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馆吧 关注:1,091贴子:15,482

【转自林黛玉】黛玉诗词曲全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楼原文链接
3楼原文复制


1楼2011-07-16 21:50回复
    1楼
    黛玉一直被红楼梦研究者誉为红楼魂,其中黛玉的诗魂形象就是红楼魂的重要组成之一。与花魂玉魂不同,诗魂的思想境界超越了俗世的追求和道德、蕴含了更多文化特质,其深度甚至是前无古人的,从来没有人如黛玉一般用诗意去追述人性和人的文化灵魂。
    而黛玉诗魂形象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在诗词上,故而独立编一本《黛玉诗词集》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黛玉诗词集》在网络上有非常多的版本,但大都有收录不全、错别乱码字、排版不清等等缺憾。本人以岳麓书社出版的红研所校注本《红楼梦》为版本标准,以蔡义江先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为命名标准,将黛玉所做(参与)的诗二十三首、琴曲四章、词一首、酒令一首、偈语一首全部收入《黛玉诗词集》。
    因时间匆促,如有错漏,请见谅并请不吝指正(版本争论除外)。注释均取自蔡义江先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特此向蔡义江先生致敬。


    4楼2011-07-16 21:52
    回复
      【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释]
      1.湘帘——湘竹制成的门帘。这句说看花人,“半卷”、“半掩”与末联的娇羞倦态相呼应。
      2.“碾冰”句——因花的高洁白净而想象到栽培它的也不该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所以用冰清玉洁来侧面烘染。
      3.“偷来”二句——意即白净如同梨花,风韵可比梅花。但说得巧妙别致。宋代卢梅坡《雪梅》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又雪芹之祖曹寅有“轻含豆蔻三分露,微漏莲花一线香”的诗句,可能都为这一联所借鉴。
      4.月窟——月中仙境。因仙人多居洞窟之中,故名。袂,衣袖,亦指代衣服。苏轼曾用“缟袂”喻花,有《梅花》诗说:“月黑林间逢缟袂”。这里借喻白海棠,并改“逢”为“缝”,另藏深意。


      9楼2011-07-16 21:59
      回复
        【咏菊】(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
        1.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 性用以降魔。所以,白居易的《闲吟》诗说:“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2.欹——这里通作“倚”。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3.毫端——笔端。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
        4.口角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5.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参见薛宝钗《咏白海棠》“欲偿白帝”注。“素”在这 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6.一从——自从。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所以称陶令。他喜欢菊,诗文中常写到。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如:评章风月。
        7.高风——高尚的品格。在这里并指陶与菊。自陶潜后,历来文人咏菊,或以“隐逸”为比,或以“君子”相称,或赞其不畏风霜,或叹其孤高自芳,而且总要提到陶渊明。


        10楼2011-07-16 22:00
        回复
          【问菊】(林黛玉)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注释]
          1.秋情——即中间两联所问到的那种思想情怀。因“众莫知”而唯有菊可认作知己,故问之。
          2.喃喃——不停地低声说话。负手——把两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扣——询问。东篱——指代菊,见前诗注。
          3.孤标——孤高的品格。标,标格。偕——同……一起。
          4.为底——为什么这样。底,何。
          5.蛩——蟋蟀。可——是不是。雁、蛩、菊都是拟人写法。
          6.解语——能说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11楼2011-07-16 22:00
          回复
            【菊梦】(林黛玉)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注释]
            1.秋酣一觉清——秋菊酣睡,梦境清幽。
            2.“和云”句——唐代张贲以“和霜伴月”写菊,今换一字,以写菊花梦魂高飞;以“不分明”说梦境依稀恍惚。
            3.“登仙”句——说梦魂翩跹,彷佛成仙,但并非是羡慕庄子变作蝴蝶。庄周梦中化蝶事见《庄子.齐物论》。这里引“庄生蝶”是为了点“梦”。
            4.忆旧——实即“梦旧”,诗题中“梦”字句中不出现是咏物诗技巧上的讲究。寻盟——表示结交友好,语出《左传》。这一联构思或受元代柯九思“蝶化人间梦,鸥寻海上盟”诗句的启发。
            5.“睡去”句——意谓梦见归雁,依恋之心久久相随,直至它飞远看不见。
            6.故故——屡屡,时时。


            12楼2011-07-16 22:00
            回复
              【螃蟹咏】(林黛玉)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注释]
              1.铁甲长戈——喻蟹壳蟹脚。宋代陈郁为皇帝拟进蟹的批答说:“内则黄中通理,外则戈甲森然。此卿出将入相,文在中而横行之象也。”见《陈随隐漫录》。
              2.色相——佛家语,指一切有形之物。借用来说蟹煮熟后颜色好看。
              3.“多肉”句——即“更怜卿八足多肉”。上一联已说螯满、膏香,故这句用“更”字说蟹脚多肉。怜,爱。卿,本昵称,这里指蟹。
              4.“助情”句——意即“谁劝我饮千觞以助情”。觞,酒杯。助情,助吃蟹之兴。
              5.兹——此。佳品——指蟹。酬——报答。这里是不辜负、不虚度的意思。佳节——指重阳。
              6.桂拂清风——即“清风拂桂”。
              


              13楼2011-07-16 22:01
              回复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林黛玉)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注释]
                1.耿耿——微明的样子。另一义是形容心中不宁。这里字面上是前一义,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
                2.助凄凉——庚辰本另笔涂去“凄”字,添改作“秋”,当是为复叠“秋”字而改,有损文义,不从。
                3.秋梦绿——秋夜梦中所见草木葱笼的春夏景象。程高本作“秋梦续”,“续”与“惊破”相反,又与下句“不忍眠”矛盾。
                4.秋情——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伤情怀。
                5.“自向”句——暗用唐代李商隐《嫦娥》诗中“云母屏风烛影深”句意,写寂寞。泪烛,熔化的蜡脂如泪,故名。也是以物写人。“移”,程高本作“挑”,灯草才用“挑”,烛芯只用“剪”。
                6.摇摇——指烛焰晃动。爇,点燃。檠,灯架,蜡烛台。
                7.“谁家”二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小说中所谓拟其格,这类句法最明显。
                8.罗衾——丝绸面子的被褥。不奈——不耐,不能抵挡。
                9.残漏——夜里将尽的更漏声。
                10.连宵——整夜。脉脉——通“霢霢”,细雨连绵。飕飕——状声词,形容风声。
                11.寒烟——秋天的细雨或雾气。
                12.滴沥——水珠下滴。


                14楼2011-07-16 22:01
                回复
                  【芦雪广即景联句】(众合作)
                  一夜北风紧,
                  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
                  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
                  无心饰萎苕。价高村酿熟,
                  年稔府粱饶。葭动灰飞管,
                  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
                  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
                  难堆破叶蕉。麝煤融宝鼎,
                  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
                  「香粘壁上椒。斜风仍故故」,(林黛玉)
                  注:意即“〔雪〕夺窗前之镜光,〔雪〕黏壁上〔沾得〕椒香”。夺,掩盖,超过。椒,芳香植物,古时后妃居室多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芳香。故故,屡屡、阵阵之意。


                  15楼2011-07-16 22:01
                  回复
                    【灯谜诗】(林黛玉)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注释]
                    1.騄駬——亦作“騄耳”、“绿耳”,千里马名,传说为周穆王“八骏”之一。紫绳,指缰绳。
                    2.驰城逐堑——奔驰过城池,跨越过沟渠。狰狞,凶猛,骠勇。
                    3.“鳌背”句——俗称状元或第一名为“独占鳌头”。鳌背三山,古代传说,见于《列子》:渤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本随波往来,天帝恐怕他们漂浮到西极去,就叫十五只巨鳌(大海龟)来背着他们。又古时正月十五夜观灯,京都中所搭起的灯山做鳌背神山形,上列千百种彩灯,亦称鳌山。
                    【酒令】(林黛玉)
                    落霞与孤鹜齐飞,
                    风急江天过雁哀,
                    却是一只折足雁,
                    叫得人九回肠,
                    ——这是鸿雁来宾。
                    榛子非关隔院砧,
                    何来万户捣衣声?
                    [注释]
                    1.“落霞”句——唐代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晚霞。鹜,鸭,泛指雁之类。
                    2.“风急”句——出处不详,当是唐人诗句。陆游诗“风急江天无过雁,月明庭户有疏砧”似是反用其意而作。
                    3.折足雁——骨牌名。程高本这句“一只”作“一枝”,“折足”做“折脚”。据脂本。
                    4.九回阳——曲牌名。原是愁极之词,语本司马迁《拜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
                    5.鸿雁来宾——旧时历书中有此语。来宾,动讯飞来旅宿的意思,语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6.“榛子”二句——榛树的果实可食,如栗而小,味亦如栗,又叫榛栗、榛瓤。“榛”与“砧”音同而义异,所以这两句酒底话说它与捣衣之砧声无关。这就是酒命规定的以席上果菜(榛瓤)说人事。又《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疏“榛栗”为“妇人之贽”曰:“盖以‘榛’声近‘砧’,取其虔于事也。”则“榛子”又可暗谐“虔子”,即一片挚诚、忠贞不渝的意思。以捣衣砧声喻怀人愁绪,前已屡见。末句用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7楼2011-07-16 22:02
                    回复
                      【五美吟】
                      〖西施〗(林黛玉)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
                      [注释]
                      1.“一代”二句——一代绝色的美女终于如浪花般消失,她在吴宫里白白地想念儿时的家乡了。越国灭吴后,西施的命运有二说:一说重归范蠡,跟着他游江海去了;一说吴亡,沉西施于江,以报答被夫差沉尸于江中的伍子胥。诗中只是泛说逝去。倾城,绝色美女的代称,也叫“倾国”。语本汉代李延年歌。见《汉书·外戚传》。忆儿家,明代梁辰鱼据西施传说所编的《浣纱记》中有“思忆”一折,只写她在吴宫时回忆在浣纱溪与范蠡恋爱事。
                      2.效颦——相传西施家乡东村有女子,貌丑,人称东施,因见西施“捧心而颦(皱眉)”的样子很美,也学着捧心而颦,结果反而更丑。出《庄子·天运》。参见《赞林黛玉》“西子”注。浣纱,西施和她家乡的女子曾在若耶溪边漂洗过棉纱。参见《赞会芳园》“若耶溪”注。唐代王维《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又《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本诗后两句即取此二首诗意。但王维诗说西施已享尽荣华,而旧伴却仍须辛苦浣纱;此诗却说西施虽美,已如流水逝去,而东村女虽丑尚能活到白头。


                      18楼2011-07-16 22:03
                      回复
                        〖虞姬〗(林黛玉)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注释]
                        1.虞姬——项羽的侍妾。楚汉战争的最后阶段,项羽被刘邦军围于垓下。夜间汉军四面楚歌,项羽感到绝望,对虞姬作悲歌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作歌相和。事见《史记·项羽本纪》。又《楚汉春秋》载虞姬和歌一首“汉兵已略地”云云,乃后代好事者之伪作,秦汉之际还没有这样的五言诗。
                        2.“肠断”句——夜间骏马嘶鸣,令人肠断。乌骓,史载项羽有“骏马名骓”即是。程高本改作“乌啼”,大误,“夜啸风”必解成夜风如啸方通,但这一来这句全无史实根据了。其实“啸风”是指马鸣,也常说“嘶风”。
                        3.虞兮——用项羽歌中原词。重瞳,指项羽。《项羽本纪》:“又闻项羽亦重瞳子(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
                        4.“黥彭”句——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将来被剁为肉酱而投降了刘邦。黥布、彭越原来都是项羽部将,降刘邦后破楚有功,黥布被封为淮南王,彭越被封为梁王。后来黥布举兵叛变,被刘邦所杀;彭越野心搞分裂,也被诛,剁尸。醢(音海),肉酱。这里指剁尸剐肉的酷刑。
                        5.饮剑——自刎。虞姬自刎于楚帐,当是《楚汉春秋》等书据《史记》中基本史实加以敷演的。
                        〖明妃〗(林黛玉)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注释]
                        1.明妃——即王昭君。晋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或明君。参见《警幻仙姑赋》“王嫱”注。
                        2.出汉宫——指和亲事。参见《青冢怀古》诗注。
                        3.“予夺”句——为什么把决定权交给画工呢?予,赐予,加宠。夺,剥夺,弃置。畀,给。
                        


                        19楼2011-07-16 22:03
                        回复
                          【桃花行】(林黛玉)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注释]
                          1.闲苔院落——庭院里长满荒苔。
                          2.茜裙——茜纱裙。茜是一种根可作红色染料的植物,这里指红纱。
                          3.“雾裹”句
                          ——千万桃树盛开花朵,望去就像被裹住在一片红色的烟雾中。程高本改“雾裹”为“树树”,“树树烟封一万株”语颇不词。
                          4.烘楼照壁——因桃花鲜红如火,所以用“烘”、“照”。
                          5.“天机”句——传说天上有仙女以天机织云锦。这是说桃花如红色云锦烧破落于地面。“烧”、“鸳鸯(表示喜兆的图案)”皆示红色。
                          6.春酣——春天酣睡。亦说酒酣,以醉颜喻红色。珊枕,珊瑚枕。或因张宪诗“珊瑚枕暖人初醉”而用其词。
                          7.影蘸——即蘸着有影,指洗脸。“影”,程高本误为“饮”。北齐卢士琛妻崔氏有才学,春日以桃花拌和雪给儿子洗脸,并念道:“取红花,取白雪,与儿洗面作光悦;取白雪,取红花,与儿洗面作妍华。”后传桃花雪水洗脸能使容貌姣好。
                          8.何相类——什么东西与它相像。
                          9.人之泪——指血泪。
                          10.杜宇——即杜鹃,也叫子规,传说古代蜀王名杜宇,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此鸟,啼声悲切。
                          


                          21楼2011-07-16 22:04
                          回复
                            【柳絮词·唐多令】(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球。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注释]
                            1.“粉堕”二句——粉堕、香残,指柳絮堕枝飘残;粉,指柳絮的花粉。百花洲,《大清一统志》:“百花洲在姑苏山上,姚广孝诗:‘水滟接横塘,花多碍舟路。’”林黛玉是姑苏人,借以自况。燕子楼,典用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中唐代女子关盼盼居住燕子楼怀念旧情的事。后多用以泛说女子孤独悲愁。又苏轼《永遇乐》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故也用以说女子亡去。
                            2.逐对成球——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黏在一起。“球”谐音“速”;逑,配偶。这句是双关语。戚序、程高本“对”作“队”,则只就景物说。从己卯、庚辰本。
                            3.缱绻——缠绵,情好而难分。风流,因柳絮随风飘流而用此词,说才华风度。小说中多称黛玉风流灵巧。
                            4.谁拾谁收——以柳絮飘落无人收拾自比。戚序、程高本“拾”作“舍”,误。以柳絮说,“舍”它的是柳枝;若作自况看,宝玉亦未曾“舍”弃黛玉。今从己卯、庚辰本。
                            5.“嫁与东风”句——亦以柳絮被东风吹落,春天不管,自喻无家可依,青春将逝而没有人同情。用唐人“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诗意。
                            6.忍淹留——忍心看柳絮漂泊在外,久留不归。


                            22楼2011-07-16 22:04
                            回复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众合作)
                              「三五中秋夕」,(林黛玉)
                              注:三五,十五日。拟,可与……相比。
                              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
                              「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林黛玉)
                              注:匝地,管乐器和弦乐器,这里指乐声。飞盏,举杯。
                              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
                              「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林黛玉)
                              注:暄暄,暖融融,就心情而言。“争饼”句即“嘲黄发之争饼,笑绿媛之分瓜”。黄发,老年人。绿媛,年轻姑娘。“绿”即“绿鬓”、“绿云”,也就是女子的黑发。争饼,争吃月饼。湘云说这句“杜撰”,黛玉说:“‘吃饼’是旧典。”唐僖宗一次吃饼味美,叫御厨用红绫扎饼,赐给在曲江的新进士。唐代重进士,老年中举亦以为荣。徐寅诗说:“莫欺老缺残牙齿,曾吃红绫饼馅来。”黛玉借争吃饼来说争名位,故“嘲”之。分瓜,切西瓜。《燕京岁时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凡中秋供月,西瓜必参差切之,如莲花瓣形。”黛玉说“分瓜”是“杜撰”。其实“分瓜”即乐府中所谓“破瓜”,将“瓜”字分拆像两个“八”字,隐“二八”(十六岁)之年,唐人曾用之。段成式《戏高侍郎》诗:“犹怜最小分瓜日,奈许迎春得藕(“藕”谐“偶”)时。”即是“笑绿媛”。湘云借以作戏语。
                              分瓜笑绿媛。香新荣王桂,
                              「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林黛玉)
                              注:意谓玉桂荣发而飘来新香,月色使萱草更有光彩。萱,忘忧草。旧时常指代母亲。湘云说:“只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意思是用不着去代人祝母寿,因为她自己是没父母的。琼宴,摆着玉液琼浆的宴席,盛宴。
                              觥疘乱绮园。分曹尊一令,
                              「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林黛玉)
                              注:射覆,原来是将东西覆盖在盆下令人猜测的游戏,后来古法失传,另用语言歇后隐前的办法来猜物,也叫射覆,六十二回曾写到。宣,宣布酒令。书中有“三宣牙牌令”。这四句与李商隐《无题》诗“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相似。
                              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
                              「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林黛玉)
                              注:晴光、素彩,都说月光 。乾坤,天地。
                              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
                              「拟句或依门。酒尽情犹在」,(林黛玉)
                              注:拟,摹拟,想象。“景”,程高本作“句”。
                              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
                              「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林黛玉)
                              注:雪霜痕,喻照在景物上的月光。
                              庭烟敛夕棔。秋湍泻石髓,
                              「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林黛玉)
                              注:聚云根,堆积在山石上。古人以为云气从山石中出来,故称云根。


                              23楼2011-07-16 22: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