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集英社吧 关注:14贴子:646
  • 5回复贴,共1

【主 题】-“南开精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防抽


1楼2011-08-03 08:39回复
    今年10月,是南开系列学校建校百年,南开大学也迎来了85周胤年华诞。南开教育始于天津,抗战时期又在长沙、昆明等地与北胤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西南联大。一个世纪以来,所有“南开”品牌的学校始终被国内外公认为教育质量甚佳的名校,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这一为世人叹服的“南开现象”成因何胤在?我们认为,南开有很多成功的办学经验,其中几代人心血凝聚的、与中胤华民胤族精神相一致的“南开精神”,是南开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南开精神的探究,对于当代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寇深祸亟的灾胤难面前,教育救国成为中胤华民胤族群胤体觉胤醒的表征之一。南开学校就是以救国、强国为目标而由严修和张伯苓创立的。张伯苓先生早年供职于北洋海军,亲眼目睹甲午战败后威海卫国胤旗一日被三次易换的悲壮场景,从而得出结论:救国之道,不在于买船造炮,而在于兴学,改造中国的国胤民性。他因此弃武从教,立志终身从事教育,造就新的人才。正如时人所言:“南开是不服气的中国人为争这口气而创办的”。它是那个时代的中国志士仁人救国、强国的民胤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客观地说,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能具有独特的精神。只有那些在长期办学实践中认真践行自己的办学理念,并不断对其提炼和升华,使之与时代脉搏同步跳动的学校,才名副其实地具有独特的精神。南开在建校后的一个世纪里,始终与中胤华民胤族同呼吸,共命运,栉风沐雨,历尽坎坷,以顽强的毅力、卓然的智慧,铸就了南开教育的魂魄——“南开精神”。
    “南开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多种解读,但万绪归宗,“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始终是其核心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辐射胤出跨越时空的特质,历久弥新。
    淑世为公、敬业乐群精神。“南开精神”是强烈爱胤国忧患意识的结晶,爱胤国乃南开精神之魂。南开的办学者认为教育的意义在“润身”,尤在“淑世”。“润身”是为个人私己;“淑世”是为社胤会的发展服胤务,为强国富国服胤务。将“淑世”放在“润身”之先,爱胤国特点鲜明。同强调爱胤国一样,南开的办学者反复强调为公的精神。“允公允能”的校训就喻示着为公的精神诉求。张伯苓先生多次指出,“‘公’的意思,就是为公众,摒除自胤私胤自胤利。”他说,“余敢断言,将来做事能以南开精神成功者,即‘为公’二字”。与“淑世”、“为公”思想一脉相连的是“乐群”精神。“乐群”强调个人融入群胤体,强调民胤族团结。在南开的办学者看来,不在个体身上培育起“乐群”的精神,整个民胤族就缺乏凝聚力。以上述思想为引领,南开大学始终不渝地努力创造“淑世”、“为公”、“乐群”的道胤德环境,以矫正近代社胤会转型时期国人重“私”之弊病。南开学子们长期在这种人文环境中生活学习,自然有益于养成“为中胤华民胤族之崛起而读书”(周胤恩胤来语)的精神。这是百年南开所以能培养出大量杰出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强不息、务实苦干精神。南开学校由民间力量发轫,在近代中国政局动胤荡、战乱频仍、外敌入侵的艰难困苦之中萌芽成长,从一所小学校,发展到系列化的大南开,表现出令人惊叹折服的毅力与韧性。1937年,侵华日军炸毁南开大学校园,师生跋涉南迁,继续为国育才的事业。抗战胜利后,南开在所得经费甚少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力量很快实现复校。1976年,南开遭严重的地胤震灾害,师生们在地胤震棚中学习,教学科研工作从未中断。南开还有着务实苦干、不尚空谈的传统要求学生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拿出“苦干”、“实干”、“硬干”的精神,不取巧,不投机。南开培养学生以“诚”、“真”、“信”三字为根本,推崇诚实、真胤实、老实、实事求是的道胤德品质。一些知名的南开校友回忆道:“南开精神表现于行动者,是脚踏实地。南开校友做起事来最忌的是只说不做,浮夸粉胤饰。与其作大而空洞的宣胤传,不若任小而实际的工作。”南开在百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作风踏实、诚笃公信的校风,是其成为中国近代教育一面旗帜的基础,也是南开在新中国不断发展壮胤大的重要精神力量。
    


    2楼2011-08-03 08:42
    回复
      开放求新、与时俱进精神。南开从来具有容纳中西文化的开放意识。校训中的“日新月异”,既体现在南开办学、治学的宏观思路上,也体现在南开传道、育人的具体要求上。办学之初南开就极力主张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为富国强国之用。新中国成胤立后,特别是改胤革开放以来,南开延续传统,把学校的发展放到世界教育的坐标中去定位。同时,南开主张应时求新、与时俱进。秉持这一理念,在改胤革开放初期,南开以“人所少有,我所专长,人尚未及,我能先登”的胆识与魄力,率先创立了金融、旅游、生物化学等诸多社胤会急需的应用学科。在一些高校对恢复社胤会学学科心存疑虑的情况下,南开率先开办了社胤会学研究班,培养出了改胤革开放后第一批社胤会学专胤业人才。南开还注重以灵活的机制引导学生及早进入科学研究的过程,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前瞻性的视野,又具有主动的创新能力。进入新世纪后,南开大学更是加大了开放创新的力度,不仅在办学体胤制上积极探胤索、大胆出新,兴建泰达学院、深圳金融工程学院、滨海学院等,而且通过设立创新科研基胤金和实行“弹胤性胤学制”来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在这样的背胤景下,南开创新型人才辈出,学校发展形势喜人。
      正是由于不断融汇世界精粹,吸纳时代活力,南开精神与中胤华民胤族的时代精神始终契合一致,南开的步伐因此走得扎实而稳健。
      当前,我胤国高校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面胤临着人文精神缺失、学术腐胤败、商业化与官本位等一些新问题的困扰。在这个时候,重温“南开精神”,我们认为,它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对我胤国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深刻启示:
      第一,办学者和教师的爱胤国兴学热忱是一所学校成功的原动力。
      南开诞生于民胤族忧患的时代大背胤景下,其创办人目睹时艰,锥心于民胤族之不兴,国胤家之不昌,始终将忧患意识悬于脑际,这最直接的反映,便是爱胤国兴学之热忱。“抱定某一目的,竭毕生之精神,振刚毅之魄力,猛勇赴之。虽以身殉,不惜也;虽以利诱,不顾也。”这是办学者矢志教育的生动自述,也是“南开精神”在办学中的具体体现。张伯苓先生公开提出办学“三胤不”主张:一为“不偏”——始终坚持服胤务中国的办学方向;二为“不私”——清廉为本,以诚立世,不以学校为致富门径,不以办学为进身之阶;三为“不假”——不自吹自擂,不虚假招摇,真诚办学,不欺学生,不欺社胤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南开量力招生,保证质量,不办学店,不卖文胤凭。包括一些知名大学者在内的南开教职人员恪尽职守、专心教书治学,不为商业习胤气、官僚习胤气所污染。这些都为南开赢得了极高的社胤会声望,使南开成为近代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相比之下,现在的一些学校,将办学作为牟利的工具,将学生作为摇钱树,全然忘记了为国胤家为民胤族培育人才的根本职责,注定缺乏长久的生命力。
      第二,根据本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确定办学宗旨是一所学校成功的前提。
      南开的办学者认为,中国旧式教育的最大弊病是不适应中国国情,中国的大学制定教育宗旨既不可泥古,也不可照搬外国经验,要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归宿。早在20世纪20年代,南开就提出“土货化”的办学方针,强调“知中国,服胤务中国”,学术研究要与中国社胤会实际相结合,走为社胤会经济服胤务的办学道路,并且卓有成效。上个世纪20年代,南开大学成胤立东北研究会,表现出以实际行动救国的精神,故被日寇视为眼胤中胤钉。1937年日寇轰炸南开大学,校园几乎被夷为平地。南开大学南开经济研究所从建立伊始就着重中国经济问题和中国的农业问题,对华北区域的社胤会问题、经济状况、教育状况展开系统调胤查研究,编制了极具权威的“南开物胤价指数”,取得的成绩“尤称独步当时”。应用化学研究所针对天津早期工商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技术转让,尝试着走一条“产学研”一体的办学道路。新中国成胤立后,由著名化学家、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领衔的应用化学研究更是成绩斐然,在很长一个时期,南开大学发明的农药几占中国农**种的1/2以上。改胤革开放后,南开大学的现代物流研究成果、公胤司治理指数研究成果等,也都是以解决当代中国社胤会经济发展问题为目标的。这种“知中国,服胤务中国”的办学理念,无疑是当代中国大学应当坚持和发扬的。
      


      3楼2011-08-03 08:42
      回复
        第三,重视精神引导与人格塑造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面对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列胤强之殖民地的惨痛现状,南开的办学者认为,育人最紧要的是培育精神。他们教胤导学生说:“精神是立志的表现,无论何事,无精神必归失败。诸君当知,中国近来之巨患不是来自有形之物质,而在缺少无形之精神。精神聚,虽亡非真亡,精神涣,不亡亦抵于亡。”从创办南开学校之初,他们就胤教胤导学生首先要有热爱祖国、热爱中胤华民胤族的精神,要求学生有为国胤家民胤族的救亡图存担负起时代重任的使命感。张学良将军在晚年回忆时曾说,在他还很年轻的时候,亲耳聆听了张伯苓所作的“中国不亡有我在”的演讲,顿增“中国救亡图存当从我做起”的信念,并终生对张伯苓先生的爱胤国热情和民胤族精神敬佩不已。
        南开历来注重对学生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团队精神教育方面也是有传统的。有人总结西南联大时期三校的特点说:北大以自胤由著称,清华以民胤主著称,而南开以活泼著称。“活泼”教育实则是南开培育学生团队精神之手段。南开鼓励学生们编辑刊物,支持学生们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社团活动、文娱活动、体育运动。旧中国篮球界有“南开五虎”享誉全国,近年来有南开大学女子排球队取得中国大学生排球十连冠和代表中国大学参加世界大学生排球比赛并获得冠军。在南开人看来,这些成就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能够培养起学生们的“乐群”意识和群胤体凝聚力。
        在当今大学毕业生走入人才市场之后,日益突显出南开人才模式的优势。天津摩托罗拉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目前我们研发部中43%的人员来自南开大学,南开学生知识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能很快在同期人员中露尖。天津三星电子总裁说:我们喜欢南开大学的学生,他们合群,团队意识强,一事当前,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出风头,而是团队的荣誉与利益。天津市劳动部门分管大学生就业的局胤长说:每年都有大学毕业生过剩,但南开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情况最好。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南开长期坚持的务实与创新相统胤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紧密联胤系。
        改胤革开放以来,我胤国高等教育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受功利主胤义思想影响,大学的全科育人功能被淡化,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或叫“重术而轻道”的倾向,导致人才的学历与素养不相称。一些大学生淑世为公、敬业乐群意识淡薄,浮躁和急功近利之风有增无减,甚至有人以出国、高薪为个人价值实现的第一追求。所以,继承并发扬南开重视精神引导和人格塑造的育人方法尤为必要。
        百年南开的发展历胤史证明,一所学校只要有一种昂扬的爱胤国、救国、强国的精神,并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就能拥有生生不息的活力。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胤产党的正确领胤导下,南开人一定会继往开来,继续发扬南开精神,不断丰富南开精神,为科教兴国,为中胤华民胤族的伟大复兴,续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4楼2011-08-03 08:42
        回复


          5楼2011-08-28 09:39
          回复
            重庆南开中学集英社人∏バコ↑
            


            6楼2011-09-28 07: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