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onart吧 关注:31贴子:199
  • 2回复贴,共1

UNIONART│110815|低调试水的艺术品基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8-15 10:59回复
    做艺术品基金最大的难度不在发布,而是在于对艺术家和作品的推广。要针对购买的作品以及画家本人,策划一系列的展览、座谈会,甚至请国外的美术评论家写评论
    推荐阅读
    金融界年中策划:乱炖基金基金独门重仓股各有“秘器”3份股权卖出华夏称不知情社保关键位置出手百亿抄底暴跌之下公私募基金在干啥新总经理上任“三把火”难烧  与引起媒体关注、动辄拍出亿元高价的拍卖会相比,艺术品基金这种新型的投资模式正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慢慢生长。
      从2007年民生银行(600016)发放第一期艺术品基金开始,25%的高收益率就让基金在艺术品领域的试水获得了初步认可。
      “这是一种纯粹的投资理财模式,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还不长,”江苏省工艺美术馆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王东伟对《望东方周刊》说,“现在我们面临通胀压力,什么东西最稳定,不会缩水?我认为是艺术品。”
      长江商学院教授、“梅摩”艺术品指数共同出版人梅建平,曾经仔细计算过艺术品投资的收益率,他认为,当下艺术品投资的回报比一般股票好,跟房地产差不多。
      因通货膨胀而生的艺术品基金
      研究艺术品基金的历史,王东伟发现,艺术品基金在国外出现的环境,与我国的现状有相似之处。
      上世纪60年代,英国有个公益性质的铁路养老基金会。当时英国全国面临严重的货币贬值,这个基金会咨询了佳士得拍卖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认为购买艺术品可以抵御通货膨胀,于是就买了一大批欧美艺术品。
      “在经济形势恢复平稳后,他们获得了百分之几百的回报。”王东伟说,这是欧美艺术基金产生的雏形,“我们现在面临的通胀压力,与当时英国的情况类似。这也是艺术品基金在中国诞生的重要契机。”
      第一个抓住这个市场机遇的,是上海泰瑞艺术基金。
      “过去我们是投资公司,2008年底开始讨论业务转型。2008年是一个契机,中国经济到了一个临界点,基本上也到了文化发展的临界点。”泰瑞艺术基金运营总监王凯对本刊记者说。
      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有三个:艺术品银行、艺术品租赁、艺术品基金。
      “最后我们选择了艺术品基金,原因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各个资产都要在金融危机中抄底,比起房地产和证券,艺术品资产是被严重低估的,而艺术品银行和艺术品租赁都需要吸收大量藏品,当时很多公司都在缩减开支,如果我们过于扩张,是逆势而动。”
      相较而言,艺术品基金只需要投资人。“投资者都能看出金融危机是个机会,所以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找合适的投资人不难。”
      2009年,泰瑞艺术基金以有限合伙的形式发起成立了第一只艺术品私募基金:红珊瑚一期,共吸引了17名投资者,筹集到资金1000万元。今年7月,红珊瑚二期又正式成立。两只基金共筹集资金2500万元,
      这两个基金如今都尚在封闭期,无法看到最终收益率,但王凯预测不低于15%。
      如果说上海泰瑞艺术基金是赶上了金融危机的大船,2010年7月开业的北京德美艺嘉,就是坐上了通货膨胀的顺风车。
      德美艺嘉的总经理董艺是做投资银行出身,她认为艺术品投资是基金中的“空白地带”。
      “在中国,艺术品和基金嫁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艺术品的专业门槛比股票还高,真正懂的人也很少,这使得很多对艺术品有投资需求的人望而却步。”
      她认为,以前大多数人购买艺术品是为收藏,不以投资为目的,只依赖于个人偏好;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艺术品是投资和抵抗通货膨胀的良好手段, 基金的特点就可以很好地嫁接到艺术品身上---聚集大额资金分散风险,专业的鉴定团队,丰富的投资经验。
      “中国出现了这样的富人群体,他们有足够的财力,所以艺术品基金才有发展空间。”董艺说。
      “另外,艺术品相对于股票投资回报率会高一些。艺术品有一个股票不具有的特性,就是稀缺性,又比黄金更稳定,具有稳定的市场价值。”董艺表示。
      王东伟介绍,按照国外的规律,家庭资产的最佳配置是,不动产占30%、教育基金占10 %、艺术品投资20% 。“我们现在还没达到这个水平,所以空间非常大。”


    2楼2011-08-15 11:01
    回复
      -----------------封-------------------


      3楼2011-08-15 1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