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生活,虽然很无奈,不过绘里依然忍受着,因为她知道,只要考上大学,一切就都结束了:不必蹲在黑白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不必一边吃饭一边忍受着楼道公共厕所飘来的尿骚味,还混杂着劳作一天的人们脱下来的衣服与袜子的汗酸味,有点像那种发酵过头的豆腐乳的味道;也不必忍受着那台总是发出嘎吱声随时有可能解体飞出扇叶的电风扇——这可不是开玩笑,听父亲说,住在楼上的刘家的小儿子就是被这种廉价的电风扇弄死的,好像是网罩突然脱落,扇叶飞了出来,直接把小孩的半拉脑袋给削没了,真惨。
绘里想着想着,忽然出神起来。房间实在太小,一家人在这个十二平方米的空间里生活了十几年,即便背对着背,绘里的父亲还是凭直觉发现女儿温习功课的时候走神了。这种感觉很奇妙,亲人之间的纽带就是如此,好比从密密麻麻排成一条黑带般彼此紧紧靠着、你的脚踏板卡进我的后车轮、我的扶手钩住你家坐垫的自行车堆里一下子认出自己的自行车一样,那完全是一种感应,非要说的话,也就是两个字:熟悉。
绘里没有察觉到父亲散发的不悦,依然畅想着几个月后拿着录取通知书离开这个囚牢的快乐场景。绘里一直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故事里被关起来的公主,是的,就是这样,很快公主便可以离开困境,成为一名真正的公主。
父亲终于忍不住咳嗽了一下,那咳嗽干枯尖利,像指甲划过黑板发出的声音,又像是折断木柴的噪音,这生硬的咳嗽声将绘里从梦境中拉回现实。想到无论未来如何,目前现实还是如此,绘里不免有一丝沮丧,背上更觉黏稠起来。
她继续温习功课,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父亲看到女儿认真看起书来,不由得露出微笑,他自作多情地以为是自己的细心把女儿引向正途,因为他明白,女儿的高考不能有半点失误,自己没有一丁点的人际关系和金钱来对付女儿万一的高考失败。在绘里父亲眼里,穷人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就是学习,如果学习还要花钱,那不是荒谬么?无异于让一个干渴得快要死去的人去喝自己的血来止渴。可是现实就像跷跷板,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平。绘里的父亲经常在吃饱后发牢骚,当着女儿的面说:“所谓扩招扩招,不过是把阔的招进去了而已。”这些话看似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绘里听的,所以他不允许绘里在学习上有一丁点偏差,特别是现在这个时候。其实对于他的管教,绘里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她之所以如此勤奋,只是心里明白这个道理而已。
时间慢慢流逝,夕阳将最后的一点热情挥霍干净,不过温度并没有降低多少,反而更加闷热起来,看来要下雨了。
绘里背完一段历史资料后觉得光线暗淡起来,于是伸出手打算扭开台灯。不是完全暗到眼睛受不了,她不会轻易开灯,因为家里对每一度电每一滴水都是精细计算的。更何况这盏台灯已经用了很多年了,好好保养、避免它突然坏掉也是绘里必须留意的。家中多余的钱用来买必备的参考书后已经捉襟见肘了,任何一项超出计划的开支都会让父母心疼许久。绘里并不是心疼他们,只是不想听到那些让她心烦意乱的抱怨和牢骚。
绘里伸出那双让人在这潮热的初夏黄昏看到都会感觉到一丝清凉的白皙的手去拧书桌角落里的台灯开关,她下意识地抬起头看了一下。
书桌就放在家里唯一的通风处——窗台旁边。整个楼层就像是装在长方形铁盒子里的一块块堆砌好的过期发霉的饼干,别说抗地震了,就是门前过去一个跑步锻炼的胖子,这个楼都会像患了脑血栓后遗症的病人一样抖动起来。绘里家在三楼,透过老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楼外的情景。这栋楼远离马路,虽然不够通风,冬冷夏热,不过好在够安静,窗外种着大片的杜松树。据说这栋楼年代很久远了,在战争时期是一家战地医院,因为偏僻,交通不便,每次拆迁倒还轮不到它。杜松树生命力很强,树皮斑驳粗糙,像干涸的河床,可是大都长得非常高大笔直。据说杜松树的树皮、树叶都可以入药,它本来是盛产在欧洲中部的常见树木,随着人类的迁移也在这里繁衍开来,不过依旧不算太多见,因此很多人还叫不出它的名字。绘里之所以认识,是因为她偶然看到过一篇关于杜松树的文章。那是一个希腊神话,那条永远不睡觉的金龙被美狄亚用杜松树枝盛着的魔液滴入眼里才昏迷过去。绘里在闲暇的时候去找了关于杜松树的资料,结果发现杜松树在欧洲民间被认为是一种神木,是具有通灵力量的植物。不过绘里对此并不感兴趣,充其量不过是和国内传说中的桃木在一个等级吧?不过,由于有了这片树林,绘里每次看书眼睛累了的时候都会抬起头瞧瞧树叶和在树枝上休息的小鸟,这也算是一种享受吧。
绘里想着想着,忽然出神起来。房间实在太小,一家人在这个十二平方米的空间里生活了十几年,即便背对着背,绘里的父亲还是凭直觉发现女儿温习功课的时候走神了。这种感觉很奇妙,亲人之间的纽带就是如此,好比从密密麻麻排成一条黑带般彼此紧紧靠着、你的脚踏板卡进我的后车轮、我的扶手钩住你家坐垫的自行车堆里一下子认出自己的自行车一样,那完全是一种感应,非要说的话,也就是两个字:熟悉。
绘里没有察觉到父亲散发的不悦,依然畅想着几个月后拿着录取通知书离开这个囚牢的快乐场景。绘里一直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故事里被关起来的公主,是的,就是这样,很快公主便可以离开困境,成为一名真正的公主。
父亲终于忍不住咳嗽了一下,那咳嗽干枯尖利,像指甲划过黑板发出的声音,又像是折断木柴的噪音,这生硬的咳嗽声将绘里从梦境中拉回现实。想到无论未来如何,目前现实还是如此,绘里不免有一丝沮丧,背上更觉黏稠起来。
她继续温习功课,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父亲看到女儿认真看起书来,不由得露出微笑,他自作多情地以为是自己的细心把女儿引向正途,因为他明白,女儿的高考不能有半点失误,自己没有一丁点的人际关系和金钱来对付女儿万一的高考失败。在绘里父亲眼里,穷人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就是学习,如果学习还要花钱,那不是荒谬么?无异于让一个干渴得快要死去的人去喝自己的血来止渴。可是现实就像跷跷板,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平。绘里的父亲经常在吃饱后发牢骚,当着女儿的面说:“所谓扩招扩招,不过是把阔的招进去了而已。”这些话看似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绘里听的,所以他不允许绘里在学习上有一丁点偏差,特别是现在这个时候。其实对于他的管教,绘里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她之所以如此勤奋,只是心里明白这个道理而已。
时间慢慢流逝,夕阳将最后的一点热情挥霍干净,不过温度并没有降低多少,反而更加闷热起来,看来要下雨了。
绘里背完一段历史资料后觉得光线暗淡起来,于是伸出手打算扭开台灯。不是完全暗到眼睛受不了,她不会轻易开灯,因为家里对每一度电每一滴水都是精细计算的。更何况这盏台灯已经用了很多年了,好好保养、避免它突然坏掉也是绘里必须留意的。家中多余的钱用来买必备的参考书后已经捉襟见肘了,任何一项超出计划的开支都会让父母心疼许久。绘里并不是心疼他们,只是不想听到那些让她心烦意乱的抱怨和牢骚。
绘里伸出那双让人在这潮热的初夏黄昏看到都会感觉到一丝清凉的白皙的手去拧书桌角落里的台灯开关,她下意识地抬起头看了一下。
书桌就放在家里唯一的通风处——窗台旁边。整个楼层就像是装在长方形铁盒子里的一块块堆砌好的过期发霉的饼干,别说抗地震了,就是门前过去一个跑步锻炼的胖子,这个楼都会像患了脑血栓后遗症的病人一样抖动起来。绘里家在三楼,透过老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楼外的情景。这栋楼远离马路,虽然不够通风,冬冷夏热,不过好在够安静,窗外种着大片的杜松树。据说这栋楼年代很久远了,在战争时期是一家战地医院,因为偏僻,交通不便,每次拆迁倒还轮不到它。杜松树生命力很强,树皮斑驳粗糙,像干涸的河床,可是大都长得非常高大笔直。据说杜松树的树皮、树叶都可以入药,它本来是盛产在欧洲中部的常见树木,随着人类的迁移也在这里繁衍开来,不过依旧不算太多见,因此很多人还叫不出它的名字。绘里之所以认识,是因为她偶然看到过一篇关于杜松树的文章。那是一个希腊神话,那条永远不睡觉的金龙被美狄亚用杜松树枝盛着的魔液滴入眼里才昏迷过去。绘里在闲暇的时候去找了关于杜松树的资料,结果发现杜松树在欧洲民间被认为是一种神木,是具有通灵力量的植物。不过绘里对此并不感兴趣,充其量不过是和国内传说中的桃木在一个等级吧?不过,由于有了这片树林,绘里每次看书眼睛累了的时候都会抬起头瞧瞧树叶和在树枝上休息的小鸟,这也算是一种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