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的扶阳名医,多为得享八九十岁之修龄,甚至寿过百岁者。扶阳名医之间,多有长期大剂量服用附子剂养生祛病的习惯。若以每周服用二两附子来计算,毕生服用附子量,应至少达五百斤,多者更愈千斤以上,故长期服用附子之安全性,应不容置疑。历代名医医案中把附子300g(这算现代度量)一个时辰分次服用亦可常见,但一般有甘草为臣佐。现在进行LD50测试时,小白鼠服用至相当于人体日服附子数十斤之浓缩给药量,仍无一死亡,亦观察不到有因长期服用而致脏腑损害之现象。
附子的加工过程中,除个别制附成品,是因过度漂水,而有效成份大量流失外,生产户更常使用剧毒致癌化工原料,来进行祛皮,增白和染色等流程,并超量灌胆增重,以求低成本生产出好看又重秤的含毒制附.临床上,很多不类乌头碱反应之附子中毒个案,或患者服用附子剂后之特异不适现象, 其实,多半是附子内的人为添加剂引起的。
传统规范生产要求,制附子为以江油本地新鲜收成的泥附子,洗净后当天下午或晚上必须入池浸胆,每一千斤鲜附子,配五百斤胆巴,一般为先泡胆巴6-7天,然后流水退胆5次,每次1 天,再进行祛皮,切片和热处理而成。此法一般需用五斤左右鲜附子,来生产出一斤制附片,成品轻脆,色黄而切面无光泽,略呈浮水。正宗的制附子质地很脆,但我们常见坊间的药店,要动用到大铜锺来把附片捣碎,便是现代商人不良的加工方法做的好事,这样的附子含有现代化学成分特别多。
所以研究毒性尝百草后而下结果可能不准。要是看药效,倒是非常好,会给同道一个标准的借鉴。我说的是现代人用现代炮制的附子,会给现代中医人一个良好的借鉴。所以赞顶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