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夜吧 关注:13贴子:119
  • 12回复贴,共1

海州风雅 名臣张叔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11-08-03 11:21回复
    海州的白虎山是我所见到的最矮小的山之一,山虽小,却敦和秀丽且不乏古迹,尤其是山腰处的历代游记石刻,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北宋张叔夜重阳游记文。张叔夜何许人也?《宋史》说他曾两次任海州(即今日连云港地区)知州,官做到签书枢密院事(国家最高军事长官副职)。就个人的治军和从政能力而言,张叔夜在北宋王朝均属不可多得的人才,年轻时他就曾根据兰州地形建立要塞,平定羌族动乱。然而对今天许多人来说,张叔夜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大名,却是与一个“贼寇”是分不开的,这个“贼寇”便是《水浒传》中的宋江。


    IP属地:江苏2楼2011-08-03 11:21
    回复
      2025-05-11 05:19:02
      广告
      与小说《水浒传》颇不同的是,宋江揭竿起义后,其实很快就离开了梁山泊,转战山东、河北、河南之间,史书说他“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领起义军由沭阳乘船到海州,屡战屡胜的宋江也许并没有意识到,在这里他将会碰上一个大麻烦。
      


      IP属地:江苏3楼2011-08-03 11:22
      回复
        张叔夜显然是准备充足的。在风闻宋江将要入侵海州之前,张叔夜早就派出了骑兵侦察,同时部署了上千名官兵埋伏在海州城郊。张叔夜的办法是用轻兵临海挑战,引诱起义军弃船登陆。果然,义军登陆,立刻遭到伏兵的包围,指挥若定的张叔夜派兵掩杀其后,烧毁了义军的船只。起义军陷入重围,退路已断,损失惨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率众投降了宋朝官兵,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此役朝廷大胜,结果是张叔夜“加直学士”,升迁为济南知府,功成而名就。


        IP属地:江苏4楼2011-08-03 11:22
        回复
          今天我们见到的海州白虎山石刻,记载的是张叔夜在平宋江前一年(1120年)重阳节登高游玩的事情。逸笔草草,只书写了几位同僚的姓名,仅在碑文最后的“戏书”二字上,依稀能看出张叔夜当年勃发的兴致———身逢乱世,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尽管那一年,他已经五十六岁了。


          IP属地:江苏5楼2011-08-03 11:23
          回复
            关于这段历史的残迹,海州地区至今仍有叫做“好汉茔”的地名,据传是义军好汉被张叔夜所杀后埋葬的地方。就好汉茔确切地址一事,笔者曾在海州问过许多老人,所知者寥寥,有云在青龙桥东,有云在白虎山南果林处,莫衷一是。比较值得相信的是,北宋李若水在《忠愍集·捕盗偶成》中提到:“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杀人纷纷剪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惊谔。”宋江等人应当是接受招安了。


            IP属地:江苏6楼2011-08-03 11:23
            回复
              这应当是张叔夜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但是他清醒地意识到,相对于农民义军的“内忧”,金兵“外患”则更加令人担忧。尽管张叔夜早年曾经出使过金国,对其地形、部署以及南侵的狼子野心十分了解,但他一再给朝廷的警告却被置若罔闻。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焦虑的张叔夜上表请求朝廷派发骑兵断敌后路,但这个请求没有被采纳。直到战事告紧,钦宗才下手札催促张叔夜勒兵勤王。史载张叔夜亲自率领中军,儿子伯奋率领后军、伯熊率领前军,抵达京师开封。


              IP属地:江苏7楼2011-08-03 11:23
              收起回复
                张叔夜立即劝说钦宗效仿唐明皇躲避安禄山,移驾襄阳,恢复元气后再夺河山,钦宗也表示首肯并亲自检阅了张叔夜的队伍,“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帝益喜……”但那时候,留恋故土的钦宗仍然抱有一线希望,希望通过使者催促更多的地方军队前来保卫京师,可悲的是,钦宗再也没能看到一支队伍前来的影子。


                IP属地:江苏8楼2011-08-03 11:24
                回复
                  2025-05-11 05:13:02
                  广告
                  这年的开封保卫战中,宋军在张叔夜的指挥下曾取得一系列的胜利,然而在生死存亡的关头,钦宗愚蠢而狭隘的念头再次泛起,他甚至更愿意去相信一名叫郭京的神汉,不顾守将的反对,下令撤去城上守军,大开城门,让神汉请“神兵”退敌。结果是金兵乘机攻陷汴京,徽、钦二帝及皇族大臣等大批人员束手就擒,并作为俘虏押解去北方。


                  IP属地:江苏9楼2011-08-03 11:24
                  回复
                    张叔夜是屈辱而且悲愤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如果他选择了像其他地方军队一样“明哲保身”的办法,也许他至少可以瓦全自己,但是为了国家,他站了出来。这一切究竟该去指责谁呢?在钦宗皇帝执政的黑暗时代,民间曾有谚语说:“城门闭,言路开;城门开,言路闭。”它描述的是这样一种格局:只要金兵侵边犯境的消息传来,朝廷就会下达征求直言的诏书,然而局势只要稍微缓和,执政者就会暗中对那些直言的臣子加以弹压(张叔夜第二次任海州知州即为蔡京的谗言)。


                    IP属地:江苏10楼2011-08-03 11:25
                    回复
                      1127年的春天,张叔夜仍然摆不脱内心的震惊和绝望,他宁愿相信这只是一场噩梦。5月14日,当俘虏队伍即将经过边境线时,他的神情异常激动:衰朽身体的背后,是自己的故土,那大片的北宋故疆,至少还存在着宋王朝的许多地方武装力量。而眼前,只要跨离白沟(宋金边界线,今河北定兴县境内)一步,就意味着身处异国,东山再起将永远只能是个梦想。


                      IP属地:江苏11楼2011-08-03 11:25
                      回复
                        是不是要跨出这一步?这一刻,《宋史》是这样记载的:“(张叔夜)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
                        第二天,晴,在黄河边上一个破旧的营寨里,同僚们发现了张叔夜的尸体,他是面朝南方的。他的魂魄,就像一支枯瘦的松枝,已然在北地的劲风中戛然而断。


                        IP属地:江苏12楼2011-08-03 11: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