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因“绵羊音”给许多人造成负担的曾轶可,并没有在新专辑里让“绵羊音”成为自己的负担。虽然,“绵羊音”依旧存在,却只能说是曾轶可的“绵羊音”,而非“绵羊音”的曾轶可。前者是本色,后者是风格。风格可以复制,本色却不能。
曾经因“绵羊音”给许多人造成负担的曾轶可,并没有在新专辑里让“绵羊音”成为自己的负担。虽然,“绵羊音”依旧存在,却只能说是曾轶可的“绵羊音”,而非“绵羊音”的曾轶可。前者是本色,后者是风格。风格可以复制,本色却不能。
难能可贵的是,曾轶可依旧在新专辑里,呈现出她创作上的灵性,旋律普遍好听易记且上口,在这个编曲决定音乐的时代,曾轶可虽然改变不了时代,但至少时代也没能改变她。哼唱化的唱作,虽然简单一元,但却同样质朴纯真。
专辑在编曲上,也明显比上张专辑更能捕捉到曾轶可原作的神韵,一切都是在原作的基础上锦上添花。当然,作品与作品间的宽度不够,一方面让专辑整体性较强,有一气呵成的效果。另一方面,缘于哼唱的创作手法单一,让专辑缺乏一种丰富的层次感,从而导致主题视野的相对狭窄。
原址 http://ent.163.com/11/0717/07/79592A6O00031H0O.html
记住要打榜!!!!!!!!!!!!!!!!!!!!!!!!
曾经因“绵羊音”给许多人造成负担的曾轶可,并没有在新专辑里让“绵羊音”成为自己的负担。虽然,“绵羊音”依旧存在,却只能说是曾轶可的“绵羊音”,而非“绵羊音”的曾轶可。前者是本色,后者是风格。风格可以复制,本色却不能。
难能可贵的是,曾轶可依旧在新专辑里,呈现出她创作上的灵性,旋律普遍好听易记且上口,在这个编曲决定音乐的时代,曾轶可虽然改变不了时代,但至少时代也没能改变她。哼唱化的唱作,虽然简单一元,但却同样质朴纯真。
专辑在编曲上,也明显比上张专辑更能捕捉到曾轶可原作的神韵,一切都是在原作的基础上锦上添花。当然,作品与作品间的宽度不够,一方面让专辑整体性较强,有一气呵成的效果。另一方面,缘于哼唱的创作手法单一,让专辑缺乏一种丰富的层次感,从而导致主题视野的相对狭窄。
原址 http://ent.163.com/11/0717/07/79592A6O00031H0O.html
记住要打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