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簡化字辯護的人往往堅持說,「簡化字在中國大陸大規模掃盲運動中功不可沒」。有的人甚至說,簡化就是為了掃盲。對掃盲有好處,是簡化唯一的好處。這又是一個嚴重的誤區。前面的章節已經介紹,現代認知心理學對於漢字的簡繁做出研究,並不是筆劃少就好認好記這麼簡單。對漢字完全沒有概念時,認知多筆劃和多部件會困難一些。但是經過分析和解說,熟悉和掌握偏旁部首(組塊化記憶)之後,記憶就大規模推進。尤其是在掃盲中,掃盲對象往往是成年人,錯過了語文學習的關鍵期,錯過了青春期,大腦神經細胞已經定型。他們的學習跟學童的啟蒙不一樣,學童可以憑藉大腦的強健記憶力,比較容易機械地記住字詞;成年文盲必須頻繁反復,主要是認讀,才可能記住一些字詞。認知心理學實驗的結果表明,一個字或一個部首出現的頻繁度越高,它筆劃的多少就越沒有意義。一旦形成邊旁部首記憶,即固定組塊化記憶,作為一個整體,根本不再在乎多少筆劃。漢字簡化並不是將所有的漢字都簡化,而是簡化了一部分,據統計,原有的繁體字平均每字16畫,簡化之後,平均每字降到10.3畫,節省了35%的筆劃。在7000個常用字中,有簡化字2235個。簡化字約占現代漢語用字的三分之一。掃盲教材的字又都是經過篩選的最常用的字,人手口刀牛羊等等本來就筆劃不多,沒有簡化。 成年文盲一共大約要學習2000個常用字,俗稱「掃盲兩千字」,其中必須掌握1500個字,主要就是認讀,然後能寫自己的姓名和數字,可以記工分,算收入,就可以算「脫盲」。這兩千字不可能把上述2235個簡化字全部拿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