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了解市场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
“市场运动遵循天道规律,价格趋势源于供求动力”,这是傅海棠先生做期货的核心观点和具体操作的指导依据。
农产品和工业品有明显的区别,做农产品要着重看供应,而做工业品最主要的是看需求。
(因为玉米涨价的谣言,让最后坚持养猪阵地的人希望也破灭了,使本来存量不多的母猪又有一部分遭到宰杀,母猪的存栏量降到了历史低点,猪少了,玉米的需求量就会下降。经常有“猪便宜饲料贵、猪贵饲料便宜”的现象。)
而当时母猪的存栏量已是多年的最低,没有母猪,哪来猪仔?没有猪仔,又哪来肥猪?到了1996年生猪供应量必然急剧下降,而人们吃猪肉的需求又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此猪肉价格就会大幅上升。而且生猪价格上涨以后,短期内不会下降,因为在这期间,生猪价格再高,短时间内也无法生产更多的肥猪,因为没有足够多的母猪。
因为谣言四起,更多的猪被提前宰杀掉到市场去卖,在1995年10月的时候,我觉得这么低的猪价也就最多撑半年了,半年后再想要便宜的猪就难了。于是我判断1996年的夏季,猪价必涨。
一般农户的想法都不符合哲学思想,如果养猪永远亏钱,那么养猪的人就会绝迹,猪是靠人工饲养的,没人养猪了,那猪岂不是也会绝迹?猪肉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人们的饮食习惯不可能短时间内有180度的转弯,所以养猪永远亏钱是绝对不可能的!是不符合逻辑的!是没有道理的!
看到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的养殖量,我判断未来生猪价格下跌的基础已经有了,周期也到了,如果再长时间养猪隐藏的风险会越来越大,降价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了,我那时就发现猪肉价格的涨跌还有一个规律。当猪肉价格涨起来的时候,价格再怎么高,也生产不出更多的肥猪,因为没有那么多母猪。这种情况下,一般生猪价格在高价维系1年半到2年才会回归,因为一年以内,要想有更多的生猪不太可能,因此再高的价格都很难改变。
当生猪价格涨起来时,养殖户看到了利润,就买仔猪养大(4个月),把母猪留下来繁殖仔猪(孕期4个月,把一部仔猪留作母猪也减少了肥猪的上市供应量),再生下仔猪后再养大(仔猪养殖2个月,肥猪养殖4个月)投向市场,这时肥猪市场的供应量才会有明显的增加,价格才会下来,而这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因此,一开始跟风养猪的人,前期还是能在相对高价出售肥猪的,能赚一些钱。但后期养的,成本就高了,就赚不到钱了,甚至亏损的也大有人在。
后来想想,其实我当时只是顺应了市场的规律。因为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跌是市场的法则,历史事件已经多次提醒我们,自然法则便是如此,谁也左右不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市场法则,在临界点到来的前后有所作为而已。
在整个养猪过程中,我发现想要赚钱,单单只是“卖贵了”还不行,如果“卖贵了”对应的是“高成本”,那么即使赚了也是有限的。“卖贵了”还必须“低成本”,才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在同一个时代,对不同的人来说,机遇应是一样的。只不过机遇只会让懂得思考的人、善于总结的人、有准备的人、有行动的人抓取。当然,在市场的任何重大趋势面前,回头来看,大多数人总是错的。比如大蒜在1-3块钱一斤的时候,似乎大家都知道价格要怎么波动,都能把握,而它跌到5毛甚至2毛,然后要往5块甚至10块钱的方向涨的时候,又有几个人知道呢?又有几个人能把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