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仰望科学家,在我们的观念里,他们是高高在上不食烟火的圣者,科学家三个字,是圣洁的名号。然而我们却忽略了他们最根本的属性——脆弱的、不完美的人类。我们早就听过牛顿的脾气如何坏,爱迪生如何打压竞争对手,而在二战这场浩劫里,更坏的情况是,科学家会为邪恶的一方效力么?
等等,先打住。一提到二战,人们便自然地将轴心国、同盟国与邪恶、正义划上等号。嗯……历史很复杂,让我们暂且放下这样的对等关系吧。来看看二战前的欧洲社会,混乱的一战结束后,德国成为战败国,签订了苛刻的《凡尔赛条约》,就连法国元帅福煦都说:“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不甘的种子早就埋好了。而一直被诟病的犹太人问题,在欧洲甚至阿拉伯社会都有着长久的反犹传统,只不过小胡子最先带领德国做了出头鸟,之后“无辜的”同盟国借此占领道德制高点。
德国众多科学家,编剧迈克尔•弗雷恩唯独选中海森堡,是因他的一生本身就如戏剧般充满冲突与矛盾,两个话题永恒地围绕着他: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与纳粹原子弹计划。
量子力学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学之一,而为这样重要的科学奠基的科学家会不伟大、不崇高、不圣洁吗?怀着这样的善意,战后的公众、学者、剧作家们纷纷猜测“不,一定是因为身不由己的原因吧”,在《哥本哈根》这部一搬上舞台便斩获众多大奖的话剧里,作者迈克尔•弗雷恩将场景设在了天堂,在天堂里海森堡、玻尔、玻尔的妻子再次聚首,这次,凡尘的喧嚣已经离他们远去,他们可以好好坐下来回顾1941年那个秋天。
1940年,德国占领了丹麦,在这之前,海森堡和玻尔已经很久没见面了,1941年秋天,海森堡趁着随德国文化中心到丹麦讲座时拜访了亦师亦友的玻尔,然而此时他们的身份却早已变换,玻尔如何看待这次拜访?海森堡是去向他炫耀占领国的威风吗?还是去打探盟国的消息?亦或……是向玻尔寻求帮助?几十年来,公众对这个问题做了无数猜测。《哥本哈根》中,编剧让海森堡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等等,先打住。一提到二战,人们便自然地将轴心国、同盟国与邪恶、正义划上等号。嗯……历史很复杂,让我们暂且放下这样的对等关系吧。来看看二战前的欧洲社会,混乱的一战结束后,德国成为战败国,签订了苛刻的《凡尔赛条约》,就连法国元帅福煦都说:“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不甘的种子早就埋好了。而一直被诟病的犹太人问题,在欧洲甚至阿拉伯社会都有着长久的反犹传统,只不过小胡子最先带领德国做了出头鸟,之后“无辜的”同盟国借此占领道德制高点。
德国众多科学家,编剧迈克尔•弗雷恩唯独选中海森堡,是因他的一生本身就如戏剧般充满冲突与矛盾,两个话题永恒地围绕着他: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与纳粹原子弹计划。
量子力学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学之一,而为这样重要的科学奠基的科学家会不伟大、不崇高、不圣洁吗?怀着这样的善意,战后的公众、学者、剧作家们纷纷猜测“不,一定是因为身不由己的原因吧”,在《哥本哈根》这部一搬上舞台便斩获众多大奖的话剧里,作者迈克尔•弗雷恩将场景设在了天堂,在天堂里海森堡、玻尔、玻尔的妻子再次聚首,这次,凡尘的喧嚣已经离他们远去,他们可以好好坐下来回顾1941年那个秋天。
1940年,德国占领了丹麦,在这之前,海森堡和玻尔已经很久没见面了,1941年秋天,海森堡趁着随德国文化中心到丹麦讲座时拜访了亦师亦友的玻尔,然而此时他们的身份却早已变换,玻尔如何看待这次拜访?海森堡是去向他炫耀占领国的威风吗?还是去打探盟国的消息?亦或……是向玻尔寻求帮助?几十年来,公众对这个问题做了无数猜测。《哥本哈根》中,编剧让海森堡做出了这样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