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我逆仙吧 关注:131贴子:9,319
  • 11回复贴,共1

易经——坤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tieba.baidu.com/f?kz=748471199


1楼2011-08-18 18:15回复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2楼2011-08-18 18:15
    回复
      【回答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射雕英雄传》里面还有一回叫“亢龙有悔”,写的是洪七公教郭靖学降龙十八掌,正好和我们乾坤卦的第六阶段对应。
      坤卦里面包含的降龙十八掌招数叫做“龙战于野”,和乾卦中的“亢龙有悔”相对应。
      在“亢龙有悔”阶段,事情发展到了头,向上再发展找不到上升的空间,就像升到了天花板上,那种滋味很难受。正在挣扎之余,向坤卦这里瞄了一眼,忽然发现出路了,那就是要“龙战于野”。
      这个“野”是什么地方呢?我们再补一下城市规划的一个小课程。平时大家工作、学习、生活的地方被叫做城,或者是镇,或者是村,我们要是在本行业内积极进取,就叫做“龙战于城,“龙战于镇”,“龙战于村”,脑子活泛的人会发现靠着自己的根据地可以适当向外延伸一下,就像在工商局工作的就成立个注册代理公司,在屠宰场上班的就开个卖杂碎的小铺面,这叫做“龙战于郊”,“郊”就是与自己城镇接壤的地界。
      要是彻底抛开了本职工作,去自己从未涉足的领域开拓一番事业,那就是“龙战于野”。这招对很多官员和企业家非常的实用,如在本单位提拔不上去,就先去地方或国企当外派干部,走曲线救国路线;一个企业在本行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可以转型去投资另外一种行业,就像很多煤老板现在开始投资房地产一样。这样就为亢龙找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当然要开拓一块新领域并不是一番风顺的事情,更准确地讲,其挑战性、艰苦性要远远大于前面那五个阶段中任何一爻的状态,必然要让我们出点血,交一些学费、路费,拼搏过程也是血雨腥风。《千字文》的头一句就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的颜色是玄的,地的颜色是黄的,我们流出的鲜血与玄色和黄色交织在了一起,这中壮烈就是“其血玄黄”。
      


      3楼2011-08-18 18:15
      回复
        坤卦第二
        文王为武王讲述万物之母坤所展现出的阴柔之道,文王暗示殷商末日已到,天下群龙混战。欲治天下者必以阴柔之道,象宽厚的大地那样承载天下万物,又如同柔顺的母马,任劳任怨,无比宽厚,无比谦恭,方能负载天下苍生。
        纣王暴虐,在治理天下时,不以阴柔,而用阳刚治理天下,表现的是粗暴、残忍,骄横跋扈,穷奢极欲,致使劳民伤财,激起民愤,失去民心,危在旦夕。武王当以此为戒,重归坤道(阴柔之道)来治理天下方能长治久安。
        商纣王的暴虐和商朝的败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由来已久,商朝的灭亡也是历史必然,任何人都无力挽回,只能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就像四季更替那样:暑往寒来,冬至春近,它同时也预示着王朝更替,君子当顺天应命丵,革故鼎新。
        在圣人、贤人、忠臣、良将的心目中,他们在选择(君子)明主辅佐时,更注重的是君子(明主)的德行,而不是他的能力和抱负,因此,作为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要想有更多的圣人、贤人、贤臣、良将来投靠他,就需要有像大地一样宽厚的德行,才能承载万物,容纳更多的良臣谋士,为伐纣作准备。
        文王告诫武王:要想成为伟大的君王,应该像大地那样有涵养,充满文采,包容万物。并劝诫武王:纣王暴虐,天将讨伐,不可再像以前那样忠心耿耿的辅佐他,应该顺应天道,伺机讨伐。
        纣王暴虐,妲己霍乱朝廷,小人当道,文武百官以至庶民言行稍有不慎,就会惨遭迫害,我姬昌也被冤入狱,危在旦夕,因此武王更要谨言慎行,才能免遭祸患,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姬氏家族(身着黄裳者,具有像大地那样美好德行的人)担当着建立新王朝的历史重任,文王告诫子孙应当将美德藏于胸中,静候时机,建功立业。
        商纣王暴虐,残害忠良,已彻底失去民心,各路诸侯纷纷起兵反抗纣王统治,外族也趁机入侵中原,如同群龙混战,天下大乱,商朝的灭亡已成定局。
        


        4楼2011-08-18 18:19
        回复
          坤 卦 第 二 (上下皆坤地 - 重地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1 . 坤卦以大地为象,以顺为义,其元,亨之德者,乃特指地配合天,能开创化生万物,而使之亨通.而行天者莫如龙,行地者莫如马,而牝马能行地而健,又至为驯顺,故取为坤德之象.则坤卦利於固守如牝马顺而健之正道.
          2 . 刘沅曰:坤为地,与天合德而育万物者,故其元,亨与乾同.乾纯阳而有变化之象,故如龙.坤纯阴而孕乾之德,含刚健於内,故为牝马.
          3 . 项安世曰:牝取其顺,马取其行.顺者坤之元,行者坤之亨,利者宜此,贞者修此而已. ◎此,指牝马之性顺而行健.
          4 . 马振彪曰:龙神化而能举天,马任重而能行地.文王据龙之象以说乾,据马之象以说坤,盖即河图之所见而言之也.乾阳主动,取龙以喻乾道之变化无穷;坤阴主静,取牝马以喻坤道之柔顺极至.坤元以顺为贞,故云利牝马之贞.
          5 . 具坤德之君子,不适於争先以领导众人,若争先居首,则将迷入歧途,若能随於人后,则有主人之领导,而得利益.其往西南方,则可得利於友朋之支助,以建立事业;若往东北方,则将丧失友朋之私利,惟利於成就天下之大公.故其安静承阳,谨守正道,可获吉祥.
          6 . 卢氏(景裕)曰:坤,臣道也,妻道也,后而不先.先,则迷失道矣,故曰:先迷.阴以阳为主,当后而顺之则利,故曰:后得主,利.
          7 . 马振彪曰:元气生天生地,天无形而地有形,有形生於无形,天实居先,地承天之后,著形质而为后天,不得先乎天也.先所不当先,则迷而不利;后其所当后,则得主而利.老子云:不敢为天下先.又云:后其身而身存.殆明於先后之道,而得其所主者欤
          8 . 刘沅曰:坤位西南,而兑离巽三女同之,占者得朋而亨.若东北则乾之位,而震坎艮三男皆非坤耦,占者则有丧朋之象.(方位依后天八卦而言.)
          9 . 马其昶曰:此言阴阳消长之几.盖坤元之亨,自西南阳气极盛之时,一阴初萌,渐长渐著,至东北阴气极盛而阳复生,由亨而利而贞,地功於是乎成,故曰:安贞吉.(取十二辟卦方位图为说.)
          10 李士鉁曰:坤丧阴朋而从乎阳,犹臣去朋党以事君,妇舍所亲以事夫.道之正,阴之利也. 张浚曰:得朋者臣之机,丧朋者臣之心.立事建业,以得朋为利.绝类忘私,以丧朋为利. 马振彪曰:丧朋者丧其小朋以成大朋,丧其私朋以成天下之公朋.故得朋为吉,而丧朋亦为吉也.
          11 马其昶曰:易以道阴阳,阴阳之义不外三端:合同化育,一也.区分尊卑淑慝,二也.迭为消长,三也.
          


          5楼2011-08-18 18:19
          回复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 . 象传曰:坤卦上下体皆坤,坤取象於大地,其义为顺.大地在地形上虽有高下之差等,然以整体言之,其气势则极为厚实和顺.
            2 . 君子者观察坤卦厚实和顺之象,悟知当效法大地,正心修身以厚积美德,宽怀大度以容载万物.
            3 . 朱熹曰:言其势之顺,则见其高下相因之无穷,至顺极厚而无所不载也.
            4 . 林希元曰:君子以一身而任天下之责,群黎百姓倚以为安,鸟兽昆虫草木倚以为命.唯厚德能承载天下之物,不厚何济
            5 . 马振彪曰:君子能容物,以其德厚如地也.自强不息是崇效天,厚德载物是卑法地.
            


            6楼2011-08-18 18:19
            回复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1 . 六三阴居阳位,以阴包阳,犹如外表阴柔,而内在蕴含著阳刚之美,可以坚守正道.惟其居位不中,拟暂待时机,适时出面辅佐君王,建国立业.虽功成不归己之所有,而终能克尽臣责,而有成果.
              2 . 程颐曰:为臣之道,当含晦其章美,有善则归之於君.或从上之事,不敢当其成功,惟奉事以守其终耳.
              3 . 胡炳文曰:乾九四阳居阴,坤六三阴居阳,故皆曰或,进退未定之际也.退曰含章,曰在渊,进则皆曰或,圣人不欲人之急於进也如此.
              4 . 象传曰:六三内在蕴含著阳刚之美,可以坚守正道者,乃说明其必须等待时机,始可施展才用.而其待适时出面辅佐君王,建国立业者,乃说明其有恢弘广大之智慧,能含晦其章美.
              5 . 马其昶曰: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章者,阴阳杂而成焉者也.坤三含章,阴含阳也;姤五含章,阳含阴也.子曰,阴阳合德.惟其合德相含,故可时发以之正.
              6 . 马振彪曰:三不化则阴位含阳,乃含章之正道.三若化而为阳,是从王以终其事.或化或不化,各以其时.孔子发乾三之义,曰因时惕,是进德之事,贵无失其时也;发坤三之义,曰以时发,是修业之事,贵必待其时也.时之为用大矣哉.
              


              9楼2011-08-18 18:21
              回复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1 . 六五以柔居中,高居尊位而能尽臣道,有坤德中和谦顺之象,故以黄裳象徵其能行中道,且谦下待人之意,故获大善之吉. ◎黄裳,象徵能行中道,且谦下待人. ◎元者,大也,善之长也.
                2 . 黄代表五行之土,位居中间,故象徵中道.(东方甲乙木-青色;南方丙丁火-红色;西方庚辛金-白色;北方壬癸水-黑色;中间戊己土-黄色.)古代服饰上衣下裳,乾为衣,为君道,坤为裳,为臣道,故裳象徵坤德之谦下.
                3 . 孔颖达曰:黄是中之色,裳是下之饰,坤是臣道,六五居君位,是臣之极贵者也.能以中和之道居於臣职,故云黄裳元吉.元,大也.元吉者,大吉也.
                4 . 象传曰:六五能以中和之道谦下待人,而获大善之吉者,乃以其温文谦和之德,美在其心中.
                5 . 谷家杰曰:中具於内曰黄中,中见於外曰黄裳.文在中,乃暗然之章,不显於文也.即美在其中之意.
                6 . 朱熹曰:六五以阴居尊,中顺之德,充诸内而见於外,故其占为大善之吉也.占者德必如是,则其占亦如是矣.春秋传,南蒯将叛,筮得此爻以为大吉,子服惠伯曰: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外强内温,忠也;和以率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饰,事不善不得其极,且夫易不可占险,三者有缺,筮虽当,未也.后蒯果败,此可以见占法矣.
                


                11楼2011-08-18 18:21
                回复
                  上六,龙战於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於野,其道穷也.
                  1 . 上六处坤卦之极,阴气盛极,阳气复来,有取阴气而代之之势.故阳有伐阴於坤卦之外之象,阴不能敌阳,故有天青地黄之血混杂而岀.
                  ◎龙,喻阳刚之气,即乾也. ◎玄黄,即青黄混杂之色.乾为天,故为玄(青色);坤为地,故为黄.即天玄地黄.
                  2 . 李士鉁曰:不言战龙,而言龙战,以阳来伐,不与阴之敌阳,犹臣不可敌君也.易穷则变,初六以阴消阳,上六则阳来伐阴,阴不足以敌阳,故伤出血,见为天地之杂色也.
                  3 . 尚秉和曰:万物出生之本,由於血,血者,天地所遣氤氲之气.天玄地黄,其血玄黄者,言此血为天地所和合,故能生万物也.
                  4 . 象传曰:上六阴气盛极,阳气复来,有取阴气而代之之势者,乃因其处坤卦之极,纯阴之道已至穷极.
                  5 . 黄寿祺曰:龙战之喻意有二:(一)阴气至盛终将导致阳来.(二)坤道穷尽则转入阴阳交和.所谓天地生生之德,乃因此而生.此则周易阴阳相推,变异不穷之思想也.
                  


                  12楼2011-08-18 18:21
                  回复
                    用六:利永贞.
                    象曰:永贞,以大终也.
                    1 . 用六则柔极而能济之以刚,即於坤终而能现阳刚之质,则能有利於永远保持天地贞正之道.
                    2 . 易之筮法,凡筮得阴爻,其数或六,或八,六可变而八不可变,则原则用六而不用八,即以变爻为占之义.若筮得六爻皆为六时,即以用六之辞为占.
                    3 . 刘沅曰:坤所以终乾之事.上六阴盛而不自克,则无以为终.贞则有以处盛而不穷,永贞则不惟不穷,且配天之大德,生物不息.
                    4 . 朱熹曰:利永贞,即乾之利贞.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贞. 顾宪成曰:用九无首,是以乾入坤,坤者,乾之藏也.用六永贞,是以坤承乾,乾者,坤之君也. 黄寿祺曰:乾用九称无首是刚而能柔;坤用六称永贞是柔而能刚.
                    5 . 尚秉和曰:六为老阴,阴极不返则太柔矣.文言曰:贞固足以干事.永贞则健而阳矣.
                    6 . 象传曰:坤阴之终而能现阳刚之质,则能有利於永远保持天地贞正之道者,乃说明阴极必返阳,坤阴终必以乾阳为归宿.
                    7 . 胡炳文曰:阳先於阴,而阳之极不为首.阴小阳大,而阴之极以大终.
                    


                    13楼2011-08-18 18:22
                    回复
                      OH YEAH


                      14楼2011-08-18 18:22
                      回复
                        我比较想知道,那两字是啥?


                        15楼2011-08-18 19:25
                        回复