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生产山葡萄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1936年由日本人兴建的吉林市长白山葡萄酒厂和1938年成立的吉林通化葡萄酒厂就是最早利用山葡萄酿酒的两个酒厂。解放前夕,东北地区的葡萄酒生产处于停产状况。建国以后,东北地区相继成立了十几家葡萄酒企业,到1974年的总产量超过1万吨。但是,由于该地区冬季严寒,欧亚种葡萄品种大多数浆果不能充分成熟,因此,长期以来,该地区的酿酒原料受到局限,产品机构基本是单一的甜型红葡萄酒。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在1973——1996年间,用山葡萄抗寒种质资源与不抗寒的世界酿酒名种进行了杂交试验,在大规模山葡萄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选育出了产量高、品质优的“左山一”“左山二”两个品种,在生产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双庆”“双丰”以及利用四种杂交模式培育出的山-欧F1等品种,为东北地区的葡萄酒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