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期笨拙的Techno到晚期荒凉的极简ambient,不过我仍然认为,如果说Substrata或者Cirque 是他的经典,是招牌式的象征性的段子,那么相比较而言最具灵性的乃是与 Higher Intelligence Agency 合作的Polar Sequences ,不知为何,我总是倾向于这个作品,那里面真正的带有冰冷的极地采样,冰块撞击调变后的音色也是永生难忘。到了《月亮》的时候,我几乎是失望得绝望,比shenzhou 差远了,我搞不清是音乐荒凉还是创意的荒凉。而今年,这个《探空仪》没能带来惊喜,爵电在短短几年里就已经走向终点,偏偏他的方向靠拢到这种僵死的形态上来,一端又一段的loop以及毫无新意的音色让人怀疑这个流行家是否是在酒醉之后玩起了迷幻游戏,醒来之后干枯极了,境界有时候也是扯淡的概念。
第一张的重新发行,但是附赠一张BIOSPHERE前苏联电影《MAN WITH A MOVIE CAMERA》创作的电影原声。 BIOSPHERE的的音乐则是注重与意境的探寻和氛围的凝造,电子原音+简约主义+SOUNDSCAPE+北欧大海的深邃与寒冷这便是BIOSPHERE的仙音“公式”,而当你走进BIOSPHERE的音乐世界时,你会发现BIOSPHERE的AMBIENT乐章是和挪威70年代的爵士大师JAN GARBAREK,TEIJE RYDAL他们那些传达严寒地带超现实主义精神的《DIS》,《AFTER THE RAIN》一脉相传的。散布着一种广阔的,黑暗的,极度孤独的自然气息!一种冷冷的美丽直刺你的灵魂深处让你无法躲避!!! 为什么总要在漫长的春夜感受那无聊的,没有任何新意可言的骚动?为什么总是年覆一年,日覆一日听着窗外乏味的春雨之声?那不如和你的爱人一起去感受这北极的深沉之音,让你们的灵与肉完全的交融……
官方网站:
http://www.biosphere.no/
第一张的重新发行,但是附赠一张BIOSPHERE前苏联电影《MAN WITH A MOVIE CAMERA》创作的电影原声。 BIOSPHERE的的音乐则是注重与意境的探寻和氛围的凝造,电子原音+简约主义+SOUNDSCAPE+北欧大海的深邃与寒冷这便是BIOSPHERE的仙音“公式”,而当你走进BIOSPHERE的音乐世界时,你会发现BIOSPHERE的AMBIENT乐章是和挪威70年代的爵士大师JAN GARBAREK,TEIJE RYDAL他们那些传达严寒地带超现实主义精神的《DIS》,《AFTER THE RAIN》一脉相传的。散布着一种广阔的,黑暗的,极度孤独的自然气息!一种冷冷的美丽直刺你的灵魂深处让你无法躲避!!! 为什么总要在漫长的春夜感受那无聊的,没有任何新意可言的骚动?为什么总是年覆一年,日覆一日听着窗外乏味的春雨之声?那不如和你的爱人一起去感受这北极的深沉之音,让你们的灵与肉完全的交融……
官方网站:
http://www.biosphere.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