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春吧 关注:642贴子:9,593

【文字】第一章.走马上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九月三十日,是李曦正式走马上任的日子。
一早起来,莲莲和妙妙服侍着他梳洗毕,将四品的绯袍穿好了,腰系玉带,配金鱼袋,头戴乌翅幞头,英俊之余,倍增几分说不出的威严之感。
李逸风手捧天子剑,就在门口等着。
因为在任命裴耀卿和李曦出任江淮转运正副使之前,漕运对于朝廷来说,并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漕运量也都不大,所以一直以来,朝廷并未设置专管漕运事务的官吏,仅是由户部命下的度支和水部两位来负责郎中兼理。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遇灾荒或对外发动战争,才临时兼官加“知水运”或“水运”等衔主管漕运事务。如贞观十九年,太宗皇帝征高丽时,命太常卿韦挺“知海运”,崔仁师为副并“知河南水运”,负责向前线输送物资。
再如咸亨三年,关中发生饥荒,高宗皇帝委任监察御史王师顺以“运职”,负责漕运晋、绛州之仓粟以赈济饥民。但这两次委任,不到一年就撤销了。
所以说,江淮转运使司是个崭新的衙门,一切官制佐吏等等,都是需要逐渐配备齐全的,而李曦觐见的时候,玄宗皇帝就已经明说,裴耀卿虽然出任江淮转运使,但他身上还担任着京兆尹的官职,相比之下,显然还是京兆尹的事务更加重要一些,所以真正负责江淮转运使司衙门日常事务的,自然就是李曦这个副使。
身为真正的主事人,这江淮转运使司的官员任命,李曦自然是有着极大的建议权,所以他也就毫不犹豫的开口要人要官。
江淮转运使司直接隶属于政事堂,主官江淮转运使为正五品上,副使为从六品上,下设赞事二人,协助副使,正七品下,丞一人,署理衙门日常事务,从七品上,主簿一人,正八品上,督漕使六人,从八品下。
这个官职配备,不算高,但是因为身为江淮转运副使的李曦身上还加着督京畿粮道事,所以很显然,这个衙门就是专事专管,总管一切漕运事务的最高衙门,因此,官不大,权却未必小。如果再算上李曦肩膀上还挂着一个翰林侍的名头,意思是他随时可以请旨觐见玄宗皇帝禀报事务的,那么这份权力的含金量还要再上一个台阶。
既然要负责起这一摊子事务,李曦自然要求属下的官员使用起来必须得心应手才好,所以,在他的提议之下,李逸风这个不久之前请辞的从九品奉礼郎,就被破格提拔为江淮转运使司丞,官居从七品上。而如今还远在蜀州的大舅哥柳荣,则由白身直接跃升为正八品上的江淮转运使司主簿。
身为李曦身下除了两个尚未具体委任的赞事之外,李逸风这个丞堪称是最有实权的人物了,今日上任,李曦便直接命他怀抱天子剑,以示威严。
辛苦半年,李逸风等的就是这一天。
他先是入别人的幕府为人做幕僚,到后来好不容易混了一份官身,却是在从九品上一呆就是十几年,无论如何都爬不上去了,一直到在蜀州见到李曦,他坚决的看好李曦的前程,在李曦还是白身一个的时候就委身投靠,到今天,总算是他得到了回报。
半年之前,他才因为风评之事被迫告病辞去晋原县主簿一职,但是仅仅半年之后,他已经走马上任正八品上的江淮转运使司丞。
从从九品上,到正八品上,他这一跳就是六级
正八品上,即便是在晋原这样人口众多的上县,身为县丞的裴俊也不过就是从八品下而已,比他还低了三个档次如果是那些人口较少的下县,从七品下可就是一位县令老爷了,而他距离从七品下,只有一步之遥了。
世家出身恩荫得官的,又或者高中进士从此青云直上,固然是无数人的梦想,但是能有那个幸运的,却毕竟是少数,可以说,绝大多数为官做吏的人,这辈子就盼着能当上几年的县令大人,就已经是最大的梦想了。
而现在,他距离这个梦想已经是那么近
甚至于,如果单从职权上来论,他这个江淮转运使司丞的实际权力可比一个下县的县令老爷要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1楼2011-08-04 06:25回复

    而眼下他在正式到江淮转运使司去就职之前先到各个衙门去点卯报道,其实就是第一次接触和试探,这一次关系拉拢好了,此后做起事情来,自然也就心里有底了。
    因此,李曦对于这次的拜访,非常看重。
    与李逸风一路走着到大门口的功夫,李曦耐心地叮嘱着一些事情,虽然知道李逸风做惯了这种处置细务的官儿,但是毕竟他要先自己一步过去整理一下资源,顺便也要先把朝廷吏部打发过去的那些胥吏都挨个儿的过一遍熟悉一下,这事儿可不简单。
    可以说,李逸风这一次去能做到什么程度,将直接关系到此后这些胥吏们办事的效率问题,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后李曦能否如臂使指的使唤他们做事。
    所以李曦自然是不厌其烦地与李逸风交代一些细节。
    一路说到门口,两人这才各自上马。
    原来在地方的时候,即便做官,也往往都是坐着马车来去,但是在长安城里的风俗,百官们却更喜欢骑马,反倒是女子出行,往往都是坐车,而只有皇帝,或者是上了年岁的几位老王爷,诸如薛王和薛王妃等几人,才有资格乘坐肩舆。李曦和李逸风都是新近任职,自然不愿意在这方面做露头鸟,所以便也都是骑着马去就职。
    李曦一马打头,李逸风紧随其后,后面还跟着三匹马的随行,一行五人直奔宫城。
    到了宫城的门口,李逸风便带着一个随从转奔旁边新划给江淮转运使司的衙门口,而李曦则带着另外两个骑马奔户部。
    户部、刑部,一路走过去,李曦小心谨慎地拜见了户部的两位侍郎,和刑部尚书、左右侍郎,这些大员们虽然未必瞧得上李曦的职衔,甚至心里还隐隐约约有些埋怨皇帝又给自己这边塞过来一个插话的,不过毕竟李曦年纪轻轻就声名在外,所以哪怕对方是堂堂的户部尚书或者刑部尚书,对他也都是客客气气的。
    彼此恭维几句之后,李曦与他们交换意见,很快就厘定了自己这个员外郎的职权范畴:基本上就是遵循玄宗皇帝的意思,在部内事务上,李曦只挂名,没有具体的责权,只是在处理个别事情上,报请尚书大人同意之后,李曦随时可以介入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务。
    从刑部告辞出来之后,要去吏部这个最最重要的衙门,李曦反而松了口气。
    自从今年三月侍中、吏部尚书裴光庭去世之后,吏部尚书一职悬空至今,而吏部的两位侍郎,则分别为苏晋和李林甫,可想而知,这里虽然号称六部之首,权力极大,但是对于李曦来说,却并不至于太过压抑。
    进去之后,李曦先是去礼节性的拜访了吏部左侍郎李林甫,双方只是点到即止的聊了几句不着边际的话,彼此心中有数,早就约定好的,在任何公众场合下,大家都是装作不认识的模样,所以自然不便深谈。
    但是李林甫是保举自己出仕的,就称恩公亦不为过,所以彼此说话热络一些,倒也不至于有什么影响,至于一些私底下的事情,自然是大家心中有数的,反倒是不需要细说。
    最后来到苏晋的公事房,看着一个进来奉茶的胥吏退下去,李曦夸张地捶着腰,苦笑道:“老大人救我啊,怪不得人家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六部衙门挨刀过……户部和刑部走下来,真真是累死我也”
    苏晋笑笑,不动声色地道:“以后比这个累的事情还多着呢,现在累些,未必就是坏事”
    李曦笑笑,他自然明白苏晋的意思。
    眼下只是礼节性的拜访而已,可以称之为报道,也可以称之为述职,并不牵涉到什么具体的利益和纠纷,所以大家自然是你好我好的,但是将来呢?
    一旦牵涉到了具体的事务,牵涉到了利益,只怕自己要跑到这些衙门里来扯皮吵架的时候还多着呢牵涉到了具体利益,要么就是真金白银的,要么就是人情礼往的,人家可就不会那么客气的礼遇了。
    当下夸张地捶了捶腿,李曦便坐好了,道:“吏部这边,一切就有劳老大人了。”
    


    3楼2011-08-04 06:2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额,粉个呗。


      5楼2011-08-04 06:26
      回复
        前派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1-08-04 08:14
        回复
          再占个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1-08-04 08:25
          回复
            卡位占


            9楼2011-08-04 10:07
            回复


              IP属地:北京10楼2011-08-04 10:09
              回复


                11楼2011-08-04 11:4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12楼2011-08-04 13:39
                  回复



                    13楼2011-08-04 13:48
                    回复
                      可以插了


                      14楼2011-08-04 14:35
                      回复
                        哇,很爽啊


                        15楼2011-08-04 14:35
                        回复
                          楼主辛苦了。


                          IP属地:陕西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1-08-04 21:23
                          回复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IP属地:湖南17楼2011-08-05 14: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