆形防滑地毯,地毯由红、黄、蓝三色组成。中心部分是两米直径的红色圆心,红色圆心的外围是两米宽度的黄色圆环,黄色圆环的外围是两米宽度的蓝色圆环。擂台无护栏,图案如箭靶。
    擂台为圆形的好处就是没有死角,便于参赛拳手迂回周旋。擂台由三种颜色组成主要是为了让参赛拳手在擂台上能够用余光来判断自己所在的位置。考虑到可能会有色盲的拳手参赛,常见的色盲患者多为红绿不分和蓝绿不分,所以擂台是由红、黄、蓝颜料三原色组成,而不是由红、绿、蓝色光三原色组成。选用防滑地毯做擂台,一则是为了减少摔伤几率,二则是为了搬运方便。为了参赛拳手的安全,擂台无护栏,不设高台,参赛拳手如果受到难以抵挡的攻击威胁时以便逃离擂台。
    第二是参赛拳手的资格要求。凡是年龄在18—38周岁之间的男女合法公民,无论习练什么拳种,只要身体健康均可报名参赛。
    第三是比赛规则的制定。比赛分男子和女子两组,不分体重级别,是一对一的比赛。参赛拳手必须穿指定的练功服徒手进行比赛,不戴护具,不戴拳套,不限制打法。比赛分三轮,参赛拳手自己有权决定参加几轮比赛,每轮比赛每位拳手只打一场。男子组比赛每场限制在五分钟以内,女子组比赛每场限制在三分钟以内。每轮比赛前,参赛拳手都要抽签组对进行比赛,标签为顺序号标签(1、2、3、4、5……)。1号拳手跟2号拳手组对比赛,如果1号拳手弃权则2号拳手跟3号拳手组对比赛,2号拳手跟3号拳手比赛完毕,4号拳手再跟5号拳手组对比赛,依此类推,如果最后一位拳手无人与之组对比赛则此轮免赛无成绩。每场比赛结束后,由评委会的若干个评委根据拳手在擂台上的技术表现分别为两位拳手打分,满分为10分。在若干个评委给某位拳手打的分数中须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把剩下的分数平均就是某位拳手所得的分数。三轮比赛结束后,取每位参赛拳手的最高一次得分进行排名,如果排名遇到得分相同的情况须要评委投票决定排名次序,排名前十位以内的参赛拳手为本届比赛的获奖拳手。
    


    2楼2011-07-02 19: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