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水吧 关注:73贴子:1,134
  • 3回复贴,共1

白话《史记》 鲁世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他的名字叫旦,周公是他后来的官职。周武王继位以后,周公旦常辅佐他,为周人灭商,做了贡献。周武王伐纣胜利以后,遍封功臣,就把周公旦封在了少昊(这是传说中东部的一个古圣人,也有人说他就是伏羲)的旧地之城曲阜,是为鲁公。但是周公没有去鲁国,而是留在朝里辅佐周武王。
周武王次年就回到陕西镐京驾崩了,儿子周成王还年少,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这个小主子登基四方诸侯不怕他,就自己代替周成王摄政当国。于是,周公的三个管叔就生气了:“按理说,老二(周武王是老二)死了,也应该我老三继位,凭什么你这个老四(周公旦是老四)继位。”于是,散布谣言,说周公旦要害死该继位的周成王,自己当天子。周公连忙向姜子牙、召公等人解释:“我之所以摄国家之政,是怕天下背叛我们大周。现在成王年少,我所以得这么办,是为了成就大周。”
不久,管叔等人果真作乱,并且联合东夷起兵。周公就兴师东伐,诛杀了管叔等人。
周公接着摄政,而周成王则只是当个小孩,读书而已。周公还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去给周成王当伴读的。如果周成王犯了错,比如把玩的尿泥带到课堂上了,周公就打伴读的自己的儿子伯鲁,来吓唬周成王。
后来,周成王长大了,能听政了,周公就还政于成王,自己从天子的宝座位子上下来,北面就臣子之位,歔歔然如同很畏惧的样子。
此时,伯禽也长大了,周公就让伯禽到自己的封国鲁国去,替自己治理鲁国,临走,周公告诫自己这儿子伯禽说:“我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我在天下来讲也是不贱(卑贱)的了。但是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洗澡吃饭总是打断,出来接待士人),起来接待士人,这样犹恐还失去天下的贤人你。你到了鲁国,一定不要因为是国君而骄傲地对待他人。
周公死后,周成王就命鲁国可以祭祀周文王。这样,鲁国就有了天子之礼乐班子,这是为了褒奖周公之德的。
鲁国这个地方,和当时山东很多地方一样,自古是东夷之地,伯禽到了这里之后,连续工作了三年,然后才回到镐京向周公汇报,当时周公还没有死。周公问他:“怎么花了这么长时间才来汇报?”伯禽说:“我在那里变掉他们的风俗,革除他们的礼仪,所以花了三年的时间。”姜子牙也被封到了齐国,齐国在鲁国北,都城山东中东部的临淄,结果五个月就回来汇报了,周公说:“你怎么回来的这么快。”姜子牙说:“我把咱们的君臣之礼简单地在那儿推广了一下,顺应他们的风俗而做。所以很快就完事了。”周公于是叹说:“呜呼,鲁国后世将要北面而事奉齐国吧。政治如果不是简单平易,民众就不会亲近政府。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伯禽把繁琐在礼仪在东夷地区推行,周公认为会疏远民众和君主的关系。礼仪确实代表着制约,各等级间的差异不可逾越,这样,下层级的人也不敢僭越作乱。平易近民,百姓也参与,有助于发展。
礼仪繁琐,有助于稳定,平易参与,有助于发展。不管怎么样,鲁国从开国之初,就朝着一个礼仪之邦的治国模式去发展了。而齐国则不那么拘束,以发展国力为追求和能事。后来鲁国出了个大圣人孔子,齐国出了个大能人管仲,也就不奇怪了。
伯禽死后,儿子鲁考公继位,随后是鲁炀公、鲁幽公、鲁魏公、鲁厉公、鲁献公、鲁真公濞、鲁武公。
鲁武公这时候已经是周宣王时期,鲁武公九年的时候,带着长子括和小儿子戏,到西边镐京去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很爱这小儿子戏,要鲁武公立戏当鲁国太子。周朝的樊仲山父进谏说:“废长立少,不顺啊。不顺,就会出乱子,而这是你作为王命指定的,出了乱子,你必然要去诛杀那犯事的。所以,出的命令,一定得是顺的。命令如果行不下去,那政权就立不起来了,命令行下去但是不顺,民众也要抛弃上峰。下级的人事奉上级的人,少的事奉长的,这就叫作顺。如果鲁国这么干,把小的立为太子,诸侯必都这么学。这时候,这时候,如果你去诛杀这样的诸侯,那是自诛王命。所以诛杀也不是,不诛杀也不是。您好好考虑考虑吧。”周宣王不听。终究让鲁国立了这小的当太子。继位后是为鲁懿公。



IP属地:河南1楼2011-08-09 18:28回复

    齐桓公派人要求把管仲引渡到齐国。鲁国大臣施伯对鲁庄公说:“齐国想得到管仲,不是要杀了他,而是要任用他。这管仲是个大能人,齐国用了他就坏了,对我们就不利了。不如杀了管仲。”鲁庄公不听,于是把管仲装在囚车送回齐国。齐国果然任用管仲为相国。虽然齐国国力开始发展,很快和鲁国拉开了差距(原本齐鲁等强的)。
    鲁庄公十三年,鲁庄公和曹沫一起与齐桓公在柯邑会盟,曹沫在盟会上劫持了齐桓公,要求齐桓公返回这几年侵占的鲁国土地。齐桓公答应。散会回国以后,齐桓公要反悔,管仲劝谏,终于把土地还给了鲁国,这件事令齐桓公有信义的名声,开始在诸侯国际传递。
    鲁庄公十五年,齐桓公开始成为霸主。
    鲁庄公三十二年的时候,鲁庄公快去世了。从前,鲁庄公有一次到郊外去完,看见一个临党氏家的女孩,叫孟女,长得特不错,鲁庄公就追她,女孩跑到门里,不开门,鲁庄公许诺,说:“你开门吧,芝麻,我以后立你当夫人!”“真的吗?你起誓。”鲁庄公说,好,我起誓。
    于是,门开开了,俩人就好了起来,随后,鲁庄公就割破胳膊跟她盟誓,说以她当夫人。
    可是,回去向老妈一汇报,老妈文姜极端不同意,非得叫鲁庄公去齐国娶贵族女儿,即齐国公族之女,简称公女(那时候不叫公主)。
    鲁庄公没办法,只好安排孟女当妾,自己还跟孟女生了个儿子。但是鲁庄公又任性,就拖着,硬是不去齐国娶正夫人,拖了一年又一年,拖了十多年,直到自己三十多岁,就是不去齐国娶媳妇。
    到了鲁庄公三十六岁,妈妈文姜去世,鲁庄公才去齐国娶了个公女,当作了正夫人。但是鲁庄公不肯跟齐国公女生孩子,目的就是以便让自己和小妾孟女生的孩子,未来能当国家继承人。
    这一年,鲁庄公和孟女生的孩子,大名公子般,也到恋爱的季节了,听说梁氏的一个女孩好,于是带着人跑去梁家找那女孩。刚好,公子般的马夫,瞅着梁家女孩,也觉得好,就在墙外边,不三不四地逗着那梁女孩说话。把公子般气坏了,好你个马夫,敢抢我的马子。
    公子般回去就把这马夫按着用鞭子抽了一顿。
    鲁庄公听说这件事了,就叫来公子般说:“老大啊,听说你打了荦了,荦这个人很有把力气,能举起城门扔出一丈多远,而且他脾气还特大,这样的人,是不能抽完了就放那儿不管的。”
    公子般问:“那应该怎么办?”
    鲁庄公说:“应该杀了啊。不然,他就要贼害你了。”
    公子般回去,正准备找机会找理由杀这马夫荦。结果,这时候,鲁庄公却一下子病死了。
    由于正夫人齐国公女没生出儿子来,那就该鲁庄公和小妾孟任生下的公子般继位。于是公子般继位,因为忙着继位,也就没来得及杀马夫。
    鲁庄公有三个弟弟,最大的弟弟叫庆父(是异母弟弟,其母是鲁桓公的妾),庆父出身低,从前看着大哥鲁庄公当国君吃香喝辣,庆父心里又自卑又自狂,就想把鲁庄公的儿子赶尽杀绝,好轮自己接班。现在看鲁庄公死了,就立刻收买了那个挨公子般打过的马夫,趁公子般一不留神,把公子般给杀了。
    公子般死了,接下来就该别的妾生的儿子接班了。庆父对着鲁国大臣们嚷嚷了半天,最后,硬是把鲁庄公的妾生的儿子中最小的公子启立为了国君,是为鲁闵公。
    八岁的鲁闵公登上鲁国大典。鲁国这里死了个新国君(公子般)又换了一个,出了这么大的事,霸主齐桓公当然要过问。齐桓公派人也来参加鲁闵公的继位典礼,借以观察鲁国形势。使者回来以后,齐桓公问他:“怎么样,鲁国现在已经没事了吗?安定了吗?”使者就对齐桓公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齐桓公问,那我可以趁机吞灭鲁国吗?使者说:“不可以啊。鲁国人还深深秉持着周礼,周礼,那是国家的根本。一个国家要灭亡,就像大树一样,一定是根本烂了,树叶才会掉。鲁国人不抛弃周礼,根本不坏,您是不能动它的啊。您应该帮着平息鲁国的混乱,这才是霸王之器啊。”
    


    IP属地:河南3楼2011-08-09 18:28
    回复

      是凡“灵”字,都不是好字,楚灵王就着这种乖张不正经的灵字的代表。
      鲁昭公十三年,楚公子弃疾弑杀其君楚灵王,自己继位,是为楚平王。
      鲁昭公二十五年,出事了。季氏(也就是季孙氏)与郈氏斗鸡,季氏把鸡羽毛上涂上芥末(想迷对方的鸡眼),郈氏则干脆在自己的鸡爪子上装了青铜套,一下子把季氏的鸡给蹬了。季氏掌门人季平子一下子怒了,恨郈氏,就硬去侵占了郈氏在曲阜的宅基地。郈氏掌门人昭伯也恨了季平子。还有一桩事,臧氏的子弟臧会触犯了家法,逃藏在季氏的家里,臧氏掌门人臧昭伯知道了,就抓了一个季氏的人,也关在自己家里。季平子怒了,就把臧氏的家臣也抓来,关在自己家里——不知道您搞明白了没有,总之,这鲁国的人一点也不文雅。
      于是,臧氏、郈氏因为这关人和斗鸡宅基地的事,都恨了季氏,于是跑到鲁昭公那里告状,告季氏的状。鲁昭公很有正义感,于是就带着人去伐季氏,攻进了季氏家院(当然这家院不是一般的家院,肯定很漂亮类似贾府了)。季平子猝不及防,被打得没处跑,登上了一处高台,向下面的鲁昭公请罪,说:“您因为听了谗言,不察我的实际情况,就怪责我。如今来诛罚我,我,我请求把我放逐到沂水之外,可以吗?”
      鲁昭公不同意。
      季平子说:“那,就把我囚禁在费邑。”
      鲁昭公还是不答应。
      季平子说:“那给我五辆车,让我出亡他国吧。”
      鲁昭公还是不同意。旁边子家说:“您都不同意,您想怎么样啊?”
      鲁昭公说:“我想让他死去!”
      子家说:“您还是别这样的,答应他说的这些吧。现在,政事出自于季氏,那已经很久了(季氏长期多代担任鲁国执政官,且三分公室和军队,家族极其势大),他们的徒众甚多,你逼急了他,就不好办了。”鲁昭公不听。旁边的郈伯也帮着鲁昭公说:“不行,非得杀了他,让他抢我宅基地!”
      这时候,叔孙氏就听到消息了。叔孙和季氏、孟孙,正是这三桓,其中季氏家族势力最大,叔孙氏的家臣们就商量:“没有了季氏和有季氏,哪个对我们家族有利。”大家想想都说,那还是有季氏有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嘛)。于是,叔孙氏的家臣就带着武装,跑到季孙的大院里,去抄后路攻打鲁昭公。这时候,孟孙氏同于同样的原因,也攻进来了,季孙也展开反攻,打得鲁昭公落花流水,一直跑到了齐国。
      (这一年孔子三岁。)
      鲁昭公见到了齐景公(其实齐景公也面临着国内卿族如田氏势大的问题,并且几十年后田氏就控制了君族),齐景公说:“来了不容易啊,我给你一千个社叫你去住着吧,可好。”
      随从子家说:“您把周公的祖业丢了,在这儿当他的人臣,划算吗?”
      于是,鲁昭公没有接受齐景公的“封赏”。
      鲁国毕竟是礼乐治国,强调君亲仁德的国家,三桓虽然把国君打出去了,但是碍于传统的熏陶,心里还是哆嗦,也不干为太甚。叔孙氏掌门人叔孙昭子,没有参加这次内讧(去打的是他的家臣),他从外地出差回来了,季平子见到他,问他:“我怎么办啊,你帮我想想。”说完,朝着叔孙昭子就顿首磕头。叔孙昭子说:“你怎么办啊,人谁不会死,你以驱逐了自己的国君而成名,将来子孙们怎么看你啊!”季平子也急了,说:“只要你能让我重新事奉国君,对我真好比白骨重新使之生肉。”
      于是,叔孙昭子作为调停人,就跑到齐国去了,见到鲁昭公,说请鲁昭公回来。可是,随后,季平子和孟孙还是后悔了,不希望鲁昭公回来了,于是,这事也就没有办成,只把叔孙昭子活活气死了。
      鲁昭公二十六年春天,齐景公发兵进攻鲁国,夺了鲁国的郓邑,让鲁昭公去那里住着去了。并且,齐景公计划随后发兵,直接送鲁昭公回曲阜复位。于是,鲁国内的三桓等人,赶紧花钱贿赂齐景公的大臣们。于是,齐臣子将就对齐景公说:“我们替鲁君办让他回国事,总是出怪异。宋君宋元公为了鲁国能回国的事,去找晋国人帮忙,结果他半路上就病死了。叔孙昭子也来办鲁君回国的事,结果他也好好的,没有什么病就死了。看来,上天已经放弃了鲁君了,或者鲁君哪里惹怒了鬼神。您最好也别急着办了。”
      


      IP属地:河南5楼2011-08-09 18:28
      回复

        表面上好像季桓子(是当时鲁执政者)贪于女乐,于是孔子看不惯而离开鲁国。实际是孔子要堕毁三桓的首邑的城墙,目的在于削弱三桓家族势力,还政于鲁定公,从而起到加强君权的作用。这种跟三桓对着干的作法,注定了孔子的下岗。孔子抱着这样的崇君的学说到各国游走,各国实际掌握着实权的卿族,也不可能容他,注定周游一圈也是失败。
        鲁定公十五年,鲁定公死,儿子鲁哀公继位
        鲁哀公五年,齐景公死,次年,齐国卿田乞弑杀了齐景公的继承人孺子。
        鲁哀公十四年,齐卿田常弑掉齐简公(齐景公的另一个儿子,齐国的情况和鲁国一样,甚至更惨,鲁国三桓还不敢弑君)。孔子知道做也是没用的,但是作为下岗大夫,出于责任,劝说鲁哀公伐齐以讨田常的弑君之罪。鲁哀公叫他跟三桓说去,三桓固然不管,遂罢休。
        鲁哀公十六年,孔子死。
        鲁哀公二十二年,越王勾践灭掉吴王夫差。
        鲁哀公二十七年,季康子(季氏掌门人,同时是鲁国执政官,名季肥,食言而肥,就是鲁哀公讽刺他的话)死掉。鲁哀公想趁这机会联络外国诸侯讨伐三桓(试图给自己挽回点权力),于是,三桓反进攻鲁哀公,鲁哀公逃到越国,遂死。儿子鲁悼公继位。
        鲁悼公之时,三桓更加强大,鲁君如同小侯,卑于三桓家族。
        鲁悼公十三年,赵魏韩三个卿族灭掉卿族智氏,三卿掌握了晋的大权。随后三家分晋,进入战国时代。
        鲁悼公三十七年,鲁悼公死,儿子鲁元公继位。鲁元公二十一年死,儿子鲁穆公继位。
        鲁穆公时代已是战国时代,三桓这时已经衰弱,鲁穆公也顺应和借鉴当时战国流行的法家改革思想,引入郡县取代家族分封,一定程度地恢复了些君权。
        鲁穆公三十三年,鲁国这里出现一个爱国主义的女子。当时有一个鲁国漆匠的女儿,她有一天无缘无故地大哭。人家怪问她缘由,她说:“我忧虑于我们国君又老又悖,孩子又小又愚,而国内愚蠢和伪诈之人越来越多啊。”
        听者无不大笑:“这事用你来操心啊。”
        不久,鲁穆公果然死掉,鲁国果然大乱,齐、楚趁机出兵攻之,鲁国男子扛起青铜武器战斗,妇人转输给养,不得休息。这漆匠女,在混乱中不知死活。
        儿子鲁共公继位,二十二年后死掉,儿子鲁康公继位,九年后死掉,儿子鲁景公继位,二十九年后,儿子鲁平公继位。这个时候,战国七国皆已称王。
        鲁平公二十年,鲁平公死掉,儿子鲁文公继位,当年,楚怀王客死于秦国。鲁平公二十三年时死去,儿子鲁顷公继位。
        鲁顷公二年,秦国白起拔取楚国都城郢都,楚顷王东迁都到陈城。楚的东迁,给鲁带来了压力,楚向西打不过秦,就到鲁国这里找补偿。鲁顷公十九年,楚国伐取鲁的徐州(山东滕县)。鲁顷公二十四年,楚考烈王伐灭鲁国,鲁国并入楚国领土。鲁顷公废为平民,鲁国绝祀。鲁顷公死于柯(就是鲁庄公曹沫和齐桓公盟会并劫持后者的地方,山东阳谷县)。
        太史公曰:我听孔子说:“甚矣鲁道之衰也!”我看庆父以及叔牙还有鲁闵公时期,鲁国何其乱啊。鲁隐公鲁桓公的相杀,襄仲杀了嫡子,三桓作为臣子而打跑了鲁昭公。他们的揖让之礼都还有,但是行事为什么这么暴戾呢?(这也只能说明,礼乐不能治国,不能维系贵族统治秩序的和谐,说明孔子理论的破产。)
        潇水曰:以阶级斗争学说来解释鲁国的历史,肯定是解释不了的,这里,都是贵族阶级内部是事。阶级斗争学说不能解释太多的历史阶段,信也。
        这种家族政治、贵族政治,在中国后来的历史上再没有了,而诞生于这种政体下的孔子思想,到了未来的朝代,固然不可能还是孔子的原装思想了。若说复兴儒家,不知复兴哪个时段的儒家思想。这个尚且解决不了,谈何复兴儒家。
        不论重事功的齐国、晋国,还是重礼乐亲恩的鲁国,都出现了卿权架空吞噬君权的现象,只不过鲁国稍微文雅一点,比齐晋的流血少一点,姜子牙和周公的预言其实都不准确,他们开创的分封制使得齐鲁的命运都有了共性,而搞复杂的礼还是简易顺俗的礼,只是第二位的问题,并不是预测命运的大区别点,也不是改变国运的主要因素。
        


        IP属地:河南7楼2011-08-09 18: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