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痴吧 关注:600贴子:12,810
  • 8回复贴,共1

【书痴吧刊】痴于书(2011年7月号,总第11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在前面
近来贴吧出了点小问题:段首行缩两个字怎么也缩不进去,看上去十分别扭。没办法,只好用空行来分段了,无奈。出差在外,没有用惯了的五笔,打个字都费劲,长话短说,第11期吧刊如期而至!
为7.23动车追尾事故中遇难的同胞致哀。是天灾还是人祸?……
书痴吧刊小编1号:烟雨满城西
2011.7.28


IP属地:山东1楼2011-07-28 16:31回复
    唐朝多少事,尽付笑谈中(奥古斯都,2011.7.13)
      7月10日,出外开会并与会议代表一起到苏州游览后,在上海回家路上看到了杏山路附近的上海书城分店,想起有段时间没有去这家书店看看了。虽然不一定买,但至少可以了解下自己感兴趣书籍的出版动向,于是进去仔细看了下。
      在历史类书籍那部分,发现了本《唐朝那些事儿》的书,而且封面上的作者竟然是日本人辻原登,这可太让人吃惊了!

    图片说明:《唐朝那些事儿》(辻原登 著)封面。
      因为自己也在书店多次看到打着“那些事儿”旗号的书,这些书无疑是当年明月的那销售火暴的系列丛书《明朝那些事儿》的滥觞。

    图片说明:《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 著)封面。
      但是日本人也能跟风写“那些事儿”的书?何以堕落至此?自己马上把这书打开翻了翻,发现有可能是有猫腻的。因为辻原登所著的《唐朝那些事儿》并非是讲唐朝全景式历史的,而是专门讲当年日本留学生晁衡(阿倍仲麻吕,698年—770年)在中国唐朝的故事。据历史记载,阿倍仲麻吕19岁入唐留学,改名晁衡,毕生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73岁殁于中国。他精通汉学,尤其擅长诗文,与大诗人李白、王维、储光羲等交往甚密。753年,阿倍仲麻吕回国,讹传他在途中遇难。李白闻之,悲痛不已,作诗哭悼: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诗中李白将阿倍仲麻吕比作明月,明月沉大海,人间顿失光明,天地无辉,人哭天愁,风恸云哀。可见阿倍仲麻吕在李白心目中的地位了。
      在其书的版权页上并没有原始日文著作的授权号等信息(所以无法知道这本书的日文原名),所以这有可能是出版方为了销量考虑而把日文名字改成了《唐朝那些事儿》。后来特地委托同事帮忙查了下,才发现真的如我所推测的那样:辻原登这本书的原名为《翔麒麟》,即《飞翔吧!麒麟》的意思。


    图片来源:上图为《翔麒麟》单行本封面,下图为《翔麒麟》文春文库版封面。
    周一上班后在网站上搜了下相关信息,才意外地发现以《唐朝那些事儿》为名的书何其多也?真是体现了国人“一窝蜂”的特征啊!




    图片说明:中国大陆已出版的各种版本的《唐朝那些事儿》封面。
    


    IP属地:山东6楼2011-09-06 21:52
    回复
      借书、淘书、做卡(薛帅杰,2011.7.7)
        小学阶段,当小朋友们排队领取新书时,我则只能躲在角落里眼红。我知道,新书对像我这样贫困家庭出生的孩子而言只是一种奢望。但是,我不明白,既然如此,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为什么还要竭力地送我去学校。每逢交书费时,母亲总是跑到学校,苦口婆心地说服学校不要征订我的课本。随后,便东奔西跑为我借来上一年级别人用过的“新书”。为了安慰我,妈妈总是借好几本旧书,挑一本相对较新的给我用。有时,遇到教材改革,学校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征订新课本,
        这时,母亲就到学校相关老师处死缠烂磨。结果是,母亲赢了,而我则不得不借来老师的新书,抄写更新的内容,以备上课时用。
        就这样,我以优成异绩考上了乡重点中学。本想初中就可以用到新书了,谁知,新教材是用上了,可复习资料妈妈就是不肯买。说家里没钱,你借着看吧。于是,我又开始了初中的借书岁月。
        1993年,我公费考上了师范。当我们全家都沉浸在幸福之中时,父亲突然遭遇车祸,肇事者逃之夭夭。2000多元的医药费使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9月,我怀揣着东拼西凑借来的600元学费独自去学校报到。
        入学后,我发现,自学之风风靡校园,于是,便萌动了自学大专的念头。然想想卧床不起的父亲,想想还在读小学的两个弟弟,想想妈妈为借二十块钱敲开众多乡邻大门的情景,我犹豫了。也许,是小学的借书启发了我,我的思路豁然开朗起来……就这样,师范三年,我靠借书、抄书成就着自学之路。
        师范毕业,我的中文自考大专也顺利毕业。事后,我算了一下帐,自考大专成本为300元——考务费140元,车费50元,食宿费110元,教材费0元。
        师范毕业后,我在偏僻的山村小学当教师。教学之余,我翻山越岭,借阅大量书籍。此后,我相继考上本科,研究生。
        研究生期间,我如饥似渴,把大量时间泡在图书馆,狂借图书。临毕业时,我已经对四川大学图书馆图书存放了如指掌,有时同学向我咨询借书问题时,我甚至能够随口说出他要借取书籍的存放位置。
        如今,我在高校教书,丰富的图书馆藏总让我留恋忘返,我在享受借书之乐中成就着自己的学术之梦。
      淘 书
        大概是在河南教育学院进修本科时,我开始学会淘书。那时,每逢周末,我最喜欢去的地方莫过于郑州古玩城,在那里,有地摊式的旧书市场。
        决定淘些书回来,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实在没钱,买不起新书。当时,我每个月的工资是249元,这些钱除了供给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外,还要留一部分贴补家用。不巧的是,在郑州学习期间,我所在的乡镇财政困难,长达7个月不给教师发工资。二是我逐渐觉得,作为文科的学生,应该储备一部分书籍,以备后用。
        在郑州古玩城旧书市场,为了淘到好书,我总是半弯身子,瞪大眼睛,来回搜索好几趟,生怕漏掉一次捡便宜的好机会。所谓好书,主要是一些我当时认为文史哲的基础书籍。如王力的《古代汉语》、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李泽厚的《中国美学史》等。当然,也包括中外名著、经史子集等,更包括书法字帖我后来考上书法研究生。我早上骑车而去,傍晚满载而归,看着花几块钱买来的“好书”,甭提有多高兴了。就这样,在我本科毕业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不知不觉中,我已经积攒了五百多本图书。
        此后,逛旧书市场,已经转化为一种情结,若一两个月不淘些书回来,就浑身不自在。
      在四川大学攻读研究生时,成都的旧书市场是我的最爱,什么送仙桥、九眼桥、火车站(火车站批发图书,便宜得很)都是我经常出没的地方。读研究生时,我搜集图书的范围主要在书画领域,这是我学术研究的方向。
        2005年,我研究生毕业,签约至湖州师范学院。湖州与省会郑州、成都相比,缺乏大的旧书市场。然而,不大不小的府庙总是令我欣喜。这几年,我带学生整理湖州书画史,在府庙旧书摊搜集到了不少第一手资料。
      


      IP属地:山东9楼2011-09-06 22:18
      回复
        貌似有点扯远了,我想6个月后当我作2011年总结的时候,我不会后悔现在说的话。
          那么继续,老实说我看到了很多经典的书籍,现代操作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这本书也是当年我准备花大价钱想买下来的,然后5块拿下了,当然,以现在的我是看不懂的,毕竟进程之类的内部术语,在没有深入计算机内部的话,我想读懂真的只是看天书。
          上个月,是我的感情爆发的一个月,当然是因为买书情节,各种买,每天都是上京东去看看书籍有没有降价,看看有木有优惠活动,然后上豆瓣,查书评,然后开始纠结,到底是买还是不买,后来还是一不小心买了很多,加起来快300了,还没完,因为我的*****还只买了一本,不过不着急,第一本拆开的时候,我就有个想法,那是值得我花10年去读的书籍,当然说说而已,我只是想突出这本书的伟大之处而已么,恩,你们懂得。大四之前的目的是想把那本具体数学读完......因为是*****的基础么......呵呵。我笑了,一边笑,一边哭......尼玛我总觉得没戏啊......坑爹啊......
          好了继续,假如我们到了大四,我们会不会忘了当初买书的情节,当初买书的壮志,甚至是拿到被强迫买下的书时,暗暗下定好好学习它的决心,我觉得自己假如要真是到了大四的话,卖掉自己曾经非常喜欢的算法导论,C++primer,而我却没有真正去读它们的时候,我该是种怎么样的无知,愚昧。
          话说回来,我其实现在还是很无知,愚昧的......想到未来的那些书籍躺倒那些垃圾堆里的时候,被人践踏,或者被其他人买下来,但是依旧是放在书柜的一角而被落满尘埃的时候,假如它是一个人的话,它会怎么想?嗯?我是不是有点感性了......
          但是真的是这样啊......当他们被当作废纸卖掉的时候,他们我有真正好好使用过他们么,认真看过他们么?
          突然有点感触,所以写下了这篇文章。
          另外一个给我的冲击就是在楼下废纸堆了找出了4本书籍,一本关于linux的,一本是java的,还有个电子商务什么的,我翻开一看,基本是全新的,可以看出来里面的一些临考笔记,针对考试的,我默默给了3块钱,买下了,当然我也不保证会让他们有好的归宿,我现在也将他们放在了我的书架上。
          其实有时候想想,以后纸质书恐怕真的会灭绝的,我突然想起了前几天谷歌花了100万美元和大英图书馆达成协议,数字化其馆藏内容,谷歌作做的也许是造福全人类的事情,毕竟纸质书的未来不明确。
          可是在中国这个纸质书可能还会有很强的生存周期,因为,图书页是暴力行业,我不知道你们是否知道最近很热门的卓越,当当,京东,在6 1的时候大促销,京东甚至因为服务器超载而当机,后悔我当初没上去买几本啊。
          当时京东打出的是4折,而其CEO刘强东甚至说,就算卖4折,我们还是盈利的,图书业的潜规则我们没机会知道,但是如果他说的是真的,我们悲剧了多少年啊。突然觉得,我们完全是在喂养一些图书行业的寄生虫么。具体我指的是一些在出版社靠关系上去却不做事的人。
          唉,悲剧哪......的确真是个悲剧哪......
          所以么,同志们,好好珍惜手中的书把。不要等到大四几元钱贱卖出去的时候再后悔,还有我觉得我是第一个应该检讨自己的人啊。哇卡卡因为投入好多哦。没关系以后再投入点,不过有幸的是,不会用父母的钱了。
          当然,你要把前几年学过的英语书卖掉,我无所谓,那东西的确是没用的东西。嗯嗯。
          ok 感慨到这里,着手准备考试。
          谢谢观看,希望你会有那么一丁点收获,那我就很开心了。
        


        IP属地:山东12楼2011-09-06 22:44
        回复
          倒计时之淘书(杨遥,2011.7.3)
          7月2日,星期六,在京的日子最后一次去潘家园,约了鬼金。始点站坐674,直接到潘家园。把三箱子书寄走,本来在京不打算再买书了,可是到了旧书市场,还是忍不住。购书如下:
          1.《契佛短篇小说选》1984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一直追寻契佛的书,可是跑了北京几家大书店都没有找到,在这儿意外发现了,老板要价3元,2.5元人民币买下。
          2.《美国短篇小说选》(上、下)198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3.《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4.《骑鹅旅行记》(上、下)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十元三本。一起买了《负暄絮话》张中行著。骑鹅送给女儿作礼物。
          5.《梅里美小说选》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梅里美的《卡门》改变了我对小说故事性的看法,尽管家里有本他的书,还是买下。
          6.《俄国短篇小说选》(上),下册书商没带来,只好只把上买下。198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7.《苏联当代小说选》1981年外国文学出版社。
          8.《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奥尔罕.帕慕克。越来越喜欢读作家的随笔,尤其是写城市和地域的。
          9.《城粹》(城市文化系列之西直门篇)。很漂亮的一本书,文字加图片。
          10.《金色夜叉》尾崎红叶著 198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11.《台湾中青年作家小说集》1984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12.《三人书简》高尔基 罗曼.罗兰 茨威格书信集 198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3.《惊险小说----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分类文库》 1997年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发行。
          14.《欧美现代派作品选》1981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连上前段日子买的一百多本书,可以够读好长一段时间了。晚上,邹元辉、李刚、吕翼、洪英一起吃烤鸭。




          


          IP属地:山东13楼2011-09-06 23:00
          回复
            岚灵花鸟市场淘书小记(怀刚,2011.7.2)
            早上去上海大学,顺路去岚灵花鸟市场逛了一下,听书友说有时候有好书,也是第一次去。到的晚了,外面没几个摊子了,一问,说是周五早上早点过来,有些卖书的,周六不多了,有点小失望。在仅有的一个书摊上,翻了半天,终于找到几本外文版的书籍,据说是外销的古典名著,第一次买这类书。
            1、《三国演义(英文版)》,朝华出版社,1997年一版一印。
            2、《吴承恩上云台(法文版)》,朝华出版社,1986年一版一印。
            3、《秦始皇兵马俑(英文版)》,新世界出版社,1985年一版,1996年七印。26.0*26.0cm,115页,很多特写照片。
            实在不甘心,就上楼逛了一下古玩市场,明知道价格高,还是不甘心白跑一趟。有一个摊子有一百多本民国书,大多政治、历史、经济方面的,且品相不好,翻了一遍,找到两本郭沫若在1949年的再版书,价格还算公道。
            1、《抱箭集》,郭沫若著,海燕书店,1949年初版1000册,当年再版3000册,本次所得为再版。大32开,与前段时间所得《今昔蒲剑》为一个系列。藏章:“上海市**校图书室”。
            2、《孔雀胆》,郭沫若著,群益出版社,1949年初版1000册,当年再版1500册,本次所得为再版。32开,藏章:“上海市**校图书资料室”。




            


            IP属地:山东14楼2011-09-06 23:12
            回复
              【书痴吧刊】《痴于书》(2011年7月号,总第11期)目录
              1、写在前面(烟雨满城西)..........................................1楼
              2、烟雨淘书小记(烟雨满城西).....................................3楼
              3、文庙淘书小记(怀刚_笑天阁)...................................4楼
              4、留学英国时不妨到旧书店去“淘书”(澳际乔桂红)..................5楼
              5、唐朝多少事,尽付笑谈中(奥古斯都).............................6楼
              6、淘书乐(wqye)..................................................7楼
              7、雨中淘书(书虫)...............................................8楼
              8、借书、淘书、做卡(薛帅杰)..................................9-10楼
              


              IP属地:山东30楼2011-09-28 19:16
              回复
                9、关于这几天淘书的一点感想(依旧小德)......................11-12楼
                10、倒计时之淘书(杨遥).........................................13楼
                11、岚灵花鸟市场淘书小记(怀刚)................................14楼
                12、读书与淘书(欧南)........................................15-16楼
                13、雨天淘书喜滋滋(史飞翔).....................................17楼
                14、暑天淘书乐,本本皆辛苦(yiming).............................18楼
                15、2011年7月10日淘书(安徽姚文学)..............................19楼
                16、七月购书掠影(六月荷香)......................................21楼
                17、购书遐想(紫溟)..............................................22楼
                18、昨日购书《翻译研究》,推荐(falloutman)......................23楼
                19、目录(烟雨满城西).........................................24-25楼
                20、编后记(烟雨满城西)..........................................26楼


                IP属地:山东31楼2011-09-28 19:16
                回复
                  编后记
                  晕,楼层乱了,怎么也发不出来,不知百度又有什么毛病了。
                  书痴吧刊小编1号:烟雨满城西
                  2011年9月27日


                  IP属地:山东32楼2011-09-28 19: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