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吧 关注:4,495贴子:63,114
  • 1回复贴,共1

方地山与曹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方地山与曹禺
■罗加岭
近读田本相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曹禺传》发现:扬州才子、“联圣”方地山居然是著名的戏剧大
方地山书法
【阅读提示】
方地山(1873—1936),原名方尔谦,字地山,扬州人。擅长书法和楹联,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书法家、楹联家,时被称之为民国“联圣”。曹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鲜为人知的是,方地山竟是曹禺的启蒙老师之一。
近读田本相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曹禺传》发现:扬州才子、“联圣”方地山居然是著名的戏剧大师、并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本名万家宝,又名添甲,字小石)的启蒙老师之一。



1楼2011-07-17 21:16回复
    2 方地山成了万家塾师
    万德尊做了武官,本来是想要报效国家的,可是政界、军界一片乌烟瘴气,一味干着丧权辱国勾当。于是,他把心思放在培养孩子上。可曹禺的哥哥万家修学会了抽大烟。尽管万德尊自己抽大烟,却不满意长子万家修抽大烟。他恨家修不争气,不止一次训斥家修,甚至破口大骂,但家修仍不能改其恶习。万德尊对万家修彻底失望了。特别是在一次父子争吵之后,万德尊把万家修的腿打得骨折了,一度万家修离开家里,父子二人结下了更深的仇恨。这样,德尊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曹禺身上了。万德尊对曹禺的读书是很关切的,他不愿意他到学堂念书,特地把曹禺的表哥刘其珂请来,专门设了家塾。刘其珂的学问倒还扎实,但教的书也不外乎《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东西。对曹禺来说,这些书是相当枯燥的。后来万德尊还请了方地山先生为曹禺教学,方地山的教学风格与刘其珂不一样。曹禺说:“他第一次就给我讲他写的《项羽论》。我记得第一句的四个字‘叱咤风云’,讲起来摇头摆尾。”方地山很欣赏曹禺的聪慧,他曾在万德尊面前夸奖曹禺,信口便念出一首赠诗来:
    “年少才气不可当,双目炯炯使人狂。相逢每欲加诸膝,默祝他年姓字香。”可能方地山看到万家修被他父亲打骂得可怜。方地山就干涉曹家的事,鼓动万家修逃走。后来万家修颓废抑郁,三十多岁就因病去世了。
    3 “联圣”弟子大有乃师风范
    或许由于受“联圣”方地山的影响,曹禺小时候就显示出在对联方面的才思敏捷。1916年的10月10日,黎元洪在北京南苑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后,还特地将中南海对民众开放,并且他阅兵式一结束也邀文武官员以及各界人士一同前来游览。这一天,万德尊也带着小曹禺前来光顾。曹禺父子正在黎元洪的花园里观赏花卉时,黎元洪悄然来到他们身边。一时兴起,便指着花园里养着的一只海豹对曹禺说:“你这小精灵,我今天要拿它来考考你,你会对句吗?”“回大总统的话,犬子倒是喜欢对句……”万德尊连忙答道。“很好,我先出上句‘海豹’,你对下句吧。”黎元洪指着一头海豹,对曹禺说。曹禺思忖片刻,便答道:“水獭。”“不错,我奖励你两碟豆,并以‘两碟豆’为上联,看你还能对出下联不?”刚开始,曹禺装作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认为这样的三字联太简单。但他回头一想:“两碟豆”,又与“两蝶逗”谐音。于是,他根据平时先生教给他的谐音之句对,想了想,有了下对:“一瓯油。”“添甲呀,恐怕你这次理解错了吧!我出的不是‘两碟豆’,而是‘百花园里两蝶逗’。”曹禺得意地笑道:“大总统,孩儿对的不错啊,我讲的不是‘一瓯油’,而是‘中南海上一鸥游’。”黎元洪历来喜欢读书人,自己也喜欢对句,见小曹禺反应如此敏捷。连声称赞:“对得好!对得妙!”直夸曹禺天资聪颖。说着就把怀中的一块金表取出来赠给了曹禺。在场的幕僚宾客,都忙着向万德尊和曹禺祝贺。
    成年以后,曹禺对联不常作,但每作一副都成经典。1942年,曹禺在洪深五十诞辰时书赠的寿联:“能编能导能演是剧坛的全能;敢说敢写敢做是吾人的模范。”1946年,曹禺等挽李公仆、闻一多联
    :“七月十一七月十五,国人谁不感耻辱;m主必争民z必存,先生你大可放心。”曹禺改写巴金的《家》,冯乐山屋里挂的那副对联,一边“人之乐者山林也”,一边“客亦知乎水月乎”,一句《醉翁亭记》,一句《赤壁赋》,对仗相妙。1986年,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英若诚赴任文化部副部长之际,与英若诚亦师亦友亦领导的曹禺先生写了一副对联送他:“大丈夫演好戏当好官,奇君子办实事做真人。”
    1985年10月5日,步入晚年的曹禺在女儿万方陪同下,乘火车从天津北站下车,专程前来寻访他的故居,还提到方地山老师。曹禺一行找了半天才看到这两座楼,但颜色是灰突突的。曹禺兴奋极了,“不错,绝对不会错的。我真像在做梦啊!”他指着书房说,他曾在这里翻译莫泊桑的小说,读易卜生的作品,读《红楼梦》。他还回忆起在这书房指教他的那位大方先生。此人叫方地山,好玩古钱、人很古怪,家里过冬是不生火的。这说明方地山对曹禺的影响是一生的。
    


    4楼2011-07-17 2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