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小凤凰吧 关注:23贴子:944
  • 3回复贴,共1

宗舜法师关于净土真宗(本愿法门)几个重要问题的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宗舜“关于净土真宗(本愿法门)的一封公开信”在戒幢律寺网站和一些网页上发表后,引起了净土学人的关注。赞同的有,反对的也有。北京一位信仰本愿法门的居士批评宗舜的一封短信被苏州的一位居士四处转发,针对短信中提到的一些重要问题,宗舜与北京那位居士讨论了几次,当然是不能达成共识。但讨论的问题,已经涉及净土真宗(本愿法门)的理论核心。如指出亲鸾的一些思想是外道宿命论的东西,净土真宗(本愿法门)对善导大师的歪曲等等,都有助于帮助大家认清净土真宗(本愿法门)的真相。
本愿法门的势头近年来日盛一日,在不明真相的净土行者中,造成了混乱。幸而教内有识之士对此问题观点一致,采取了各种办法对本愿法门进行了批驳。灵岩山明学大和尚在今年纪念印光大师生西六十周年的纪念研讨会上,明确提出两个反对:反对会集本,反对本愿法门。《重庆佛教》也发表了多篇批判文章,对遏制本愿法门进一步扩张,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宗舜1996年即对净土真宗问题非常关注,97年写过《公开信》后,除了为所编《杨仁山居士评净土真宗论著汇编》写了个前言外,一直没有再写其他文章讨论这些问题,只是在教学中和弘法中作了一些专题讲座。目前对本愿法门的问题讨论日趋热烈,需要有更多人对此发表意见,以期达成共识,消除分裂。故将旧文检出,略作文字上的修正,提供给大家参考。也用以纪念印祖生西六十周年。
2000年11月15日于苏州
对“评宗舜法师的公开信”的几点意见
1、如来出世本怀是什么?
宗舜按:宗舜以为,《法华经》中说得已经够清楚了,所谓“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经中解释:“云何名诸佛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方便品)宋代法贤法师译本《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于每一愿后都有“不久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久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语,宗舜说世尊出世本怀是令众生成佛,和什么经论、祖师(除开净土真宗不谈)开示相违背?欲令众生成佛,是目的,立四八大愿度众生,是手段。对于“令众生成佛”之根本总愿,当然无论哪尊佛的度生方法都是别愿,都是方便。净土真宗把十八愿判为唯一真实之愿,其他都是虚假不真实的,又有几个祖师赞同?杨仁山居士说过,说佛有违心之愿,是在谤佛。而把亲鸾说的“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别有用心地传为善导大师的话,为其说张本,是在谤祖!
答复:很高兴与法师坦诚讨论,也许我们的看法的差异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对于如来出世的本怀是令众生成佛,我想谁也没有异议。问题是“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不管是谁说的,这个说法对不对,是否符合佛的本怀?答案是肯定的。理由是:若论被机之广,度生之众,非弥陀本愿莫属。偏赞本愿,并无否定佛说其他法门之意。经言: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善导大师言:“一切善恶凡夫得往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言:“如来所以兴出于世间,说彼佛不可思议真实功德光明名号利益大事因缘。”
宗舜按:这个话不能说对不对,要从是方便说还是真实说、是了义还是不了义的角度来讲。应该说这两句话是方便说、不了义说。佛法一味平等,并无高低之别,《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即是其意。作为一种法门的自赞,是没有问题,就好象“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一样,怎么会有第一第二的区别?所以每个法门都说自己的最好、最高、成就最快。净土法门无论如何自赞第一,别的法门谁会同意?从一门自赞的角度说,这话没有大的问题,小问题却不是没有,关键就是其中的“唯说”二字。唯者独义,世尊如果本意只在弥陀净土法门,何苦四十九年中,广说其他法门惑乱众生?此法门出后,世尊还说其他法门,又是什么本怀?也引一段善导大师的话来作证明:



1楼2011-07-23 00:20回复
    5、恶人正机论来自善导大师机之深信
    宗舜按:请引善导大师原话以详所以。
    答复:依据:善导大师两种深信:“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观经疏)
    宗舜按:要谈这一问题,先要弄懂什么是“恶人正机”论。善导大师所说的话,是从策励凡夫必须依弥陀大愿求生净土,舍此难以出离的角度所说的,与净土真宗的恶人正机论不是一码事。而净土真宗的恶人正机是说,恶人因为无丝毫善业可夸,故只能全赖他力,而全赖他力就绝对可生。而善人因为有善行,就会自己以为凭善业(自力)可以往生,故而不能纯赖他力,夹杂自力,而障碍往生。如果善人都可以往生,那么恶人就更能往生了。所以亲鸾说:
    “(一)善人犹可往生,何况恶人。
    然世人常谓:‘恶人犹可往生,何况善人。’此言似理而非,实违背本愿他力之意趣。
    (二)所以者何?自力行善之人,缺于专靠他力,故不合弥陀之本愿。若翻自力之志,转靠他力,则往生真实报土无谬矣。
    (三)弥陀为悯念烦恼具足之众生,所行都不能出离生死而发愿之本意,是在于恶人成佛故,靠他力之恶人,完全是往生之正因。是故谓‘善人犹可往生,何况恶人。’云云。”
    (《叹异钞》)
    恶人正机说的要害,在于混淆善恶因果。善导大师虽说“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但并无“罪恶生死凡夫”就比善人更易往生的说法。相反,正因有“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的“机之深信”,所以更要殷勤修善。宗舜也来引几段善导大师的话:
    “问曰:今欲劝人往生折,未知若为安心起行作业,定得往生彼国土也?答曰:必欲生彼国土者,如《观经》说,先具三心,必得往生。……三者,回向发愿心。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愿往生,故名回向发愿心。具此三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如《观经》具说,应知。”(《往生礼赞偈》)
    又说:“若有愿生彼国者,劝修五念门,五门若具,定得往生。……五者回向门。所谓专心若自作善根及一切三乘五道一一凡圣等所作善根,深生随喜,如诸佛菩萨所作随喜,我亦如是随喜。以此随喜善根及己所作善根,皆悉与众生共之,回向彼国,故名回向门。”(同上)
    这样的话,还有不少,请结合下一条中所引来看。其实,净土真宗表面尊善导大师,其实,不过是将善导大师的话断章取义拿来作自己邪说的幌子而已,哪里是真信其言!即如纯赖他力,完全不凭自力,与善导大师的观点违不违背?用杨仁山居士评净土真宗的话来说,净土真宗的引证,完全是“循行数墨,全不解义”!或者说,是明知其意,为售己说而故意曲解。如此作略,令人无奈。
    6、纯他力来自善导大师凡夫入报土论,善非往生报土之因,恶也不成为障碍
    宗舜按:请指出“善非往生报土之因,恶也不成为障碍”的来历。
    答复:善非往生报土之因:“报法高妙,小圣难阶”。恶也不成为障碍:“谤法阐提,回心皆往”(善导大师)。末世众生,业障深重,善根浅薄,心智狭窄,寿命短促,加以知识希少,魔外纵横,修余法门欲于现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诚为甚难稀有之事。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增广卷三序第六一页“净土释疑序”)
    宗舜按:如果“善非往生报土之因”能成立,请解释以下经文:
    其一: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观经》)
    


    4楼2011-07-23 00:20
    回复
      孟子曰:予岂好辩?予不得已也!数年来,目睹净土宗内异端迭起,邪说纷飞,而众人趋之若鹜,绝不肯自己加以辨析,如矮人观场,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净土宗一至十三祖的谆谆教诲,全然不敌信口开河之胡说。曰祖净土大德者,竟扬一己异见;曰尊印光大师者,《文钞》抛于脑后,末世最后之津梁,前途堪忧。愿我同修,舍弃私心之好恶,以如来圣教兴衰为念,深入学习研究净土典籍,弄清真相、廓清迷云、摒弃邪说,使净土宗回到诸祖开创之正路,庶不负如来出世之悲心、弥陀弘愿之本怀、祖师阐教之大恩,亦为末世众生,找到真正的归途!
      真心论道,不避忌讳,知我罪我,均不可免,但为圣教,宗舜不敢辞也。
      己卯初夏于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无尽灯楼
      慧开法师道席:
      从果义法师处得阅师阐发日本净土真宗谬论之函三通,至为惊诧!满纸半通不通之妄言,全篇似是而非之歪理,”外表贤善“,看似婆心苦切,愍人而悲天;”内怀虚假“,其实骄狂无知,不惭且不愧!倡纯赖他力之真宗邪说,谤十方诸佛之护念正轨,”此岂人子之所为乎“?亦当使一切正信佛子”大愤恨“也!(引号内之言,据师信中之语奉还于师)
      真宗邪说,并非新鲜货色,百年之前,即遭杨仁山老居士等大德以正法破斥,故在国内全无立锥之地,盖正信真修之士不屑闻也。而师如今抱此枯骨,自觉津津有味,不惜工本,大肆裨贩,自许”普代佛化“,其实不过以盲导盲,”自误误人“!宗舜既与师同于释尊教下出家学修,实不忍见师背正道,造重罪,误尽天下人往生之正途,故不惜眉毛,剖肝陈言,真心论道,且护法心切,故不避忌讳也,盼海涵!
      要澄清真宗纯他力等问题,必须遵循一条根本原则:既是净宗,一切观点均应不背净土之根本三经:--《无量寿经》(大经)、《观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小本)。亦即应依圣教量为准绳。师若以此三经归”圣道门“而必欲废之,则师等所说之净土,乃源空,亲鸾乃至师之净土,非弥陀之净土也。宗舜非唯不知此等超佛越祖之境界,亦不待与言,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倘师尚循此三经立论,则以三经辨师之函,通篇之呓语,其谬不过以下数端:
      一者曲解佛意,蛊惑人心。
      亲鸾曰:”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又判四十八愿中,独十八愿真实,余皆虚假,然诸佛出世之本怀究竟何在?《法华》拈出云: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弥陀利生之本怀又究竟何在?宋译《大经》(法贤译本)于每愿后,均明言曰:令生者成就(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说,弥陀即与十方诸佛同一悲仰,此方为弥陀之本愿,其余一切愿,均为成就此愿之辅助,方便,岂独十八愿独真实乎!真宗故意曲解佛意,取十八一愿而废诸愿,甚至言十九愿等非佛本意,是诬佛有违心之语,胆大如斯,令人发指!
      净土真宗既谓释尊本怀”唯说“弥陀本愿,何以说后又广说他经?如涅盘前,说:《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金陵刻经处本)即劝生十方佛国,并言”十方佛刹,净妙国土,“”无差别也“。此岂不是释尊自己违背自己之本怀么?
      师于函中大言今日”圣道门当废,净土门当兴“,以为”机教不合“。然师所谓”机教“,释尊竟以正等觉而反不知不觉乎?既然信佛为一切智智,即当知佛说为诚谛之言,说弥陀净土之后,又说药师法门,明言”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于有情生时,为其灭除现世资身等种种苦忧,于有情死后,为其以广大之愿摄归七佛净土。甚至对于欲生极乐而”未定者“,药师如来遣八大菩萨导之以往,弥陀接之于前,药师送之于后,此真为诸佛之彻底悲心之体现也,倘”机教不合“,释尊岂非又以此等不合机教之法”惑乱“众生?!吾等现居浊世,确为障深罪重之凡夫,然幸得暇满人身,正应奋大精进、发大勇猛,上求下化。师既舍俗出家,得预僧伦,更应孝顺三宝,续佛慧命,绍隆正法,岂可处处甘居下流,以”自身乃愚痴之机,受报之身,实非修习学道之机“矫饰邪说,推诿责任!尤其是以己之怯弱下劣心态,见有勤修苦学者,便觉刺目摧心,甚至责他人不受”佛所赐之往生,却殷勤修行善恶“,谤学人读诵大乘,深研教理之往生正因为”终日于故纸堆中不知自拔,自误误人“。真是颠倒太甚!究其根本,不过在若人人学教依行,得具金刚慧眼,师所贩卖之真宗”水货“便无市场,便无利养名闻,便不能由尔等纵情造恶、”断恶人(真宗之徒!)之救度“也!难怪师要悻悻地叫嚣:”开大愤恨乎!“
      


      9楼2011-07-23 00:20
      回复
        我们净土法门,深究法意的师父太少了,感恩宗舜法师,在净土真宗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真的很惭愧!


        IP属地:陕西12楼2016-03-01 18: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