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在准备这个栏目的时候我回想了一下,过去十几年你在《萌芽》上发表的作品总数,简单概括是篇目不多,字数不少,而且集中在前五年内。最后一次应该是连载长篇小说《一座城池》。其实最后一次应该是连载长篇小说《一座城池》。其实我们早该谈谈合作,比如你的新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可以在我们这边先做连载的,《萌芽》依然有很多热爱你的读者,即使是90后,这么多年都没有在我们杂志上看到过你的名字,作为编辑是很愧疚的,那么接下来的新作品,我可不可以先预约?有没有开始写,是什么样的故事呢?
韩寒: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啊。其实到后来,我也一直没有给过什么杂志做连载,基本上只有《萌芽》连载过我的小说,因为一直连载起来心理压力特别大,万一贪玩,没接上就完蛋了。至于1988,我是出于自己的私利,所以就放在了《独唱团》上连载。综上所述,我只有在《萌芽》连载过。
编:有一件是你一定不记得,多年以来你发表在本刊的所有作品,我没有寄过一笔稿费,原因是你没有提供邮寄地址,所以这些稿费应该转到了版权中心。算起来这虽然不是一笔巨款,但捐个希望小学还是可能的,当初若有你的授权以你的名义去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想会更好,你觉得呢?5.12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你也去了事发现场,也拿出大笔捐款,感动了很多人。你现在还在继续做这些事吗?现在很多人对一些慈善机构不信任,你有什么看法,可以推荐几个可靠的吗?
韩寒:没有关系的,估计这笔稿费已经捐助给版权中心。不过一听都可以捐一个希望小学,我就改变主意了,我想授权让你们把这笔稿费取出来,奖励给《萌芽》最有潜力的小作者们。我现在也把我一年所有赛车的工资和奖金奖励给中国的青少年卡丁车锦标赛了。出
于公,他们是未来的希望。这个社会,在我们父辈手里已经没有希望了,在我们手里,可能还有一丝希望,但在他们手里,一定还有更多希望。出于私,我希望那样天赋异廪的孩子们不要写文章骂我,在赛道上我希望他们超过我的时候客气一些编:说到你的博客,有很多话题了。首先是“意见领袖”这个词,现在很多人是这样来定义你的身份的,有时候甚至会让人感觉你就像是一个部落中住在最高山头的长老,对很多新闻有的人会想说:“走,我们去看看韩寒怎么看。。。”这时候你会不会也感觉到一些责任感?
大家会很失望你居然不乐意用微博,比如我们就会看到有女生会说:“想关注仔仔,吴建豪,王祖贤,周杰伦,萧蔷,韩寒,怎么都没有类,哇唔,低调的华丽。。。”是否觉得最称心的平台还是“不那么热闹”的博客与平媒?但现在突然铺天盖地的出现了很多韩寒的伪作,不单有杂文,微博上更有热门的“韩寒围脖语录”和“韩寒冷笑话语录”,前者刚发布了一条“我想你了,可是我不能对你说,就像开满梨花的树上,永远不可能结出苹果”,后者更煞有介事总结了“怕老婆的十大好处”。。。如今是怎样看待自身影响力的这种变化的?此外有没有一些分辨“真假悟空”的要点可以传授给大家?
韩寒:哈哈哈哈哈,是你们描述的好笑还是我今天的笑点比较低。这些问题都是谁写的文笔不错。我不用微博其实是因为觉得微博里互相通知的那个符号,@,长的太幼稚了。我实在忍受不了我在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面对着一帮假模假式的文化名人或者文娱明显或者亲朋好友的时候,突然加上去了这么一个搞笑的符号,该符号破坏了语境我觉得这个@和我的文字风格不符合。至于那些假的,我也很困惑,因为老有人在街上看见我说,韩寒,你说的真有道理。我问他,我说什么有道理了?他说,你说的那些怕老婆的十大好处真有道理。
所以,这个分辨不了真假,了解我文字的人,一定知道不是我说的,不了解我文字的人,他们其实也觉得那些大俗话大**人生格言说的挺有道理,那那我也没办法,我就在他们心中扮演一个柏万青吧编:最近一段时间似乎只能在时尚男刊上看到你了,除了做访谈、跑活动,之后有没有一些新的打算?有人传言你要拍贺岁片、出版新的摇滚专辑,甚至发布自己的服饰品牌,但我们读者更多还是关心你是不是已经有了新的写作计划?郭敬明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很自信的表示,虽然“韩寒、张悦然和我都是很有名很有个性的青年楷模”,但"他们更在意的可能还是自己作家的身份,但我在作为一个作家的同时,我还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出版人、优秀的杂志主编”这点在你看来成立么?写作对你来说是否依然还是生活的重心?而对张悦然,安妮宝贝等作者开始纷纷办刊的情况又作何评价?
韩寒:因为现在反而是时尚男刊的尺度比较大一些,而且一般我也很少接受采访,时尚杂志或者人物杂志反而是我的首选。至于安妮宝贝的刊物,我觉得感觉有点奇怪,因为我和她关系其实挺好的,但我更乐意看见一本更代表她,她的个人风格的东西,而不是被一个其他文化人武装起来的安妮宝贝。至于郭敬明,其实他旗下的一本新杂志,是笛安主编的那本,各方面都不错,在中国应该算是一本很出色的文艺杂志。估计是因为那本杂志上没有他的照片,所以气质一下子就出来了。
编:直到现在,我们读者中很大一部分的追求仍然是”写作文能像韩寒一样好“。而身边很多人看了你的《1988》也感觉要比你之前的作品写得好,经过这些年的创作,有没有什么具体的经验是可以与同学们分享的?是否有值得推荐的书单和作者?另外大家也很想知道你平时涉猎的主要都有哪些资源,以作为自己提高的课程,比如看什么杂志,上什么网站?即便是这些已成为"主编"的"著名作家",很多人也多少透露过平时已经不大阅读了,比如安妮宝贝一边决心'要办严肃的文学刊物",一边却表示"不大看小说了,因为看起来太累了啊"。这点你怎么看?而之前还看到你总结说”好像古往今来好的作家一般都来自于郊区”,言下之意就是,对你来说一个写作者要提高,最好还是有哪些文本之外的经验与操练
韩寒: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啊。其实到后来,我也一直没有给过什么杂志做连载,基本上只有《萌芽》连载过我的小说,因为一直连载起来心理压力特别大,万一贪玩,没接上就完蛋了。至于1988,我是出于自己的私利,所以就放在了《独唱团》上连载。综上所述,我只有在《萌芽》连载过。
编:有一件是你一定不记得,多年以来你发表在本刊的所有作品,我没有寄过一笔稿费,原因是你没有提供邮寄地址,所以这些稿费应该转到了版权中心。算起来这虽然不是一笔巨款,但捐个希望小学还是可能的,当初若有你的授权以你的名义去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想会更好,你觉得呢?5.12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你也去了事发现场,也拿出大笔捐款,感动了很多人。你现在还在继续做这些事吗?现在很多人对一些慈善机构不信任,你有什么看法,可以推荐几个可靠的吗?
韩寒:没有关系的,估计这笔稿费已经捐助给版权中心。不过一听都可以捐一个希望小学,我就改变主意了,我想授权让你们把这笔稿费取出来,奖励给《萌芽》最有潜力的小作者们。我现在也把我一年所有赛车的工资和奖金奖励给中国的青少年卡丁车锦标赛了。出
于公,他们是未来的希望。这个社会,在我们父辈手里已经没有希望了,在我们手里,可能还有一丝希望,但在他们手里,一定还有更多希望。出于私,我希望那样天赋异廪的孩子们不要写文章骂我,在赛道上我希望他们超过我的时候客气一些编:说到你的博客,有很多话题了。首先是“意见领袖”这个词,现在很多人是这样来定义你的身份的,有时候甚至会让人感觉你就像是一个部落中住在最高山头的长老,对很多新闻有的人会想说:“走,我们去看看韩寒怎么看。。。”这时候你会不会也感觉到一些责任感?
大家会很失望你居然不乐意用微博,比如我们就会看到有女生会说:“想关注仔仔,吴建豪,王祖贤,周杰伦,萧蔷,韩寒,怎么都没有类,哇唔,低调的华丽。。。”是否觉得最称心的平台还是“不那么热闹”的博客与平媒?但现在突然铺天盖地的出现了很多韩寒的伪作,不单有杂文,微博上更有热门的“韩寒围脖语录”和“韩寒冷笑话语录”,前者刚发布了一条“我想你了,可是我不能对你说,就像开满梨花的树上,永远不可能结出苹果”,后者更煞有介事总结了“怕老婆的十大好处”。。。如今是怎样看待自身影响力的这种变化的?此外有没有一些分辨“真假悟空”的要点可以传授给大家?
韩寒:哈哈哈哈哈,是你们描述的好笑还是我今天的笑点比较低。这些问题都是谁写的文笔不错。我不用微博其实是因为觉得微博里互相通知的那个符号,@,长的太幼稚了。我实在忍受不了我在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面对着一帮假模假式的文化名人或者文娱明显或者亲朋好友的时候,突然加上去了这么一个搞笑的符号,该符号破坏了语境我觉得这个@和我的文字风格不符合。至于那些假的,我也很困惑,因为老有人在街上看见我说,韩寒,你说的真有道理。我问他,我说什么有道理了?他说,你说的那些怕老婆的十大好处真有道理。
所以,这个分辨不了真假,了解我文字的人,一定知道不是我说的,不了解我文字的人,他们其实也觉得那些大俗话大**人生格言说的挺有道理,那那我也没办法,我就在他们心中扮演一个柏万青吧编:最近一段时间似乎只能在时尚男刊上看到你了,除了做访谈、跑活动,之后有没有一些新的打算?有人传言你要拍贺岁片、出版新的摇滚专辑,甚至发布自己的服饰品牌,但我们读者更多还是关心你是不是已经有了新的写作计划?郭敬明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很自信的表示,虽然“韩寒、张悦然和我都是很有名很有个性的青年楷模”,但"他们更在意的可能还是自己作家的身份,但我在作为一个作家的同时,我还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出版人、优秀的杂志主编”这点在你看来成立么?写作对你来说是否依然还是生活的重心?而对张悦然,安妮宝贝等作者开始纷纷办刊的情况又作何评价?
韩寒:因为现在反而是时尚男刊的尺度比较大一些,而且一般我也很少接受采访,时尚杂志或者人物杂志反而是我的首选。至于安妮宝贝的刊物,我觉得感觉有点奇怪,因为我和她关系其实挺好的,但我更乐意看见一本更代表她,她的个人风格的东西,而不是被一个其他文化人武装起来的安妮宝贝。至于郭敬明,其实他旗下的一本新杂志,是笛安主编的那本,各方面都不错,在中国应该算是一本很出色的文艺杂志。估计是因为那本杂志上没有他的照片,所以气质一下子就出来了。
编:直到现在,我们读者中很大一部分的追求仍然是”写作文能像韩寒一样好“。而身边很多人看了你的《1988》也感觉要比你之前的作品写得好,经过这些年的创作,有没有什么具体的经验是可以与同学们分享的?是否有值得推荐的书单和作者?另外大家也很想知道你平时涉猎的主要都有哪些资源,以作为自己提高的课程,比如看什么杂志,上什么网站?即便是这些已成为"主编"的"著名作家",很多人也多少透露过平时已经不大阅读了,比如安妮宝贝一边决心'要办严肃的文学刊物",一边却表示"不大看小说了,因为看起来太累了啊"。这点你怎么看?而之前还看到你总结说”好像古往今来好的作家一般都来自于郊区”,言下之意就是,对你来说一个写作者要提高,最好还是有哪些文本之外的经验与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