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河吧 关注:48贴子:612
  • 4回复贴,共1

美丽的堵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堵河是汉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举世文明的野人家园—神农架大九湖,千回百转,九曲回肠,从容宁静,默无声息。
八百里堵河日夜奔流,劈波斩浪,一路阅尽风光无数,最后才乖巧地融入汉江。其源头茂林密布,河流纵横,有秀峰兀立,飞瀑挂壁;中段有驴峰高耸,绝壁摩天,更有十里幽峡,藏险掩奇;下游则山趋平缓,水自静流,村舍 错落 ,炊 烟袅袅,多有田园牧歌式的山乡风光。
堵河源头神龙架大九湖,由九片相连的高山湿地组成,湿地之水通过落水孔进入地下暗河,潜流数公里,从竹山柳林顺水坪村龙口喷涌而出,是谓堵河源。其方圆百余公里古木成荫,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物种丰富,是神龙架原居民最后的栖居地,也是都市人回归自然,放逐山野的理想去处,现已被设为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众多的河流中,堵河不象长江那样一泻千里,雄伟壮观;也不象黄河那样富有人文象征意味,然而,她却有着长江、黄河所没有的天然、清灵与秀美。这条纵横秦巴山区的处子之河如待闺村姑,别有一番天然去雕饰之美。一泓泓没有受任何污染的山溪,清冽见底,在乱石与苍台间静流;一座座草木 丰茂的山峦,仿佛是一条条天然的的条屏。飞瀑、怪石、古木、珍禽、宁静的村落,朴实的人群,丰富的资源,无不在向人诉说堵河的富饶和美丽。
堵河还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地处南北交界的堵河,气候温润,自然成为古人类栖息的理想地带。堵河口发现的郧县人头骨化石告诉我们,早在三百万年前,这里已开始有了人类活动。从霍山遗址出土的石器表明,早在一百万年前,堵河古人类就率先进入了石器时代。“今房陵上庸界,有伏羲女娲庙,传为抟土造人之所”(五代杜光庭《求异记》,女娲造人的传说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堵河人类活动的久远。
人猿相揖别。奴隶社的商周时期,堵河岸边的古庸人建立了盛极一时的古庸国。此时的堵河,国富民强,兵强马壮。盐道的开发,水运的兴起,使堵河成为人口密集,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船桅林立,号子声声,船夫盐客们把古巫国的巫巴文化带到了秦楚,楚人尚巫自始开始,下里城巴人之歌成为楚都郢城的流行歌曲;同时又把粗犷豪迈的三秦文明带到了巴山蜀水,把荆楚大地的先进耕作技术、生产工具带回了秦巴大山。堵河则是这些交流融合的纽带。在此后的数千年,堵河充当的是承东启西,走南入北的交通要道。秦楚的使节从这里款款走过,荷担前行的商贾盐客们 艰难地走过,李白、刘禹锡等文人墨客们潇潇洒洒地走过,孟达、白莲教、新四军都以不同的妆束,不同方式饮马堵河。慈祥如母的堵河则平静目睹了千百年沧海桑田般的历史演变。
然而,盐道、水运的没落,陆运的兴起,还归了堵河原本的宁静。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忽如一夜之间,改革的大潮涌进山门,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作为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地堵河,瞬间聚焦了世人的目光。堵河两岸深厚的文化底蕴,遗留的神话和传说也给竹山人民带来开发致富的曙光。
据学者考证,堵河上游的武陵峡,桃源乡、桃源村,就是陶渊明千古名篇《桃花源记》中的桃花园。考证结果公诸于媒体,考察探访者络绎不绝,旅游开发红红火火。而竹山境内占全世界储量百分之七十的绿松石,据说则是女娲补天所留下的五彩石。勤劳智慧的山区人民巧打女娲牌,塑女娲神像,开发女娲山,大做绿松石文章,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女娲宝石文化节,绿松石畅销海内外。堵河一线穿珠式的水电开发更如火如荼。兴旅游,建电站,开发资源,堵河再一次 热闹起来了,只是远去了刀光剑影,涌动的是和谐和希望


1楼2011-07-11 21:50回复


    2楼2011-07-12 11:28
    回复
      好贴啊


      3楼2011-07-20 18:30
      回复
        


        4楼2011-07-29 11:02
        回复


          5楼2014-05-27 14: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