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正在为法国哭泣,还是为意大利雀跃,你都必须承认这是一场近几届世界杯决赛最为经典的一场强人对话。2006年德国世界杯把最好的留到了最后,两支劲旅给我们奉献了一场激烈、紧张而又残酷的足球比赛。
如果仅从比赛场面和球员状态来决定结果的话,法国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他们完全掌握了比赛的节奏和主动,惟一的缺憾就是无法把优势化为胜势。球员场上的发挥令人激动,而两位教练的睿智更让人佩服。
比赛的开始,双方还都在探测着彼此的战术和状态,马鲁达7分钟突然的发力造成了意大利城门失守。这个进球改变了整个比赛的节奏,也改变了双方的平衡。意大利全线压上,马特拉奇压到了中场附近,导致他的两次头球差点形成对方的机会。在这位后卫终于将比分追平时,他立刻回到自己的位置防守,很少再向前压。里皮用速度和对方拼中场,他知道意大利的技术无法控制齐达内,只能用速度拖垮他,中场除了皮尔洛拿球,其他人一概都是全速奔跑。多梅内克对此已有准备,齐达内没有速度,不等于其他人没有,马鲁达和里贝里在左右两边毫不惜力,把整个意大利的中场几乎都能压制住,其目的就是给齐达内创造进攻空间。亨利前后跑动,和边路一起配合,更在中路接应齐达内,这是我看到亨利在这次世界杯跑动最为积极并有效的一场比赛。意大利人非常聪明,他们就是靠着坚韧的防线一次次让法国人无功而返,虽然他们进攻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每次球到法国半场,他们都可以形成杀机。不过,中场队员无法及时跟上,也让没有多次空跑。
让里皮绝对没有想到的是下半场一开始,法国人攻势犹如洪水泻闸,把意大利的阵型几乎压成了一条直线,下半场前10分钟,意大利人把“巴士开到了自己的门前”。可惜,法国人并没有抓住那个时段。里皮老谋深算,迅速把处于梦游状态的托蒂和佩罗塔换下,这是个非常及时正确的换人。下场之前,只在罚任意球时看到托蒂一次,在受伤倒地时看到佩罗塔一次。这次换人极为冒险,因为谁都知道,如果打到加时,意大利的体能将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但这次换人至少取得了场面上的平衡,德罗西和亚昆塔的冲击把法国阵型逼了回去,双方开始了拉锯战。
应该说,点球的胜负和比赛本身已经没有多大关系,只是一种运气的比试。我倒是觉得今天的裁判可以给出99分,几乎没有错判,只有一个误判。赞布罗塔在禁区之内搬到马鲁达,法国应该有第二个点球,但裁判的站位和当时两人的抢球,让主裁难以判决。齐达内在告别足坛的最后一场比赛中,染红而出。可以想象,马特拉奇一定出言不逊,而使齐达内难遏怒火。当然,我们还不知道马特拉奇说了什么,我想肯定说得不太好听,否则,以齐达内的脾气和场上修养,他不会有这样的举动。士可杀,不可辱。当然,那个时候,他是代表国家队比赛,失去冷静的确不理智。但我想如果马特拉奇说了过头的话,谁都不会在那个时候还非常理智,反正我是做不到。
这场比赛,是本届最为好看,也是最为精彩的一场角逐,意大利靠着自己的顽强赢了至尊奖杯;法国虽然输了,虽败犹荣,他们并没有输给意大利,是输给了点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