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他,他还是稚气未退的年少模样,眉宇间的英气总给人一种王者的傲慢,在
喧闹的嬉笑中,他弯眉淡而柔和地笑着,宛若浅溪的眼眸给人一种宁静的美好,阳光下,他
泛着金色的衣襟随风忽起忽落,须臾,他起身,月牙白袍上勾勒着轻柔的线条,他不急不慢
的走向她,笑靥如花,“你是宁府的丫鬟吧?”
第二次见到他,已是五年之后。那日,一如初见的阳光明媚,他依旧温柔的笑着,清
亮的眼眸里流露着宠溺,已不同当年的稚嫩,俊美的脸上带着成熟的气息,他手中执扇,还
是那月牙白袍,很是儒雅。她走在他前面,距离甚远,她垂头不敢回头看他,走过一条蜿蜒
的小径,来到散着檀香的古门前,她抬手叩门道:“小姐,上官公子求见。”那日,她知道
他是上官家的嫡子上官离澈,而他也只知她是宁小姐身边的丫鬟。
第三次见面,是在敌军营帐之中。他更是玉树临风风度翩翩,不是当年那素雅而高贵
的月牙白袍,而是一身白布素衣,即便如此,也无法将他一身君临天下的王者气息笼罩,当
年那宛若浅溪的眸里蒙上丝缕浑浊,是感慨这民不聊生的悲凉还是故国将灭的忧心抑或看透
这世事红尘的愁零?他对着前方不过几丈的蛮夷将军颔首,然后走到左边盘膝而坐,她从将
军之意为他上酒,抬眼对上他的眼,莞尔一笑,他轻轻点头。那日,在敌将营帐之中,他知
她乃敌国公主子离也。
第四次见面,是在初见时的草坪。春日风中透着寒凉,他背着双手看着溪中倒影,
淡而柔和的久违笑容浮上脸庞,月牙白袍依旧未变,腰间的剑鞘上,翡翠的玉佩在温暖的阳
光下泛着轻柔的光,玉佩上凝结的霜化为水,侵在白袍里。她迈着矜持的步伐走到他身后,
正欲开口,他拔剑转身指着她的颈部,他眼里掠过复杂的情绪,良久之后,剑回鞘,她微笑
着,眼神却冷冽如冰。“不杀我,你会后悔。”他仰头看了看瓦蓝而空灵的苍穹,从腰间抽
出纸扇,笑而远去,“人生若只如初见哪人生若只如初见!”沧桑又凄凉的声音萦绕在她的
耳边,她笑得惨淡:“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最后一次见面,是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他身披铠甲驾驭着红棕色的马,一手持剑,
一手紧握缰绳,嘴角漾着轻柔的笑,眼中的坚定有着誓死的傲气,而她,一身白色纱衣,骑
在雪白的马上,她冷冷笑着,眼神冷若冰霜,令人不寒而栗。他纵身跃到她身后环抱住她,
扣住她持剑的手腕,盔甲的炙热散在冰冷的身体上,她的笑凝固在嘴角,一瞬间忘了反抗。
他举起她的手,手腕上的铃铛脆响,他将剑锋指向自己,猛然刺向心脏,她的身体一颤,转
头看他却发现他释然的笑容。抽出染红的剑,他跌下马,胸口的血染红盔甲,她继而摔下去
,发丝散漫,她看见他眼中消散的光芒,她肩膀的伤,血涌涌而出侵染了纱衣,一声银铃脆
响在空旷而肃穆的沙场哀转久绝。
入夜,清冷而幽凉的风拂过静谧的庭院,她坐在被夜色包围的亭子中,亭子周围,百
花齐放,花香沁人心脾,她抬头凝视那一轮残月,打开扇,举起,扇纸上有一片鲜红的墨,
透过月光柔和了不少,红墨中刚劲而飘逸的字迹:
人 何 等 却 骊 夜 何 比
生 事 闲 道 山 雨 如 翼
若 秋 变 故 秀 霖 薄 连
只 风 却 人 罢 铃 幸 枝
如 悲 故 心 清 终 锦 当
初 画 人 易 宵 不 衣 日
见 扇 心 变 羊 怨 儿 愿
后面小如蚊蚁的字:
赠
子
离
她莞尔忧愁的笑着,合扇放在玉桌上,侧身抱过古筝,一曲如溪水般缓慢而清凉的
琴音从指尖流露。
那晚,微风轻袭,月色朦胧,余音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