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制墨业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油烟墨的创立,开辟了中国制墨业的新领域。千百年来,制墨主要以松烟为原料,由于长年累月取松烧烟,致使松树被砍伐殆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中曾说:“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面对松树大量砍伐,墨源严重枯竭,寻求新的制墨原料已迫在眉睫,于是一种新的制墨原料——桐油烟便应运而生。
第二,制墨从业人员众多,名家辈出。宋代制墨名家见诸史册的多达百余人,张遇、潘谷、吴滋、戴彦衡、叶茂实等是其代表。他们在选料、配方、烧制、用胶、捣杵等工艺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制墨遗产。
第三,达官贵人及文人墨客与制墨工匠切搓技艺,促进了制墨技艺的发展。宋徽宗虽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在书法绘画方面颇有天赋,他创造的“瘦金体”书法,名传千古。他喜欢墨又懂制墨,还亲自实践,推动了制墨业的发展。北宋大文豪苏轼也是一位制墨爱好者,此外秦少游、陆游、黄庭坚等文人都有过参与制墨的经历。文人的参与,极大地促进了制墨技术的发展。
第四,人们不但用墨、也开始了藏墨,并出现了藏墨制墨的著作。又因墨中添加药物,人们在实用中发现了墨的药用功能,“徽墨家族”便有了药墨一员,药墨遂成为居家常备的非处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