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湖钩沉(二)
历史悠久的戴家舍
戴家舍,初名上三灶、九里港,后称湖南庄、戴家庄,清康熙年间易为现名。抗日战战初期,被人民政府命名为临湖乡。1948年底兴化解放后一度更名为临湖镇。1950年6月恢复现名。戴家舍的庄址南濒梓辛河,与“南荡古文化遗址”隔河相连,东近渭水河,北接得胜湖、车路河,西邻垛田镇芦州、旗杆荡。距县城9公里。
史载,“发生在距今5600年前的最后一次大海浸,使江淮海岸线向西推进到高邮湖西岸,现今的高宝湖及其以东的里下河地区处于海湾中。”“海潮退后,海岸线东移至阜宁——盐城——如东拼茶一线,其时兴化——东台成为泄水通道,兴化城一带已露出水面”经过黄河河水及雨水的漫长的淋洗过程,戴家舍周围的土壤逐渐脱盐,为植被所覆盖,形成水草丰美的湖荡沼泽洼地。
距今4600——4000年间的龙山时代至夏初的新石器文化晚期,从黄河流域迁徙东夷的一支部落,渡浍水,越淮河,来到现今的戴家舍的南荡中生活。从此,兴化境内有了人烟,先民们世世代代繁衍于此,生息于此。戴家舍境内的古南荡人是迄今为止世人所知晓的兴化人文始祖。她的出现,拉开了兴化人文历史的帷幕。
“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楚令尹昭阳率兵攻魏,破襄陵,得八邑,逐裂海滨之地(兴化)为其食邑。”(《兴化市志。大事记P10》)部分楚国将士来到城东的芦州、戴家舍一带“围海造田,试种水稻”。从此,古戴家舍人开始走向文明。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吴王刘濞建都广陵。他曾招纳流亡人士到兴化招远场铸钱煮海。其时,生活在戴家舍一带的先民有了第一个地域名——上三灶(该地名因史载而得以流传下来)。他们与盐同煎,尝尽了人间的艰辛。
传说,秦国使者陈轸与张仪一同共事于秦惠王,国宝和氏璧失落后,张仪怀疑陈轸将和氏璧偷给昭阳将军带到兴化藏到率头湖中镇妖。由此,得胜湖便因藏过和氏璧而成为“真龙宝地”,并从而产生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流经得胜湖及其南、北端的三条运盐大河——车路河、梓辛河、白涂河,从城东贯穿直通黄海。相传,这三条大河是海龙王从卧居兴化的黑龙身上抽出的三条筋形成的。海龙王的八太子白龙奉父王之命于汉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沿北运盐河溯水而上,欲到兴化盗取秦惠王的国宝和氏璧。白龙游至率头湖东的马家渔簖口(今之林湖乡马家簖村),见西面不远处的得胜湖中黑浪滔天,雾气腾腾,不禁一怔。恍惚间,其龙须触到渔簖,忙缩头抬身向西南方向跃去。一道白光射入率头湖与湖南大荡交汇处的南运盐河中。白龙头枕河北上三灶南端的渔民修筑的供栖息用的小土墩(今之戴家舍庄址处),尾触河南水荡沼泽处(今之南荡北端)。白龙睁开眼,但见这里湖水溅溅,荡草芊芊,鸟雀阵阵。它被人间宝地迷人的景致吸引住了。于是,乐而忘返,在湖中蛰居下来。率头湖遂成为龙王辛(第八)子的第二梓(故乡)里。先民将白龙落身之处的南运盐河易名为梓辛河。将河南的水荡改叫黄家荡(白龙从黄海而来之意)。将河北小渔港改叫九里港(白龙于九月九日到此)。率头湖改称缩头湖(白龙须触渔簖惊愕缩首之意)。白龙借道而上的北运盐河,因碧绿的河水被白龙涂白而改叫白涂河。马家簖至戴家舍的一条小港汊(今之渭水河东旁)改叫白龙港(现名龙王港。传说,海龙王到兴化觅白龙王子循游过此河而得现名。)。从此,戴家舍一带的湖周围的村庄开始有了湖心白龙的传说。有诗为证:“风云聚起鱼龙狎,波浪惊翻鸟雀呼。”(元詹澍《七律。得胜湖晓泛》)“光彻玉壶栖鸟定,影沉金镜蛰龙惊”。(明初宰相高谷《胜湖秋月》)。《图经》上曾载“湖心有潭,白龙居之”。该潭位于戴家舍庄北5里处的湖心,现名老爷大堂,俗名白龙家。
现在,如果你有幸到戴家舍及其湖周围的村庄走一趟,还会听到湖中有座德州城,白龙与黑龙决战沉龙荡,白粉冬瓜(传为打开古德州城门的钥匙),金芦材(苇),团(坛)子精,蚌精,长(鳝)鱼精,活宝玉兔,金豆子、白酒潭、照妖铜镜,岳飞军扎旗杆、黄家荡操练水军,张荣湖上大摆水上八卦阵破金兵,张士城屯湖聚义军,施耐庵水浒港开馆授渔家子弟写《水浒传》等关于得胜湖的传说。
历史悠久的戴家舍
戴家舍,初名上三灶、九里港,后称湖南庄、戴家庄,清康熙年间易为现名。抗日战战初期,被人民政府命名为临湖乡。1948年底兴化解放后一度更名为临湖镇。1950年6月恢复现名。戴家舍的庄址南濒梓辛河,与“南荡古文化遗址”隔河相连,东近渭水河,北接得胜湖、车路河,西邻垛田镇芦州、旗杆荡。距县城9公里。
史载,“发生在距今5600年前的最后一次大海浸,使江淮海岸线向西推进到高邮湖西岸,现今的高宝湖及其以东的里下河地区处于海湾中。”“海潮退后,海岸线东移至阜宁——盐城——如东拼茶一线,其时兴化——东台成为泄水通道,兴化城一带已露出水面”经过黄河河水及雨水的漫长的淋洗过程,戴家舍周围的土壤逐渐脱盐,为植被所覆盖,形成水草丰美的湖荡沼泽洼地。
距今4600——4000年间的龙山时代至夏初的新石器文化晚期,从黄河流域迁徙东夷的一支部落,渡浍水,越淮河,来到现今的戴家舍的南荡中生活。从此,兴化境内有了人烟,先民们世世代代繁衍于此,生息于此。戴家舍境内的古南荡人是迄今为止世人所知晓的兴化人文始祖。她的出现,拉开了兴化人文历史的帷幕。
“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楚令尹昭阳率兵攻魏,破襄陵,得八邑,逐裂海滨之地(兴化)为其食邑。”(《兴化市志。大事记P10》)部分楚国将士来到城东的芦州、戴家舍一带“围海造田,试种水稻”。从此,古戴家舍人开始走向文明。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吴王刘濞建都广陵。他曾招纳流亡人士到兴化招远场铸钱煮海。其时,生活在戴家舍一带的先民有了第一个地域名——上三灶(该地名因史载而得以流传下来)。他们与盐同煎,尝尽了人间的艰辛。
传说,秦国使者陈轸与张仪一同共事于秦惠王,国宝和氏璧失落后,张仪怀疑陈轸将和氏璧偷给昭阳将军带到兴化藏到率头湖中镇妖。由此,得胜湖便因藏过和氏璧而成为“真龙宝地”,并从而产生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流经得胜湖及其南、北端的三条运盐大河——车路河、梓辛河、白涂河,从城东贯穿直通黄海。相传,这三条大河是海龙王从卧居兴化的黑龙身上抽出的三条筋形成的。海龙王的八太子白龙奉父王之命于汉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沿北运盐河溯水而上,欲到兴化盗取秦惠王的国宝和氏璧。白龙游至率头湖东的马家渔簖口(今之林湖乡马家簖村),见西面不远处的得胜湖中黑浪滔天,雾气腾腾,不禁一怔。恍惚间,其龙须触到渔簖,忙缩头抬身向西南方向跃去。一道白光射入率头湖与湖南大荡交汇处的南运盐河中。白龙头枕河北上三灶南端的渔民修筑的供栖息用的小土墩(今之戴家舍庄址处),尾触河南水荡沼泽处(今之南荡北端)。白龙睁开眼,但见这里湖水溅溅,荡草芊芊,鸟雀阵阵。它被人间宝地迷人的景致吸引住了。于是,乐而忘返,在湖中蛰居下来。率头湖遂成为龙王辛(第八)子的第二梓(故乡)里。先民将白龙落身之处的南运盐河易名为梓辛河。将河南的水荡改叫黄家荡(白龙从黄海而来之意)。将河北小渔港改叫九里港(白龙于九月九日到此)。率头湖改称缩头湖(白龙须触渔簖惊愕缩首之意)。白龙借道而上的北运盐河,因碧绿的河水被白龙涂白而改叫白涂河。马家簖至戴家舍的一条小港汊(今之渭水河东旁)改叫白龙港(现名龙王港。传说,海龙王到兴化觅白龙王子循游过此河而得现名。)。从此,戴家舍一带的湖周围的村庄开始有了湖心白龙的传说。有诗为证:“风云聚起鱼龙狎,波浪惊翻鸟雀呼。”(元詹澍《七律。得胜湖晓泛》)“光彻玉壶栖鸟定,影沉金镜蛰龙惊”。(明初宰相高谷《胜湖秋月》)。《图经》上曾载“湖心有潭,白龙居之”。该潭位于戴家舍庄北5里处的湖心,现名老爷大堂,俗名白龙家。
现在,如果你有幸到戴家舍及其湖周围的村庄走一趟,还会听到湖中有座德州城,白龙与黑龙决战沉龙荡,白粉冬瓜(传为打开古德州城门的钥匙),金芦材(苇),团(坛)子精,蚌精,长(鳝)鱼精,活宝玉兔,金豆子、白酒潭、照妖铜镜,岳飞军扎旗杆、黄家荡操练水军,张荣湖上大摆水上八卦阵破金兵,张士城屯湖聚义军,施耐庵水浒港开馆授渔家子弟写《水浒传》等关于得胜湖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