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川吧 关注:761贴子:8,343
  • 2回复贴,共1

[评论]我对传统武侠小说困境的看法和写作建议,见笑莫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也经常在思考武侠小说的路子,发表几点看法贻笑大方之处多包涵。
武侠小说的困境其实来源于两点
1,该写的故事,该有的情节,该有的悬念几乎都已经写过了。我们看过了太多的武侠小说,从一开始的新奇到后来的乏味,这是大部分读者都经历过的。
也就是说,武侠要想有新生。寻找新的故事和题材几乎是题中必有之意。
举个例子,在古龙之前的武侠小说,基本结构是主人公的成长,冒险,快意恩仇的过程。当大家开始厌倦的时候,古龙适时的创造了没有成长过程,以人性冲突为中心的结构,并且尝试了将侦探,破案素材容纳入武侠。
当古龙逝世,武侠小说进入九十年代,大家又开始厌倦了古龙和温瑞安式的武侠。这个时候,黄易横空出世。黄易的武侠新在何处?如果说以前的武侠的着眼点始终在人间的爱恨情仇的话,那么黄易则将目光投射到生命与宇宙终极意义和真相的探索的野心上。同时,黄易的小说题材开始富有全球视野,这同时影响了他的武侠创作。另外他的小说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吸收宗教,历史和战争的营养,这让他的武侠有一种宏伟的质感。黄易的小说,可以说是现代科技文化与东方神秘主义传统的结晶。
但到如今,也有近20年了。黄易才思也开始枯竭。
创新也许到了一个临界点。我们想不出更奇妙的故事了似乎。如果要奇妙,我们只好放开传统武侠,写那些架空的玄幻。
2。自从古龙逝世,我们的武侠创作似乎又重回金庸的路子。我一直认为古龙的路子应该走下去。古龙的路子就是故事为了塑造人服务,而不是角色为了故事服务。这是符合现代小说的指要的。武侠小说,毕竟是小说。它可以述说一个诡异或者离奇的故事,但决不能忽视塑造一个活生生的人的要求,说到底,能打动人心的,永远是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是那些令人感同身受的人情与人性。
总之,离开“人”的武侠创造,必然是跛子,走不长的。


1楼2011-07-13 13:51回复
    人情和人性,许多人觉得会不会都写烂了?
    我觉得那是多虑了。
    以前中学语文课有一篇经典课文,朱自清的《背影》。非常简单的一个描写父子之情的散文。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平常的,司空见惯的主题,这便散文就能写的让你为之心悸。
    相信每一个生活在中国这片苦难的大地上的孩子,都可能有这么一位朴实无华的父亲,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你那饱经沧桑的父亲。不管他是工人和还是农民,无论卑贱与否。那伛偻的背影会让你前一秒还面无表情,后一秒便泪涌如泉。
    原因无他,只因为人性,尤其是美好的人类情感,具有普遍性。并且具有彻底涤荡人心的力量。
    如果你写的小说不动人,只因为你对这人性和人生体察的不够到位,当然对文笔的提炼可能也不足。
    


    4楼2011-07-13 13:53
    回复
      武侠小说的困境,我们不夸张的说,跟中国整个当代文学的困境是紧密相关的。
      毕竟,作为一种文体,武侠小说终究也是小说。
      金庸和古龙这样的人,你就算叫他们去写严肃文学,散文或者小说,都不会差。同样道理,一个严肃文学方面的大家,如果对武侠有兴趣,写出的作品,断然不会是垃圾。
      鲁迅曾经写过一篇短篇小说《铸剑》也就是《眉间尺》,那基本上可以算短篇武侠小说了。大家出手,果然不凡。
      现在的网络上的各种玄幻小说修真小说什么的,说到底,跟山寨版的《西游记》和《封神榜》有什么区别。之所以前者是垃圾,后者是精品,并不是因为一个是通俗,一个是严肃,仅仅因为写手本身不具备足够的文学修养,知识结构和写作野心。
      网络玄幻的兴盛,并不是因为它出产了多少精品,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新事物,还没有度过审美疲劳期。传统武侠已经有了许多精品,而网络玄幻,寥寥可数。
      


      5楼2011-07-13 1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