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吧 关注:429贴子:1,903
  • 10回复贴,共1

沿街乞讨的将军````5555555555`````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人胸前的奖章很是吸引人的目光 
粗略看了看老兵的经历,以为对于记者来说这是很好的新闻线索,而且也可能没准就帮了老兵,便给两个报社打了电话。领导说一个报社 的记者正在出差,另一个报社的领导说记者去了现场,但这种情况需要调查。 
也许是记者的脸上不写字吧,自始至终都没有看见一个记者出现(可能来了,不敢管)。



1楼2006-07-10 13:05回复
    在街边无意中发现了这个老人。起初只以为他是老人,没想到他还是个英雄


    2楼2006-07-10 13:0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但英雄也有难啊!难的原因无非是档案丢失,不能办理离休手续。这是理由吗? 
      当年的老领导得知自己的警卫员在严街乞讨,则以私人的名义给他写了个条子,这个条子看来并无过分之处,虽说是司令员吧!只可惜这 时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3楼2006-07-10 13:06
      回复
        问他没找过电视台吗?老兵随即给了这张名片说:“没人敢给登(报)!连电视台也不敢!


        4楼2006-07-10 13:07
        回复
          左侧证书是朝鲜语,是朝鲜方面发的证书 
          右侧的证书原来是老人在朝鲜当志愿军的时候发的,证件上是朝鲜人民最高军事委员会的章!


          5楼2006-07-10 13:07
          回复
            这是他抗美援朝所走的路线。 
            老兵说他的战友在柳洲和南宁他要要饭到那里,找他们让他们证明他当年的情况以此来办理离休手续。 老兵引起了很多人停留


            6楼2006-07-10 13:08
            回复
              提起当年的事,老兵的情绪相当低


              8楼2006-07-10 13:09
              回复
                准备要走的时候老兵过来和我说,你要发就发吧! 
                给老兵说,来给您再照个相吧,老人随即挺直了身板!能看得出来他当年一定是一位英俊潇洒而且标准的军人 
                两个女大学生问老兵,困难的时候没想过卖它们,指了指他身上的奖章。“想过!”老人回答的干脆,我随即补了一句,舍得卖吗?老人 用手作割脖子状,掷地有声:“拿脑袋换的,咋舍得?”


                9楼2006-07-10 13:0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原作者的话: 
                  只是希望哪位有良知的记者,能够如实报道这件事,因为我曾给报社打电话,但他们说需要调查!(鬼才信呢)就是不敢发罢了。中国煤 体的透明度,公开度,太 低了,连最起码的实话实说恐怕都很难做到,我相信只有私人控股的媒体恐怕才有胆量说真话。可惜大陆没有。只能再等十几、二十几年 了。 
                  而现在只能相信和寄希望于网络了! 
                  最终而且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这个老人能够得到帮助,不管他的目的是什么,不管他以前做过什么,我只是觉着从战争中能活着走过来的 人今天能这样的在世人面前行乞,对于那些地下的先烈是一种亵渎。 对于活着的老兵是让他们遗憾和愤恨,遗憾没有同那些战友一同死去! 
                  对于后人,我们更以何面目去述说呢? 
                  看看苏联看看法国、英国、美国等等,看看他们怎样对待他们的老兵,朋友们,帮帮我,帮帮这个老人。


                  10楼2006-07-10 13:10
                  回复
                    每次看到这种帖子只有眼泪汹涌的份```
                    我能做什么?
                    我什么也做不到```
                    每一次,我都能感到我的愚昧```无能```


                    11楼2006-07-10 13:11
                    回复
                      哎.又看见一次了............


                      12楼2006-07-10 16: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